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當「人主」甘為「人下」的慘劇:一代「戰神」最終絕望自縊!

不當「人主」甘為「人下」的慘劇:一代「戰神」最終絕望自縊!

東晉末期,世族集團內部黨爭不斷,加上外又有五胡建立的多個北方政權的南侵,世族的實力受到極大削弱。這就為寒門勢力的崛起提供了外在條件,其中以北府武人的得勢最具代表性,劉牢之便是標誌性人物之一。

劉牢之出生於尚武世家,為人深沉剛毅,足智多謀。晉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因前秦的軍事威脅,時掌握朝政的謝安便選派「有經過才略」的侄子謝玄組建新軍,劉牢之應召入募,「玄與牢之為參軍,領精銳為先鋒,百戰百勝」。這支軍隊就是後來在淝水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北府軍」。

淝水之戰後,謝安聲威大震,這令晉孝武帝極為不安,世族集團與皇族勢力的矛盾漸趨激烈。為了避免矛盾激化,謝安遂於太元九年自請北伐,並於次年八月去世。接著,司馬道子又奪取謝玄對北府軍的指揮權,而自身又無法有效的控制北府兵,如此一來北府軍的具體指揮權就落到了劉牢之手中。

晉孝武帝 司馬曜劇照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晉孝武帝去世,晉安帝繼位,司馬道子掌握了朝政。司馬道子寵信王國寶,這引起了王恭極為不滿,並於隆安元年(397年)在京口起兵討伐司馬道子。此次起兵得到劉牢之的積極響應,最終迫使司馬道子殺掉王國寶。王恭雖然依靠劉牢之的力量大敗了王國寶,但心裡卻很輕視劉牢之,只把他當做一個行軍打仗的武夫而已,這就讓自負有才的劉牢之心生怨恨。隆安二年(398年),王恭二次起兵。這時司馬元顯派人來遊說劉牢之反戈,許他事成之後讓他代替王恭的官位,劉牢之答應了,遂使得王恭兵敗被殺。

元興元年(402年),桓玄擁兵自守,司馬元顯派使者和劉牢之商議討伐事宜。劉牢之因桓玄英武,擔心無法制服他,又考慮到消滅桓玄之後功蓋天下,也會被司馬元顯所不容,於是猶豫不決。桓玄知道劉牢之力量所起的重要作用,於是就派人去勸說劉牢之。劉牢之最終決定再次反戈,加入了桓玄陣營。

司馬元顯被捕後,桓玄就任命劉牢之為會稽太守,將其調離京口,目的在於剝奪其對北府兵的指揮權。劉牢之深感大禍臨頭,欲北奔廣陵,以圖再起,於是就召集部下商議對策。此時,劉牢之手握強兵卻無明確的政治主張,只知一味的乘隙投機,已在北府集團中引起了不滿,於是棄參軍劉襲便說「事不可者莫大於反,而將軍往年反王兗州,近日反司馬郎君,今復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豈得立也。」語畢,趨出,佐吏多散走。劉牢之絕望至極,自縊而死。

其實,劉牢之的悲劇不在於他的結局,而在於他的經歷與心態。他沒有充分意識到自己已握有一支足能代表和訴說自己利益的獨立軍事力量,其傾向與立場可以決定一個政治集團的成敗。他本可以依靠這支軍隊發揮自己更大的作用,開闢出新的政治道路。然而劉牢之卻始終以「握強兵」為資本,不停的遊走於各集團勢力之間不斷地投靠新的主子,甘為人趨使。這種性格就註定了他最終的悲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堤風景又如何 的精彩文章:

TAG:隋堤風景又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