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鄉村學校告別「髒亂差」:留住教師 引來學生
2014年以來,蘭州市西固區政府先後投入300多萬元,為柳泉中學修建了新教學樓、操場、食堂、廁所,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圖為柳泉中學新貌。(資料圖) 郭炯 攝
中新網蘭州4月18日電 (郭炯)「我們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幾年前由於地處農村,辦學條件差,教學設施陳舊老化,師資力量薄弱且存在結構性短缺,沒優勢,學校生源流失嚴重,很多老師也想調到城區學校,整個校園猶如一盤散沙。」蘭州市西固區柳泉中學副校長王愛田回憶起以前,感慨「歷歷在目」。
蘭州市西固區柳泉中學,地處西固城西南約5公里,始建於1964年,前身是三年制全日制獨立初級中學,2013年9月,政府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將柳泉中心校離中學1000米範圍內的三所小學和中學合併。
圖為柳泉中學正在修建的足球場。(資料圖) 郭炯 攝
「2014年以來,西固區政府先後投入300多萬元,為柳泉中學修建了新教學樓、操場、食堂、廁所,校園面貌煥然一新。現在學校書法室、錄播室、少年宮等硬體設施一應俱全,以前很多沒法開展的活動現在都能開展了,「城裡學校有的,我們都有。而且現在教師隊伍素質高,學校生源穩固,去年轉來了20多名外來務工子女呢。」王愛田談起學校現在的情況頗是自豪。
五年前,西固區農村中小學的校舍大多房屋破舊,土操場簡陋,旱廁到天熱就臭氣熏天。硬體不達標,軟體跟不上,城裡老師不願來,當地教師留不住,教育教學質量徘徊不前,生源流失嚴重。
為破解一系列教育難題,2014年以來,西固區將「全面改薄」與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優化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結合,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區域內辦學規模、資源配置、師資水平、教育質量均衡發展。
圖為學生們正在學習武術。(資料圖) 郭炯 攝
「這是上個世紀70年代建的學校,現在已經蕩然無存。」西固區教育局基建辦負責人馬廷傑,拿著一些學校的老照片說,以前,山區的孩子們大都在這樣的學校上學。照片上,磚木、土坯結構的校舍破敗不堪,設施十分簡陋。現在,一些易址新建的學校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成為當地標誌性建築。
自「全面改薄」項目實施以來,西固區先後投資1.97億元,實施土建項目88個,完成校舍建設63610平方米,目前所有項目已全部完成,項目進度排名省、市第一。項目實施後,全區大班額現象基本消除,教師配置趨於合理,待遇比2013年翻了一番。城鄉和地域辦學差距逐步縮小,教育發展整體水平大幅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
「學校從曾經的瓦房,發展到今天的多棟樓的規模,甚至那些以前原本只屬於城裡學校的多媒體、校園網以及水沖廁所等設備設施,也隨著教育基礎建設走進了學校。」在柳泉中學工作了二十多個年頭的教師馬仲祿,見證了近年來學校點滴變化。
「我剛來的時候,學校只有一個儀器室,化學實驗只能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現在好了,不僅有實驗室,每個教室還有多媒體設備,能夠讓學生全面掌握知識點。」馬仲祿演示著教室里的多媒體操作系統。
「現在學校條件好了,老師們都幹勁兒十足,大家經常利用課間休息,一起討論教學,互通有無;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很高,家長們也相當信任學校。」剛下課,英語教師許穎慧的辦公桌前就來了幾個求教的學生。作為學校的年輕骨幹教師,許穎慧已經下定決心紮根在這裡。
學生高紫怡說,「學校里有少年宮,大家可以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中午累了可以在宿舍休息,食堂的飯也特別好吃。」學生高紫怡老家在河南,去年隨父母一起來到西固,目前和姐姐一起在柳泉中學上學。
如今,西固區73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全部達到「20條底線」標準。通過「全面改薄」,緩解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難、城鎮學校「大班額」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大通鋪」等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迅速擴大,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差距明顯縮小。(完)
※大馬華裔工程師出車禍身亡 法醫證實其胸部重傷
※機器人服務受青睞 美華資酒店開先河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