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豪放詞,語言沉痛悲憤,情感慷慨激揚!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豪放詞,語言沉痛悲憤,情感慷慨激揚!

歷史上的辛棄疾是一位奇人,更是一位英雄,他將生命的全部熱情投入收復故土、北伐中原的宏大大業之中,最終收穫的卻只是英雄失志,報國無門的極度苦悶。在歲月流逝,壯志未酬的壓抑與不平中,他將自己的一腔激憤付諸手中的那支筆。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代: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杆 一作:闌干)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首《水龍吟》說曲折呈現的,正是一首失路英雄的抑鬱與不平。一般認為,這首詞創作於宋孝宗乾道五年辛棄疾任建康府通判時。創作這一首詞的時候,辛棄疾已經南歸數年,卻淪落下僚不得重用。

在一個清冷的秋天,他登上了建康城西的賞心亭,極目遠眺。眼前所見的南國秋景,何其壯闊!江水千里,浩浩蕩蕩,遠接天際,籠罩在一片清冷的秋意里;山嶺起伏,層層疊疊,像發間插戴的玉簪,又像美人頭上的螺髻。江山如此,美景如許,卻無法予人賞心悅目之欣喜,反而倍添無限的優思與愁恨。這是怎麼樣的愁恨呢?與個人的榮辱無關,與國家之興亡有涉。南國的山河再怎麼美好,終究只有可憐的半壁江山;在遠山之外更遙遠的地方,才是生他養他的中原,陷落敵手的故土。

在清秋的黃昏,落日樓頭,失群的孤雁與流落江南的遊子分享著同一份孤寂的心情。英雄失路,猶如寶刀空懸,其中的苦悶與激憤,縱是將欄杆拍遍,也終究難以排遣。沒有人能理解英雄報效國家的急切,虛度光陰的悲憤。這種急切和悲憤,被詞人揉進了三個著名的典故里。其中「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句用晉人張翰之典,渲染思念故土之情切、有家難歸之惆悵;「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則借三國故事,直言不甘做「求田問舍」、忘懷天下大事的庸碌之輩。「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引用晉朝人桓溫之語,欲言而未言者,實則是桓溫那句「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國勢飄搖,流年空負,只留下遙遙無期的北伐計劃,無法實現的中原之志。當夢想失落,前途無望的時候,英雄只能寄望於紅顏的溫情與陪伴。於是,這首英雄失志的苦悶詞章便結束在如此寂寥的希望里:誰喚來溫柔的歌女,替我拭去這一抹英雄的淚水?這淚水埋葬的,分明是一個英雄的夢想。正值盛年的辛棄疾這時並不知道,對他而言,命運最為殘酷的安排,不是讓這個偉大的夢想瞬間破滅,而是讓它在漫長的歲月漸漸磨滅。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國」(辛棄疾《滿江紅》),當一個庸碌的朝廷,一個平凡的時代辜負了這位胸懷大志,帥才橫溢的英雄時,註定也錯過了光復中原的有一次機會。這是辛棄疾的悲劇,也是宋朝廷的悲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詩畫 的精彩文章:

蘇軾最曠達超脫的一首詞,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內含千古名句!
周邦彥一首相思詞,獨創詞牌,哀婉動人!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