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每天凌晨3點睡,48小時做到幾十萬UV,「增長黑客」到底是一群什麼人?

每天凌晨3點睡,48小時做到幾十萬UV,「增長黑客」到底是一群什麼人?

專業的行業新聞及深度報道,不容錯過

━━━━━━

hi,

聽說在這個技術革新,盛產焦慮的時代,你有些擔心。什麼樣的工作更有前景?人生還有什麼轉換跑道的可能性?這個時代是不是產生了一些新職業,你可以嘗試?

這樣的職業有,而且還不少。「這個職業不太冷」力圖用說人話的方式給你介紹一些「新」職業。涵蓋範圍從入門門檻、上升路徑,工作狀態,以及最重要的,薪酬範圍。

今天跟你聊的新職業跟「用戶增長」有關,這個職業很重要,它的存在和流量的多少緊密相關;它又很神秘,沒人能說清楚它究竟做什麼。36氪採訪了新世相和一家新聞資訊App公司,試圖分別從媒體和產品不同的用戶增長運營角度,告訴你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From 關心你的 36氪

文 | yanyan

Xixi在咖啡館接受36氪採訪的同時,新世相的策劃部正在不遠處辦公。在第一期逃離北上廣之前,新世相的策劃部和增長運營部還沒有劃分清楚。作為新世相的第一個員工,從行政到財務,Xixi什麼都做過。活動刷屏後,不少合作方找上門,Xixi又充當過商務拓展的角色。然而,她發現角色職能不清晰,讓她很沒有安全感,「你做這個事情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用戶,為了轉化還是為了品牌感?我當時天天和人談合作,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實際做了什麼。」

Xixi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簡單而明確。這種目標感的執行,可從她對人生的規劃中體現:Xixi前年的目標是結婚,去年是健身,今年是學鋼琴和編程。如今,婚結了,體重減了15斤,鋼琴課在上著,編程也在學著。每一項的目標,Xixi都在按照自己的節奏推進。

在工作上,Xixi需要每天回家後都清楚地知道,她這一天實際完成了哪些工作,例如,今天與昨天相比,用戶增量多在哪裡?

Xixi意識到重新劃分部門的必要性,用戶增長運營部由此而誕生。但是,用戶增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新世相策劃組的日常

以2017年一篇刷屏文《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為例。增長部的目標是「新世相讀書會」產品的增長。Xixi的增長部通過上架佛系書單,關注後回復佛系可以極低的價格得到佛系書單,12小時內製作的「測一測你的佛系指數」的H5頁面,在話題熱度持續階段,進行了H5的裂變擴散。最終追蹤到的數據為,單單這個H5在48小時之內為新世相帶來了超過幾十萬的UV(網站獨立訪客)。

而Xixi這個指向性明確的部門也因此真正界定了團隊的KPI,讓團隊成員清楚每個人應該對什麼負責。而增長部需要清楚地知曉,自己的優先順序是為用戶負責。增長部的核心KPI就是有效的用戶獲取。

清晰的業務線劃分,以及精確的KPI拆分,是Xixi在管理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她的團隊中,有三類小組,分別為:免費增長組;付費增長組以及隨時關注新的增長點小組。

免費增長組,需要極強的內容感,去判斷一個話題是否會火爆;過硬的運營能力,例如48小時CP(新世相運營的談一場48小時就分手的戀愛)便是通過強運營,強活動去推動口碑傳播;以及紮實的換量合作能力。這個小組的一部分工作,更多以拼意志力為主,比如一周之內需要搞定100所高校聯盟。

整體來說,新世相的內容組負責生產原裝的內容,而這個部門的成員,會憑藉經驗和對內容平台的了解,針對不同的平台屬性,生產更適合他們的內容。而小組的KPI也很明確,這個月自然的用戶新增多少,下個月又能達到多少。

付費增長組,需要極強的數據優化能力,了解廣告的演算法,提升應用商店、線下渠道、線上廣告投放的投入產出比和增長效率。

另一個機動團隊的工作則很不確定,Xixi對36氪說,「這個團隊的人可能一直在嘗試和沮喪中度過,可能一個月30天都在找方向。」他們的目標,是摸索新的增長方式。由於增長的操作方法和工具一直在迭代,這個團隊的成員需要密切的留意市場上的增長點。不久前,小程序觸發客服消息的功能被關閉了,這個團隊就需要時刻知曉這類動態,以及別人在做什麼,新世相可以做什麼。

這個小組的成員都比較有經驗,或有創業經歷,抑或有操作過用戶量過百萬的公眾號。他們一旦發現新的增長點,就需要立馬開一個項目跟進。

與她一貫的作風一致,招聘時的Xixi也有一項原則作為決策依據:面試者是否適合加入增長團隊,可依據這個人的加入,團隊的有效新增獲取的能力能增加百分之幾來做決定。

換句話說,你的從業背景與學歷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過往經歷——你是否在加入新世相之前,曾獨立做過大量的用戶獲取?你是否跟用戶密切地打過交道?你是否知道你的用戶是怎麼樣的?

而如果你是應屆生,Xixi也設計了一套系統的「測試題」——通過實操,去判斷你對用戶的感覺,以及你是否有潛力帶來有效新增的用戶量。

工作中一切,Xixi都希望是可量化的,這樣才有可以依循前進的目標。生活中的Xixi也慢慢受到做增長帶來的影響: Xixi前年的目標是結婚,當時還剩下8個月,由於找這樣一個人是一個小概率事件,為了增加這個概率,Xixi增加自己可觸及的樣本量—— 比如一個月要見多少人,哪些人可能有發展機會。按照這個概率來推進,才有可能在一年內達成目標。

「這一套東西很多人可能不會接受,因為總有些緣分的因素啊,不過我跟我老公都認這個邏輯。」

類似的原則也被貫徹到KPI的詳細拆分中,誰是誰的KPI一定要分割清楚,如果兩個人的KPI存在重疊,那麼這兩人一定會互相埋汰,這個事做不好是對方的責任等等。

因此,哪怕是工作內容具有極強不確定性的機動小組,Xixi也會在小組成員找到新的增長點之後,迅速確定每個成員的KPI ——比如說,決定要銷售,先確定核心KPI,這時候考核新增用戶就沒有意義,KPI應該確定為第一次付費用戶,第一次復購,第一次付費用戶帶來的新用戶。

與此同時,Xixi也明確地對36氪說,「做增長這個工作,不可能有任何一個人來告訴你12345,然後你就內功大漲,什麼都學會了。你一定要搞清楚你的目標是什麼,你的目標就是有效的新增。那麼,站著躺著跪著趴著,不管怎樣,你都要完成一個量的新增。」

在團隊做各種嘗試的過程中,人的微觀操作的準確度會提升,快速地試錯,「發現錯了就止損,對了就快速規模化。」

快速的試錯,也體現在Xixi的機動團隊經手的一個項目,「百萬黃金屋」。彼時,直播答題熱火朝天,新世相試圖在互聯網巨頭的天下搶佔一席之地。而團隊的核心目標也極其明確,獲取新用戶。從2018年1月決定做,到上線執行,周期極短。在明確優先順序是直播答題的「窗口期」後,Xixi決定弱化其他問題的優先順序,再結合產品經理在新世相讀書會APP中做的轉化承接機制,即參與直播答題者可獲得聽書優惠等,導量效果也不錯。

而在產品向的公司做增長,則是另外一番景象。

魏徵在國內一家新聞資訊App公司工作,談及為何選擇這個公司,魏徵說,「我就是好奇那些賺錢的公司都在幹什麼。」

他不是很認可一些公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拚命攢用戶量,流量來了再討論變現的做法。魏徵更喜歡直來直去:買東西,賣東西,我做這件事就是為了掙錢,就這麼簡單。

做增長,便是使用各式各樣的手段,來達到增長這個目的—— 做應用內的分享,做更精準的信息流推送,以及其他諸如積分、金幣、紅包等。目標直接,手段明確。

在這家公司,增長組打交道最多的是產品組。從某種程度上,做增長和做產品的人有著天然的對抗性。魏徵說,「增長為數據負責,產品為體驗負責。」在產品中,魏徵需要用數據分析的結論來驗證猜想,並推測用戶習慣。如今,魏徵已經習慣用數據思維來分析行為本身。

幾個月前,魏徵剛進增長組時是一臉懵的狀態:部門裡面的人開會,他一句話都沒聽懂。「魏徵,你把最近的高impression標註數跑一下。什麼是標註?標註前面兩個字說的是啥?impression?什麼東西?

魏徵花了大量時間鑽研術語,看各類需求文檔,購買各種與增長黑客相關的書籍,建立對增長這個概念的認知。在這過程中,他發現掌握SQL技能(訪問和處理資料庫的計算機語言)會對做增長有幫助,於是魏徵又去報了個網課。

除此之外,學會理解數據背後的含義又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魏徵在那期間幾乎每天都凌晨3點睡,而這場與增長相關的「通識教育」持續了將近4個月。

做產品經理提需求前有一個環節,叫產品評審,魏徵需要用數據去證明他的需求是合理的——包括,為何你的需求在這個時間點上值得做?你憑什麼證明你的需求可以優先於其他人的?歸根結底為兩個要素:為何值得做?以及為何當下做?當評審通過後,程序員才會根據魏徵的建議去做進一步研發。

某種程度上,當你通過了評審,你就需要不停地開各種AB test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做產品向的增長,KPI與增長組嘗試做的AB test的數量有關。「你可能有很多失敗的測試,但一定是你做的測試越多,結果才可能越好。」

同樣要獲取更多的新用戶來用這個產品,有一件大家心知肚明的方法:廣告投放。投放各種Banner,點擊下載。這個做法除了燒錢以外,倒是一件可監控可追蹤的增長手段,「但產品向的增長更多是對留存負責。」

在魏徵的知識體系中,增長這個目標的實現前提是,去理解到底什麼構成了DAU(日活躍用戶數量),每天有用戶進來,也有用戶離開,如何保證在一定的流失率下,老用戶可以留下來。

所以,增長對魏徵來說,是個思考方式。在達到增長的目的前,最痛苦的過程之一是畫流程圖——魏徵需要找出所有可能影響增長的指標,去排序,去逐個去了解,為什麼這個變動會是這個結果;去匯總,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波動,如果是下降的波動,需要找到問題,以及找到解決方案。甚至要預估何時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並負責盯著這個問題直到它被解決。

關於增長組的具體工作內容,魏徵和Xixi達到了高度的共識:「沒有一個人可以站在新人面前,告訴對方做增長到底在做什麼。」魏徵的原話是,「你的通識教育要做好,你才有可能做好增長。

在採訪的尾聲,魏徵對36氪提到,自己做需求的能力不強,數據分析也不夠好,但好在擅長溝通,所以過評審比較輕鬆。年輕人如果想做增長,並不一定要過度擔心招聘啟事上的標準,若擁有「主動性,聰明勁和產品感」基本的三點,就有了做增長的基礎。

而Xixi更是這麼說道,「做增長的優勢是,所有的指標都可量化,薪資也完全可以按照相應的指標來提升。此外,如果哪一天做增長的人想離開新世相,哪怕他去開一個拉麵館,由於他有獨立獲客的能力,一樣會有很多人來吃啊。

寫到這兒,我們總結一下做內容向/產品向的增長所需的要件:

門檻:

內容向:對內容有感覺/對數據反饋有感覺,較強的意志力

產品向:有主動性,有產品感以及有一定的數據能力

收入水平:

對標產品技術崗,結果導向,根據指標量化

另外,Xixi和魏徵分別在做增長的過程中有一些tips分享:

我有一個手機,專門用來模擬非新媒體從業者的行為。換句話說,我的這個手機會添加互聯網圈子外的各行各業的人,關注各種逐利型的公眾號,每天我會去翻這個手機的朋友圈,目的是獲取自己視角外的世界。我就想知道,一個普通用戶的朋友圈是什麼樣子的。有些內容,在我的朋友圈已經刷屏了,但可能在圈外,一點都不重要。我相信,有些東西你看不到,但不代表它不存在。

魏徵則分享了他做增長的一個思維方式:

首先,明確目標要達成什麼?也就是,你要做的事情要服務於什麼樣的結果。通過哪些因子帶來了這個結果?這一步清晰後,確認這個結果的上游業務邏輯是什麼?哪些需要修改調整來滿足?哪些需要高優先順序的修改?這些因素和這個結果的相關性是怎樣的?哪些可調整的空間?

做增長這個工作,天然帶有很多疑問和假設。我認為,只有理解到了以上這樣的程度,才可能做好增長。

希望上面所說的增長類的職場故事對你的擇業有一些幫助。如果沒有,還有下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焦慮治癒所」開張了
能文能武的智能管家機器人,帶著你的freestyle來挑戰一下吧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