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拖延症,你想過要改嗎?
復活節假期後,我又進入了緊張的學習狀態。隨著學期的過半,作業、論文和考試接二連三的向我襲來,感覺自己很快就要被淹沒在知識的海洋里了。所以趁著自己現在還有點時間,就多更新更新自己的小公眾號。
來澳洲讀書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寫的東西真是多!從開學到期末,平均每周都會有1-2個考核。這意味著我需要一直不斷的學習、寫essay。由於澳洲對於提交時間特別看重,晚交一天就會扣5%的分數。所以久而久之,留學生里就流傳開了一句話,叫做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尤其是對於拖延症患者來說,deadline簡直就是最強動力。
和身邊的很多同學朋友聊過,10個人中至少有8個人都會有拖延症這個毛病。在我看來,人之所以會有拖延症,無非就是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要做的事情難度大或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會讓人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產生恐懼,擔心自己做不好,所以一直不敢行動。第二就是要做的事情無法引發自己的興趣,沒有積極性,讓人們缺乏去做的動力。
就目前正在上學的我們來說,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因為第一個原因才有的拖延症吧。其實每次在交一個Assessment之前,同學之間就會討論要怎麼去做。而你會發現N個人往往會有N種理解方式。每當討論過後,幾乎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會浮現四個大字——一臉懵逼!由於對自己的理解不確定,或擔心自己會做錯,大部分人的選擇是再準備準備,或者等一位學霸出來解救一下。
可是,這真的是更好的選擇嗎?事實並非如此,由於deadline的臨近,很多人都會在短時間內逼迫自己寫出兩三千字的東西來,然後匆匆忙忙的提交。當然了,不排除有學霸在短時間內完成,也能保證高質量。可我有時候會想,這樣的短時高效如果放在之前豈不是更好?至少沒有那麼多心理壓力了。
說實話,我算是一個沒有拖延症的人。我倒不是說自己有多勤快,而是因為我很不喜歡被壓迫的窒息感,這會讓我很不舒服。第二個原因就是我的記性不太好,如果手上事情不馬上做的話,我真的會忘記。因此,一般情況下我都會在deadline之前的至少半天把essay寫完,雖然質量不敢保證,但是至少不會驚慌失措。
即使是這樣,我也還是會有失誤的時候。在這學期的一次採訪任務中,我需要採訪一位超市的經理。由於超市是天天營業的,因此我把採訪時間訂到了周六。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澳大利亞超市的管理人員周末居然都是不上班的,服務台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如果我要採訪的話,只能下周一上午九點半過來。
當時,我的deadline是周一中午12點之前,也就是我需要在採訪後的兩個小時之內提交。雖然心累,但也只能無奈接受了。於是,我只能把其他的內容先寫好,之後再補採訪的部分。幸運的是當天的採訪進行的很順利,我也在11點10分的時候提交了。但是那種內心的不舒適感卻讓我不願再嘗試第二次了。整個人當時的狀態就是又焦急又委屈,我甚至在去採訪的路上開始懷疑當時留學的決定是對是錯!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deadline不是第一生產力,只是給了你把一堆shit交上去的勇氣」。雖然我不認為這句活說的完全正確,但是確實會有很多人會因為deadline的壓迫而應付交差。想必有不少人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都會有這樣的內心OS:「好像還有哪些地方能改改...但是時間不夠...算了,就這樣吧...」。往往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提交之後,心裡總會有些許的不甘心。
通俗來講,拖延症其實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有的時候刷刷知乎,看到好多解決拖延症的建議和辦法。看上去覺得挺管用,但實際操作起來,又會拖延下去,想著「等我準備好了就去改」。有的時候,我們太過在意做一件事情之前的「儀式感」反而會讓事情沒有進展。
在我看來,治療拖延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現在、立刻、馬上去做!哪怕這個做是不動腦子的瞎做、瞎寫,也要讓自己先動起來。這個方法是我認為最直接、有效的了。因為你一旦開頭了,你會不自覺地開始進行接下來的步驟。
另外,還有一個蔫壞的小方法,就是你可以幻想一下當你提前做完交了的時候,別人還在著急忙慌的趕,而你可以一邊吃零食一遍看看劇又或者是躺在床上玩玩手機,這樣的感覺怎是一個爽字可以形容的呢?
GIF
所謂萬事開頭難,其實只要開始了,你就會發現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最後,希望各位小夥伴們都能克服拖延症,畢竟貌美如花最重要,長時間精神緊張真的會變老哦!
TAG:碩兒的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