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讓那記耳光遲到

別讓那記耳光遲到

圍繞性侵和性騷擾,長期以來存在著兩套話語體系。公共討論中有黑白分明的正義,人們譴責加害者,呼籲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在私人領域的交流中,在那些教室的角落裡、寢室的日光燈下、校園的小徑上,和它有關的話題總籠罩著曖昧不明的色彩。

本文共2628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作者 / 王夢影 編輯 / 秦珍子

美國校園性騷擾和性侵事件頻發。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麻省理工學院、科羅拉多大學的多名教授因受到對學生性騷擾或性侵的指控而退休或離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近日出台新規,全面禁止教師和本科生之間發生性關係,雙方自願的也不可以。

這幾乎是犧牲了一部分自由來保障權益。也難怪,校園性騷擾少有黑白分明的正邪交鋒,常常是纏綿又痛楚的鈍刀割肉。我們以為禽獸青面獠牙,實際上,他們和我們看起來沒什麼區別。我們會被他們迷惑,甚至產生感情,被吞噬之前還以為那是一個溫暖的吻。

我第一次遭遇性騷擾時21歲,並沒有第一時間警覺起來。

暑期,我孤身去廣州,一位我尊敬的長輩請我吃了餐飯接風。飯後,他堅持帶我去白雲山走走,一路掰扯著「與已婚男人交往是一種寶貴愛情經歷」的鬼話。我從小習慣長輩的關愛,有時也被「拍拍頭」,但那次,我一再避開他試圖撫上我後背的手,感到非常不舒服。

南方夜裡潮悶的地氣蒸上來,我突然想起一個故事。某個姑娘在銀行實習,忍了很久才鼓起勇氣拒絕直系領導頻繁而毫無必要的「肢體接觸」,「那是性騷擾。」我醒悟,找機會逃跑了。

我父母遠在安徽,聞訊一夜未眠,搭第二天最早的飛機來廣州看我,雙眼通紅。他們什麼都沒有做錯,但仍為此愧疚多年。

我已經不再將此事視為恥辱,但仍然遺憾而後怕:為什麼那時的自己那麼遲鈍,毫無防備。

圍繞性侵和性騷擾,長期以來存在著兩套話語體系。公共討論中有黑白分明的正義,人們譴責加害者,呼籲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在私人領域的交流中,在那些教室的角落裡、寢室的日光燈下、校園的小徑上,和它有關的話題總籠罩著曖昧不明的色彩。

女孩子小聲傳遞著「我有一個朋友」的故事。那些傷痕換來的經歷轉了幾遍手,成為我們對抗未知的唯一儲備,也曾救過我。男孩子對此更沉默,卻不代表受傷更少。

另一方面,幾乎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最終保研」故事。這類故事涉及某某遭到侵害後和學校達成的各種「共識」,聊它時,要搭配同情和鄙夷混合的輕佻口氣。它們通常是編造的,卻傳達了真實存在的價值權衡:傷害已經發生,尋求補償才是理智之舉。

這層曖昧迷霧的背後,是深重的禁忌——「不要聲張」。

「聲張可能沒用」,性騷擾被認為是最難在法律上定罪的侵害之一,在私密處發生,往往只有受害者的孤證,少有物質證據。受害者還會在此後漫長的歲月中反遭無情拷問:是否和加害者師生情深,是否想破壞學校聲譽,是否罹患某種精神疾病……

禁忌帶來更加令人窒息的恥感。學校、旁觀者……有時甚至包括受害者及家屬,把性騷擾和性侵當作一件「醜事」,連幫腔的正義群眾都難逃影響,總愛說「女孩子賠上自己的清譽」「一生都毀了」,將她們放在被玷污被損毀的難堪位置上。

事件沸沸揚揚時,一切處理都在暗處發生,最終拍出一張通知簡要概述「結果」,等不及翻過這一頁,宣告「校園重回潔凈」。

問題是,如果我們連大大方方地討論它都不可以,談何確確實實地保護自己呢?

這是一個殘酷的惡性循環。因為禁忌而受傷,因為受傷而更加沉默。禁忌甚至會被壞人利用,變為控制和侵害的工具。

那足以毀掉一個年輕人對世界的信任。那本不該只是一件要趕緊解決的「醜事」,它是一聲微弱的信號:我被困在這兒了,請救救我。

任何傾軋都與不合理的權力關係有關,這個信號能告訴我們:在這個龐大的學術機構的這一處關係上,有問題出現了。

它需要的不是趕緊翻篇,而是盡量透明的細緻調查、追責和處理。往事需要剖析:究竟是誰在哪一步越界,哪一處甚至連界限都不清楚。這樣的剖析不能藏在隱秘的會議室里,而要曝在陽光之下,控辯雙方都應該被允許提供盡量多的證人和證言,知情者或相關人群有權旁聽和提出質疑。舊資料要公開,新對峙要記錄。

這對於事件的雙方都是有利的。被指性騷擾或性侵的老師也能有機會在公正的平台上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經歷過年輕人站在輿論高點圍攻老師的年代,那同樣不代表正義。

事實上,追責的過程越是不透明,性騷擾受害者就越會被迫藉助輿論來尋求正義,學校越急於緩解壓力,處理結果可能越草率。有時一番鬧騰後,故事裡的學生和老師都將帶著污點生活下去,是非曲直仍無法明晰。更多受害人將永遠沉默下去。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之惡,沒有什麼好避諱的。掙脫禁忌,出現問題的高校要在公眾審視下不斷修正每一階段的應對步驟。這將為未來出現同樣問題的高校提供更寶貴的經驗。

在高校的權力結構中,加害者往往佔據更高的位置,手握更多資源,這也是他們控制和侵害的資本。所以,當一所高校不再隱晦地將加害者藏在身後,而是敞開整個調查過程時,這表明它勇敢得直視了自己的錯誤,毫不懼怕拔出蘿蔔帶出泥,因為它相信自己可以對抗那些權力的勾連。

這才是一所高校真正清白的底氣,是更值得維護的聲譽和尊嚴。

儘管害人無數,禁忌其實是軟弱的。它愚昧、殘忍而經年不變。但人會長大,變勇敢,變強壯。我29歲了,讀過更多的書,走過更長的路。我將一直等待機會,擋在當年白雲山上那個恐懼而迷惘的21歲小姑娘前,給那個壞傢伙一記遲到的耳光。

--------------------

原標題:《別讓那記耳光遲到》

原文刊載於《中國青年報》( 2018年04月18日 11 版)

- END -

作者簡介

王夢影

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愛麗絲門羅迷妹,哈利波特學十級

理想是做個時間領主

有事詢問神奇海螺,擅長邊笑邊喝湯

對這世界上的一切生活好奇,所以做了記者

歡迎留言,跟作者溝通互動

微信值班編輯:溫維娜

審核:秦珍子

--------------------

圖片來源:《這就是性騷擾》截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孔子會武術,誰能擋得住
我恨假期太短 只夠看你一眼

TAG:冰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