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不嘮嗑的跑者就不是好的小說家

一個不嘮嗑的跑者就不是好的小說家

此次出差廣州之際,在高鐵上看完了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個小說家》(簡稱「小說家」),這是我看的第二本村上的散文,第一本是《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簡稱「跑步」),相比他的小說,我更喜歡看他的散文。因為他真的是個太有趣的人,而往往散文能讓我捕捉到更多他的信息,小說則隱蔽很多。

村上的寫散文很是誠心,看《跑步》的感覺,就像面前一個愛跑步的老朋友,滔滔不絕地跟你嘮他跑步的經歷,你可能有一搭沒一搭的,但絲毫不影響他的興緻。

《小說家》講述的是村上為何會成為小說家,且如何堅持寫作的心路歷程。由於涉及他的本職,感覺作者這次寫的更加用心,字裡行間能發現不少作者細膩的心思和掏心窩子的話,是一本村上迷一定要去拜讀的作品。

講講看完這本散文,村上給我留下的三個印象吧。

1.韌性

村上的韌性,在《跑步》里我已經見識過了。

在《小說家》這本書中,他專門談到自己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跑步的原因。

村上開始堅持跑步是從內心確認要以小說家作為終身職業的那刻開始的。

即使天賦如他,在寫作時,也坦誠,作家這個職業,有點類似車間操作工,是「既沒有希望也沒有絕望,每天寫上一點點「的那種無聊的規律。在寫作經驗豐富些後,他明白,也通過一些研究書籍得到證明,保持體力對於從事一件腦力活動大有裨益——「我通過每日堅持寫小說,點點滴滴地體悟和理解了這個道理。心靈必須儘可能的強韌,而要長期維持這心靈的強韌,就必須增強,管理和維持作為容器的體力。」當然道理是一回事,去不去做又是另一回事。村上厲害之處就是,篤定要做後,他能扎紮實實做到一輩子做。

2. 自我

村上是我學習日語的一大原因,他之所以吸引我,我琢磨著應該是,他總能讓我覺得,哇,這真的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啊。

他愛聽爵士樂,我記得他還專門寫過一本音樂的書籍,厚厚的一本,在書店翻看時,也是感慨,明明不是音樂專業,對音樂竟然懂這麼多;也愛看書,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估計就只記得看課外書了,功課都沒好好學,反正在他看來,做好功課也意義不大,是個很早就有自我意識的傢伙啊;做了小說家後,也是用一種迥異的風格和方式寫作,文藝界罵聲不斷,但他確依舊堅持,甚至遇到不合拍的編輯提出修改方案後,他之後的修改完全反其道行之,我素我行的緊。

雖然是個自我色彩很濃重的傢伙,但看他的書,字裡行間卻又讓我覺得輕鬆,開放的很,不太有硬拽你到他的思想體系的壓迫感。

在《小說家》中看到這一段話時,突然覺得,哦,原來是因為這個啊:

如果你希望自由地表達什麼,也許應該在腦海中嘗試著視覺化。想像一下「並不追求什麼自己究竟是什麼樣兒「,想像一下那種自我形象,而非「自己追求的是什麼「。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追求的是什麼」,並一味執著下去的話,故事會難以避免地變得沉重。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故事越沉重,自己便躲得越遠。腳下功夫若變得遲緩,文章也會失去勢頭。而失去勢頭的文章不可能吸引人,甚至連自己也打動不了。與之相比,「並不追求什麼的自己「卻像蝴蝶一般輕盈,自由自在。只要攤開手掌,放飛蝴蝶,任其自由便好。這麼一來,文章也會變得舒展流暢。仔細想想,其實不需要表現自我,人們照樣可以普普通通,理所當然地生存下去。儘管如此,他還是期望表現點什麼。就在這「儘管如此」的自然的文脈中,我們你也許會意外地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他的自我完全不是刻意追求得來的,是在一種無為和自然的狀態下,自然呈現的最真實的內在,所以才讓我覺得這自我很柔和,有溫度。這真是一種智慧,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刻意追求的自我真的能打動自己嗎?有沒有觸碰過「並不追求自我的樣子」。

3. 匠人精神

村上很討厭聽到其他作家嘴裡冒出「如果有時間的話,我肯定會寫出更好的東西來」這種話,在他看來「如果講述的故事不是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最好的一個,那幹嘛還要寫什麼小說。

他自己的自我時間管理做的很好,寫作靈感上來後,他會規定每天寫多少頁,然後再一遍一遍的修改,當書稿最終交付時,他總有一種已經拼盡全力的感覺,即使再給他時間,他也寫不出更好的作品了。這種在對待自己本職工作上傾注你全部的能力與才華,不辯解,不為自己開脫,不發牢騷,不找借口的態度真的太專業了。

むらかみ はるき

希望有一天我能看村上的日文原版書。

推薦大家去喜馬拉雅聽下柏邦妮評論的《挪威的森林》,細緻的分析,讓我對小說從新認識了一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玩語 的精彩文章:

TAG:G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