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虞城千年「靈古寺」的前世今生

虞城千年「靈古寺」的前世今生

在河南省虞城縣城郊鄉羅庄村,原有一座建於隋朝的寺院,名叫「靈古寺」,俗稱「東大寺」。靈古寺歷經千年滄桑巨變已不復存在,可其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和人文景觀仍隨處可見。寺院現存寺址面積8100平方米,唐代白果樹一棵。1959年深翻土地,在寺東側深2米處發現磚室墓,西邊亦有發現,近幾年,群眾在挖土時又在寺前發現石棺墓。是虞城縣為數不多的出土有石棺墓的遺址,對研究豫東地區石棺墓的葬俗有一定的價值。1986年被列為虞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不久,我們來到靈古寺的原址探訪,根據搜集到的有關史料,對靈古寺的創建年代和文化內涵作出了初步考證,再現這座寺院的歷史風采。

探訪靈古寺原址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我們來到虞城縣城郊鄉羅庄村採訪。在位於村西邊的一個大土崗上,幾間低矮的仿古式房屋像丟在荒野里的幾粒石子一樣不被人注意。我們走到門口,一副對聯便映入眼帘: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橫批是:南無阿彌陀佛。

陪同採訪的虞城縣一位文史專家對我們說,這幾間房屋是羅庄村村民蓋的,此處就是建於隋朝的靈古寺遺址。東大寺現存有古迹銀杏樹、古井、塔一座、石棺墓群,廢閑地近20餘畝。佛教信徒數百名發心,重新修復三間佛堂,整修了佛像。

進入寺院,迎門一通高大的《東大寺簡介》碑,其碑文詳細記錄:據虞城縣縣誌記載,該寺建於唐朝初期高武德年間。公元616年,東大寺以予軲寺,又名靈古寺,距今約1400餘年。初建東大寺有兩個寺院,東西各一處建築。東寺規模較大,西寺院較小。兩個寺院中間有一條南北大道,南通安徽亳州市,北通山東濟寧市。兩寺院前有一條東西大道,東通江蘇徐州銅山縣,西通歸德府直通東京汴京古城。西寺院建有大殿三間,名曰天齊廟,內有神像一尊,據說是天齊爺的神像。其次,有東西廊坊、配房數間,寺院內有十幾位僧人。東寺院建築規模較大,寶塔高聳,五節大院,殿閣巍峨,山門別具一格。建有大雄寶殿、後樓、鐘樓,石碑林立。大佛殿兩邊立著磙龍柱,大石碑下壓著大石龜。茂盛的大銀杏樹長在寺院東側,三四里地以內即可望見此樹。鐘樓位於銀杏樹的西側,也是寺內最高大的樓,千斤大銅鐘懸掛此樓上,每逢初一十五僧人們就撞鐘。靈古寺建於唐代,是豫東佛教的發源和集散中心。釋迦佛祖歷代統稱帝,在位間大度僧尼,將30萬宗繕寺宇有五千歷代高僧修建並重修。唐朝高僧鑒真大師雲遊東西南北,普演三藏真經,就在此寺院說法講經。多年後,東渡日本。宋元明清時期,是中原享有盛名的大寺院之一,常住僧侶百餘名,寺外有耕地60餘畝。有牲畜農具,僧侶們自耕自食。

另據《虞城縣誌》記載,明嘉靖九年因黃河決口,靈古寺被洪水沖毀。因靈古寺名氣較大,連當朝皇帝都知道,嘉靖皇帝撥出官餉進行修建,規模比以前更大,佔地40畝。寺院的地基高約3米,建有後樓、大殿、廊房等60多間。靈古寺有一口高約3米的銅鐘,是護寺之寶。據說,這口銅鐘在日本鬼子侵略虞城時,它還出過不少的力。當時只要日本鬼子出動,就有人敲響銅鐘,老百姓立即會躲起來。後來,這事被漢奸告了密,日本鬼子跑到寺院搶走了銅鐘。事也湊巧,當天晚上,搶走銅鐘的兩個日本鬼子就神秘死了。老百姓把這事傳得神乎其神,都說是銅鐘顯了靈。

據羅庄村村民講,在靈古寺的殿後有一座7層古塔,塔下有一口古井,井水能治百病。據說,靈古寺的寺名就由此而來。1958年,當地群眾在靈古寺遺址處打井時,發現了這口古井。當時,為保護古迹,又把這口古井填平了。

新中國成立後,靈古寺的殿堂、山門、院牆被扒,磚瓦建了學校。令人慶幸的是,寺院內的一棵唐朝所種的白果樹(俗名銀杏樹)至今尚在。

羅庄村一位老人對我們說,靈古寺以前十分氣派,大門高約10米,門頭上方正中鐫刻著《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百字贊》。屋頂為起脊熏檐歇山式,拱脊正中鑲嵌著獅子馱寶頂,四角伸翹著龍鳳套獸,各種彩繪栩栩如生。尤其是寺院門前的那棵白果樹更是引人注目,樹齡有1000多年了。據說當時的白果樹有雌雄兩棵,那棵雌白果樹落難逃到了附近的沈樓村。

帝王與靈古寺的淵源

另據史料記載,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部下將領常遇春率兵在當地招兵買馬。靈古寺一帶的青年踴躍應徵入伍,朱元璋聞訊後很受感動,親自寫下「精忠尚武」幾個字懸掛於靈古寺大殿內,並下令翻修該寺。靈古寺修好後,大殿內特製一座精雕木坊,取名「萬歲樓」。後歷代改掛「萬歲牌」,並影印筆跡,鐫刻石碑一塊。明永樂五年,又「敕賜增修」該寺。靈古寺經過了兩次重修,殿堂、經房、浴室完備。到了明朝末年,靈古寺又一次毀於洪水。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帶兵與元軍作戰。因元軍來勢兇猛,朱元璋屢打敗仗。

一天,朱元璋夜宿靈古寺,夢中有一仙人向他授了一計。朱元璋大喜,以計行事,打敗了元軍。後來,朱元璋到靈古寺燒香焚拜,並許下心愿,如果能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天下,就世代朝拜靈古寺。

後來,朱元璋面南登基,可他始終沒有忘記遠在千里之外的靈古寺,並多次帶人到歸德府朝拜靈古寺。

到了明萬曆皇帝,他沒有忘記先帝的遺訓,也多次到歸德府朝拜靈古寺。明萬曆皇帝的老師沈閣老沈鯉,家在歸德府。每到朝拜日,萬曆皇帝實在抽不開身時,就讓恩師沈鯉代勞。在靈古寺,遺有萬曆皇帝和沈鯉的不少碑文,可惜在「文革」中被毀壞殆盡。

明嘉靖年間,郭老家村總兵郭綱曾多次帶兵平定叛亂,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郭綱告老還鄉後,嘉靖皇帝想念他,曾多次御駕郭老家村探望。因郭綱的四叔郭臣曾貴為先朝郡馬,嘉靖皇帝說郭家人才輩出,是佔了靈古寺的靈氣。此後,郭氏後人也為靈古寺做了很多事。

但朱元璋的老婆馬娘娘,為了一己之願,卻背著丈夫請風水先生破了靈古寺的靈氣。

明朝初年,能掐會算的劉伯溫夜觀星相,發現歸德府有塊鳳凰寶地,日後必出娘娘。朱元璋聽到後很高興,想起當初落難靈古寺仙人授計的事情,感到這正是朱家報答之時。孰料,這事被馬娘娘知道了,她頓感心中不安,便命太監帶著風水先生前往歸德府查訪。果然,風水先生在靈古寺發現了這塊鳳凰寶地。風水先生看到鳳凰的頭在鴛鴦村處,鳳凰的尾在小新莊村處,其兩翅在靈古寺東西山門的地方。風水先生便施展法術,在靈古寺的前邊和東西處各建廟宇一座,東邊的廟宇叫祖師廟,西邊的廟宇叫天帝廟,並讓兩座廟宇壓住了鳳凰的雙翅,使這塊鳳凰寶地的靈氣被破,此地再也不會出娘娘了。這兩座廟宇,在新中國成立後才被扒掉,但舊址仍在。

雌雄白果樹兩分離

原來在靈古寺不遠的地方種有兩棵白果樹,後來,為了避難,一棵雌白果樹逃走了。

傳說,唐朝名將尉遲敬德途經靈古寺,因在兩棵白果樹上掛過鋼鞭、曬過盔甲,使雌雄白果樹得其靈氣,成為一對年輕的夫婦。一天,這對夫婦正在靈古寺上香時,鄰村有個惡霸看到女子長得漂亮,頓生歹念,喝令打手去搶那個美麗的女子。

白果樹夫婦不敢怠慢,急忙跳上了白果樹,他們撒下幾片白果樹葉,轉眼就不見了。那個惡霸公然搶奪白果樹,對此,白果樹夫婦十分痛心,決定逃離此地。那天晚上,趁惡霸不注意,丈夫勸妻子先走,妻子勸丈夫先走,勸來勸去,還是妻子先走了。當妻子向西逃到董沈村時,天已大亮,她便在村頭停下,等候丈夫。

惡霸聽說有一棵白果樹不見了,氣得火冒三丈。為了防止另一棵白果樹逃跑,他讓鐵匠在白果樹的根上釘了幾十個鐵釘。可憐雄白果樹再也沒有分身之術了。因想念遠走他鄉的妻子,雄白果樹每到晚上,便化為人形哭泣。那棵雌白果樹等候多日,不見丈夫找來,便留在了沈樓村。

1972年,這棵千年白果樹被雷電擊傷,樹枝年漸乾枯。此樹雖歷經千年風雨侵蝕,仍雄偉挺拔。據村民講,在新中國成立前,晚上有人路過白果樹時,常會聽到男子的哭泣聲。

民間傳說畢竟不是歷史記載。但我們還是滿懷好奇心趕到沈樓村,目睹了這棵已有兩千年白果樹的風姿。在樹的旁邊有一石碑,上面刻著:據考證,該樹為西漢梁園遺存之樹,已有2000多年歷史。樹高約20米,樹榦高約4米,周長7米,樹冠遮天蔽日達2000多平方米。這棵白果樹現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樹木。

據《商丘文史大觀》記載,唐朝時,杜甫曾與李白、高適同游梁園,登高懷古,吟詩唱和,至今留下佳話:「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後來此處成了文學家范仲淹、歐陽修、蘇軾、侯方域等人宦遊過的風雅勝壤。相傳,這裡也曾是明代「天下三大賢」之一沈閣老——沈鯉的後花園。

時光不會倒流,但我們佛仿看到昔日的白棵樹下,那些名流貴胄仍在開懷暢飲,揮豪賦詩填詞的張狂。

白果樹,千年不朽;靈古寺,千秋永在!(李海軍)

來源:網易商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諧音,那麼明朝人管『豬』叫什麼呢?
這本小說因民族觀備受爭議,起點評分8.2,內容絕對不一般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