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蒲鮮萬奴」:巨型蚰蜒,還是亂世梟雄

揭秘「蒲鮮萬奴」:巨型蚰蜒,還是亂世梟雄

作者/林碩(中國國家博物館),原本發表在《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7年第6期,原名《從文獻和考古遺存看東夏興衰始末》,有改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分享朋友圈】

提起女真族(滿洲族)建立的王朝,大家腦海中首先會閃現出愛新覺羅家族建立的清朝,也很容易聯想起和南宋長期對峙,同岳飛領導的岳家軍數次鏖戰的金政權。

在宋金戰爭中,最為人們熟悉的便是《岳飛大戰金兀朮》

其實,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還存在過一個女真族建立的政權——蒲鮮萬奴的東夏國,亦可稱之為「女真第二王朝」。然而,對於這個八百年前曾經在東北亞地區叱吒一時的女真王朝,無論宋、金、元各方對它的記載竟然都付諸闕如。

歷代典籍均不見東夏史事,主要是由於公元十三世紀初,東北地區殺伐不斷。蒙古族、契丹族紛紛起兵建立自己的政權,聯手反抗女真族的統治。留守東北的女真軍閥們忙於擴充地盤,連年的戰亂使東夏統治者戎馬倥傯,未逞文治。蒙古佔領東夏後,執行禁毀政策,取摧毀其文明遺迹的政策。然而,蒙古人征服西夏後,也對其文化進行了滅絕,但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從宋朝人的各類記述中了解到涉及西夏的史事。但是,蒲鮮萬奴建立的東夏被蒙古勢力阻隔在大陸的東北方,不但與宋不接壤,甚至與金都無法保持聯繫。偏居邊陲的地理環境,使宋朝史官、知識分子無法接觸到東夏的信息,更無從記錄。

歷史上的西夏疆域

然而,蒙古人征服西夏後,也對其文化進行了滅絕,但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從宋朝人的各類記述中了解到涉及西夏的史事。但是,蒲鮮萬奴建立的東夏被蒙古勢力阻隔在大陸的東北方,不但與宋不接壤,甚至與金都無法保持聯繫。偏居邊陲的地理環境,使宋朝史官、知識分子無法接觸到東夏的信息,更無從記錄。待到後世編修《金史》、《元史》之時,甚至都未給蒲鮮萬奴這位東夏的開國之君單辟立傳,只在其他列傳中零星提及他統一東北的戰事,而對其建立東夏後的相關活動更是語焉不詳。

近代以來,學者們開始關注周邊民族所撰寫的史籍。東夏南部與高麗接壤,二者之間的交流與撞擊亦較為頻繁;故在鄭麟趾的《高麗史》中保存了大量關於東夏史的內容,使我們可以籍此窺探到某些歷史片段。

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中的高麗王形象

蒲鮮萬奴,複姓蒲鮮,名喚萬奴。由於《金史》、《宋史》、《元史》均沒有為這位東夏開國之君樹碑立傳,導致我們無法考證其生卒年月。然而,通過分析「蒲鮮」這個姓氏,我們還是可以大致推測其系出名門。據《金史·百官志》記載:「蒲鮮」就屬於白號之姓,封廣平郡(今河北南部邯鄲附近)。因女真人崇尚白色,故貴族姓氏在金朝被稱為「白號」,地位凌駕於「黑號」之上。由是可知,蒲鮮萬奴乃貴族出身,後來更被賜予國姓「完顏」。因此,在《元史》、《東平王世家》當中,都稱他為「完顏萬奴」。

東平王,是蒲鮮萬奴最為忌憚的「蒙古四傑」之一木華黎的後人

1212年(金崇慶元年),契丹族的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農安)豎起恢復故國的大纛,聚眾十餘萬,聯合蒙古成吉思汗,動搖了女真族在東北的統治。面對起義,金主完顏永濟任用蒲鮮萬奴為咸平路招討使前往剿滅,鎩羽而歸。1213年(金至寧元年),蒲鮮萬奴受奉為遼東宣撫使,統領沈洲、廣寧等路,再次征討耶律留哥,卻接連敗於歸仁(今遼寧昌圖)、咸平(今遼寧開原),退往遼陽。

歷經百餘年,仍然未被同化的契丹人

蒲先萬奴雖然身處敵軍的強大壓力之下,但尚能通過遼東走廊與中都(今北京)方面保持聯繫。在《金史·奧屯襄傳》中,可以查找到這一時期金宣宗給蒲鮮萬奴等東北留守將領的諭旨:「上京、遼東國家重地,以卿等累效忠勤,故委腹心……自今每事同心,并力備御。」在詔書中鼓勵他們同心同德,經武備邊。但僅僅時隔半年,金宣宗竟宣布放棄中都南遷,渡過黃河退保汴京(今河南開封)。如此一來,遼東與中央政府的陸路聯繫被徹底隔斷,蒲鮮萬奴再難從朝廷取得任何支援。

當時華北的局勢已是遍地狼煙,金朝統治者選擇退守河南

面對不斷進逼的蒙古-東遼聯軍,蒲鮮萬奴在固守遼陽的同時,決定主動出擊,統一東北。此時,包括上京會寧府在內的東北大部分地區都在金朝留守官員手中。他們各自為政,或投降蒙古,亦或結堡自守。倘若蒲鮮萬奴能進佔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的「龍興之地」會寧府,既可以號召女真族共御外侮,又可擴充自己的政治、經濟實力。於是,在在「貞佑南遷」後不久,蒲鮮萬奴發起了統一女真各部的戰役。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的「龍興之地」:上京會寧府

據史料記載:蒲鮮軍隊相繼攻佔了瀋州(今遼寧瀋陽)、澄州(今遼寧海澄)等地,東北殘存的猛安、謀克紛紛前往依附。然而,他在攻取婆速路(今遼寧西部丹東周邊)時失利,兩次皆負於婆速路兵馬都總管紇石烈桓端之手。這讓蒲先萬奴威信掃地,之前歸附的唵吉、斡都等十一個猛安紛紛叛附紇石烈桓端。

紇石烈桓端運籌帷幄,將蒲鮮軍隊的軍隊擋在了婆速路的大門之外

禍不單行,耶律留哥也趁遼陽守備空虛,一舉攻佔了蒲先萬奴的大本營。失去巢穴的蒲鮮宣撫使行將淪為喪家之犬。為振奮士氣,他在1215年(金貞祐三年)自稱天王,國號「大真」(史稱「東真」),改元「天泰」。然而,倉促稱王的蒲鮮萬奴尚未回過神來,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便統領鐵騎飛渡遼河,以東遼軍隊為嚮導,次第收服遼東各城。面對兵敗如山倒的局勢,蒲鮮天王採取求和策略。一方面,向成吉思汗遞上了降書順表,稱臣歸附,並遣世子蒲鮮帖哥為質。另一方面,自己率部退往海島之中,休養生息。

然而,蒲鮮萬奴絕不會甘心困居海島。他的視野始終注視著大陸之上的一舉一動。待到成吉思汗調兵入關之際,這位東北的亂世梟雄又會作何舉動呢?蒲鮮天王又如何處理同蒙古、高麗之間的關係呢?東夏的三座都城分別設立在何處呢?敬請關注《揭秘蒲鮮萬奴(下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博物苑 的精彩文章:

困於宮廷的使者:波西米亞傳教士艾啟蒙在中國

TAG:文史博物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