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少數民族頭飾,你了解多少?
人類使用頭飾的時間是很早的,而且都和裝飾有關。
中國漢字中的「美」字,其實就是一個戴著頭飾的人。其頭飾也許是一個羊頭,有兩隻角;也許是兩根長長的翎毛,因而有人說「美」字「像頭上戴羽毛裝飾物的舞人之形」。
我們一起來看下少數民族頭飾都有哪些不同的樣式吧!
鄂倫春族
東北的鄂倫春人,是以狩獵為主要生產方式的民族,因而他們以戴鹿角為美。鹿善於奔跑,體態雄健,公鹿頭上的角分出多岔,十分雄壯美觀。當鄂倫春人推舉出能幹、公正、勇敢、有豐富狩獵經驗的人作為「莫昆達」(族長)後,莫昆達就把鹿角戴在頭上,顯示鹿角這種頭飾與狩獵勞動和勇敢、力量的密切關係,同時也象徵自己的權威。
瑤族
瑤族頭上的大銀釵在我國少數民族服飾中也十分突出。瑤族支系眾多,頭飾也十分複雜。廣西大瑤山的部分瑤族婦女,頭上戴有三條弧形大銀權,兩頭上翹,製作精美,重達一斤左右。戴大銀釵的瑤族婦女顯得雍容華貴,典雅莊重。
畲族
畲族婦女除戴珠串、鳳冠頭飾外,還有戴「三把刀」為頭飾的習俗。畲族婦女頭頂,插著三把銀質頭花,圍成環狀。頭花下沿系有無數銀珠、銀片、銀墜之類裝飾品。頭花外形似刀,兩面有鋒,長五六寸。相傳明末倭寇時常入侵,為防禦入侵者的污辱,畲族婦女便在頭髮中插三把短劍,危急時可取下自衛。積久成俗,在頭上保留了「三把刀」的裝飾,顯示勇敢和純潔的品格。
藏族
藏族服飾文化裡頭飾是最具地域特色的一種裝飾品,它構成了某種地域特色的審美情趣,象徵著不同地區的穿著風格。藏族婦女大多數將頭髮分編成無數根小辮,頭飾大多是琥珀、珊瑚、瑪瑙、綠松耳石等各種天然寶石。佩帶時有的直接把裝飾品固定在髮辮中,也有將各種要戴的頭飾固定在與發色相近的布上,再與髮辮一起銜接,這樣既美觀又方便。為了便於下雨時披自製毛氈雨披和戴帽子,髮辮和頭飾一般集中在下部。藏北已婚女子將長發從中間分開,編成許多辮子,前額的分發處開始分別在兩邊的細辮上串上相對稱的珊瑚、翡翠等寶石,把後腦勺的頭髮編成一根較粗點的髮辮,上面固定上從大到小的銀圓。未婚女子將頭髮編成一根或兩根,沒有過多的講究和裝飾物。藏族婦女的頭飾中,最有特色且內涵豐富的是戴在發頂上的「巴珠」。貴重的「巴珠」由寶石或珊瑚做成,其形制前後藏有所不同,前藏婦女戴的「巴珠」是三角形,後藏戴的是半月形。姑娘頭上一插上「巴珠」,就意味著姑娘已經長大成人了。所以,第一次播「巴珠」的時候,按照傳統習俗,還對要舉行一定的儀式,向姑娘表示祝賀。
布依族
布依族的禮帽銀飾十分精緻複雜,是一種非常講究的頭飾。每逢喜慶節日或親友聚會,布依人都要穿戴禮服和禮帽。禮服用絲綢綾緞製成,禮帽上配銀飾。銀飾主體為一條長達一米的銀鏈,上面吊著幾十串銀制的太陽心、葵花心、小魚、小蝦、小鳥、飛鴿等各種紋飾銀器,銀光閃動,高雅華貴。
侗族
侗族的銀帽也是十分精緻美觀的頭飾。銀帽由帽和銀飾兩部分構成。相沿有兩層銀飾,上層嵌十八羅漢,下層嵌十八朵梅花,兩鬢各飾一個月亮。月亮正中有的還嵌雙龍搶寶或丹鳳朝陽,有的嵌吳剛代桂或嫦娥奔月,周圍以水波浪和彩雲繞邊。下面各鑲一個雄獅,獅子腳踏銀球,仰頭望月,在銀球中穿一條銀鏈,佩戴在兩鬢上,以護其帽;銀鏈可松可緊,伸縮自如。帽頂刺繡花草,上嵌精翠銀珠,閃閃發光;帽後圍有七至十一根銀浪,尾端鑲老鷹爪、葫蘆、金魚、爪子、四方印、響鈴等裝飾。走動時發出叮鐺響聲,十分動聽和諧。裕固族
西北的裕固族在盛裝時帽筒上要加一圍綠色珠穗為飾,很有特色。但是,裕固族婦女頭飾中最有特色的還要算婦女結婚時戴的長形的「頭面」。戴「頭面」時,裕固族婦女先將頭髮梳成三條大辮,一條垂在背後,兩條在胸前,「頭面」亦分三條,」繫於髮辮上,每條又分三段,用金屬環子連接起來,上面鑲有銀牌、珊瑚、彩珠、貝殼等飾品,構成美麗的圖案。一副「頭面」,重的達七斤左右。
高山族
高山族祖傳的銀盔是充溢著文化內涵的頭飾。每逢有祭祀活動,高山族人便喜愛戴高大的銀盔。每一個高山族人成家以後,就用實物換來銀幣,製成銀圈,然後做成頭盔,從此便父子相傳,代代相承,繼承人最少必須在銀盔上增加一個圈。兒子多時,就把銀盔拆散分配銀圈,在此基礎上兒子加添銀圈又製作新的銀盔。因此,銀盔是財富積累的記錄,是勤勞、節儉和有本事的象徵。
苗族
苗族盛裝頭飾也許是我國少數民族頭飾中最奇異、最精緻也最漂亮的頭飾了。其中一種頭飾,具有明顯的牛崇拜的色彩。苗族婦女在載上由銀泡、銀片組成的銀冠後,還要戴上兩支連在一起的銀制水牛角,就象一個巨大的「U」字。每支角上雕一條龍,龍頭朝內,呈二龍戲珠之勢。兩支銀角中間,有扇形銀芒。另一種頭飾,由自下而上橫排的五支寶劍頭形銀片組成,也戴在銀冠上。五支銀片長尺余,大體相等;「劍尖」朝左,右邊整齊;正中有風頭飾。橫片上插滿鮮花。上面兩種頭飾,用銀多達三斤。
小編在此分享了這麼多,還有許多少數民族的頭飾文化需要大家自己去搜集資料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