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載美名樊公店

千載美名樊公店

樊公店是儀征市月塘鎮的一個地名,曾是樊公村村部所在地,該行政村2000年已被撤銷,合併到了鐵壩村。樊公店位於月塘鎮政府(原謝集鄉政府)以北6.6公里,在謝集、月塘合併之前,屬於謝集鄉。樊公向北兩公里即達安徽天長縣境,五公里到達天長諭興集。樊公店曾經歸天長管轄。

關於樊公店的地名來歷,有兩個出處。

一是《嘉靖天長縣誌》載,樊公店在縣東南五十里。漢樊噲,沛人,舊志載,微時嘗居此,以屠狗,今樊公店其所寓雲。

二是《嘉慶揚州府志》載,樊明英,字君培,宋樊若水之後。若水既從藝祖平南唐,遂居儀真,邑人名其地為樊家店。

這兩條信息不重合,天長縣誌說,今天的樊公店是西漢初年樊噲沒有發達時,屠狗生活居住的地方。揚州府志說,樊公店是因北宋樊若水跟隨宋太祖平南唐時居住在此而得名的。

先來說說樊噲

樊噲(前242-前189),西漢開國元勛,沛人,官至左丞相。早年以屠狗為業,跟隨劉邦起義反秦,曾在鴻門宴時出面營救劉邦。他是呂后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后信任。曾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封舞陽侯,謚武侯。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原文: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

《漢書?卷四十一?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第十一》原文:樊噲,沛人也,以屠狗為事。後與高祖俱隱於芒碭山澤間。

司馬遷《史記》和班固《漢書》原文里,並沒有樊噲「微時嘗居此」的記載。

我看到天長縣誌的表述時,就產生了這麼個疑問:沛縣在樊公店以北三百多公里,樊噲是沛縣人,咋會跑這麼遠,在儀征賣狗肉呢?

然而在查閱有關資料時,發現一篇《臘山將軍廟》的文章,介紹浙江湖州西門臘山南麓的樊噲將軍廟,該文指《嘉靖武康縣誌》和《余英志》記載,樊噲是武康上柏(今浙江德清縣上柏鎮)樊宅村人,自幼家貧、早年喪父,隨母親李氏逃荒嫁到沛縣。該文還列舉明《嘉靖浙江通志》、清《大清一統志》卷二百二十二、《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也有類似記載。

今天在湖州城西有樊陽湖村。德清縣武康鎮,還有一條舞陽大街,就是紀念舞陽侯樊噲的。而德清縣上柏鎮,依然存在樊宅村。

這就為樊噲在儀征賣狗肉提供了合理解釋,儀征樊公店正位於從德清去沛縣的線路上,德清上柏鎮與儀征樊公店的直線距離為240公里。樊母帶著小樊噲去沛縣,需要走600公里的路,中途在儀征樊公店小住一段時間,是完全有可能的。

【《嘉靖天長縣誌》書影】

《嘉靖天長縣誌》里有天長縣教諭、新淦李鳴盛寫的《天長十景?樊公店》詩:

避秦屠狗向天長,封爵誰思到舞陽。

連袂一朝同逐鹿,至今留得店名香。

除了儀征樊公店、湖州城西樊陽湖村、德清上柏樊宅村外,與樊噲有關的地名還有:

四川宣漢縣樊噲鎮。劉邦早年退據漢中時,派樊噲入川攻城略地、經營後方,他的駐軍地被稱為樊噲店,後叫樊噲場、樊噲鄉,現為樊噲鎮。

河南舞陽縣。樊噲被封舞陽侯,這裡是他的食邑。

而樊噲墓,居然有三處:河南舞陽縣馬村鄉郭庄村、安徽六安裕安區青山鄉魏庵村、陝西城固縣五郎廟鄉黃家村。

樊噲看起來勇猛魯莽,實際上有勇有謀,是個可敬可愛的武將,各地爭將樊噲引以為傲,可以理解。儀征樊公店系他「微時嘗居此」,並非空穴來風、無影造西廂,有明代《嘉靖天長縣誌》做依據,可以一說。

再來說說樊若水

樊知古(943-994),本名樊若水,字叔清,宋太宗賜名樊知古,字仲師,池州人。

《宋史?卷二百七十六?列傳第三十五》有樊知古的傳。

樊知古的祖上是京兆長安人,世代為官,曾祖樊偁是濮州司戶參軍,祖父樊知諭是南吳金壇縣令,父親樊潛先後任南唐漢陽、石埭縣令,因而他家在池州。樊知古曾參加南唐科舉考試,沒有考上,決心歸附北宋,另謀出路,於是暗中測量採石江段水文資料,開寶三年(970),上書宋太祖,獻計取江南。宋太祖將他送學士院考試,賜本科及第,任舒州軍事推官。

開寶七年(974),宋太祖發起平南唐戰爭,樊知古升任太子右贊善大夫,隨軍征南唐,他利用對採石江段的了解和造船架橋技術,指揮宋軍在長江上架起了浮橋,大軍得以順利渡江,拿下金陵,南唐滅亡。樊知古因功升為侍御史,不久任江南轉運使。

樊知古後來變換過多個工作崗位,在出任西川轉運使時遇上了王小波、李順起義,雖然成都失陷他不負主要責任,但還是遭到了太宗責備,事情過去後,改任均州知州,到任一個月病逝,享年五十二歲。

樊知古死後,太宗念及他以往的功勞,賜予他兒子樊漢「同學究出身」。

樊知古指揮架設的浮橋,是有史以來萬里長江第一橋,這項工程他準備了五年以上,開戰後先在安慶上游懷寧縣石牌口試架浮橋成功,佔領銅陵之後,將浮橋各躉船部件運抵當塗采石磯,如法炮製,「三日橋成,不差尺寸」,顯示了樊知古高超的技術和能力。樊知古也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長江大橋的建設者,被永載史冊。

《嘉慶揚州府志》記載的樊若水後代名叫樊明英,編在該志的卷五十三人物誌八之「隱逸」類別國朝(清朝)中。

樊明英(1615-1667),字君培,是北宋樊若水之後。樊若水從江南投奔宋太祖平定南唐,就居住在儀真,當地人將他居住的地方稱為樊家店,他的後人後來移居到了揚州。明朝末年,新設七省制府,由中官楊顯名坐鎮揚州統領,樊明英以「指揮官生」的身份考試得中,被授予標員。他提出浚城壕、築外堤、膳廩囷(qūn)等建議,都被楊顯名採納。當時流賊已經燒了鳳陽,之所以不敢來犯揚州,樊明英功不可沒。

樊明英後來升鳳陽鐵騎營分協壽州,官至中都留守司都司僉書。楊顯名回京時,將他帶到北京,兵部尚書陳新甲接見了他,並與他談論湖北河南經略。江北總督朱大典派他鎮守壽春、舒城,流賊畏他威名,大呼「樊二郎」來了,離他遠遠的。崇禎十五年(1642),命他移鎮霍邱,到任才半天,城陷,只好投奔了掘港營水師守備。

清朝建立時,樊明英才三十歲,決意不仕,自號「逸安老人」,當起了明朝遺老,直到五十三歲去世,別人都不知道他是前明的將軍。

樊明英有三個兒子,樊庶,官至湖廣安仁縣知縣;樊經,字書山,有詩名,官至內府光祿寺署正;樊大綱,康熙三十三年(1694)進士。

【《嘉慶揚州府志》書影】

兩位樊大人,樊噲和樊若水,一位誕生於2260年前的西漢初,一位誕生於1075年前的北宋初,前後相差1185年。他們倆是不是一脈相承的同宗呢?我沒有找到證據,據說沛縣有位樊噲的直系後裔,七十幾世孫,經營狗肉,他有家譜,也許能從中發現點蛛絲馬跡。筆者以為,這樊公店,不管是得名於樊噲還是樊若水,說他是千載美名,都沒有問題。無論是哪位樊公,都有很多故事可講,都是儀徵人民的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儀征事 的精彩文章:

探訪儀征古迹之塔影王家祠堂

TAG:儀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