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生減負,教師也需要減負

學生減負,教師也需要減負

今年以來,教育部出台多項措施,包括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喊停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各種競賽、改變考試評價方式、切斷教師和培訓機構在教學方面的聯繫紐帶等等,把中小學生減負落到實處。

3月1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教育部長陳寶生還呼籲:」減負不僅僅是減輕學生負擔,還要給老師減負」;「要把時間還給老師, 讓老師有足夠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質量。「

是的,我們一直高喊給學生減負,其實,教師也需要減負。

唯分數與升學率

教書不容易,那種所謂備一堂課,改幾十本作業的教書日子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這兩天在微信上,看到一位高中老師寫了這樣一段話:「18歲的你能想到多年後某一個三月三,在你生日的這天上五節課,批好五十多份作文,開一個多小時的高三質量分析會,並準備好明天的六節課嗎?「

這位老師生日這天的一番話,真是令人心酸。

不得不承認,無論我們怎樣減負,最後的落腳點還是分數與升學率。淡化分數,提升綜合素養,總迴避不掉各種升學指標吧。

筆者參加過很多次家長會,無論是學校的還是班級的,絕大部分時間老師都是在講成績、分數、排名。

小學有考上民辦學校的人數,初中學校有市重點、區重點的人數與比例,高中學校則有北清、復交、985、211、一本率、本科率等等各種升學指標。

看看很多學校的介紹,不都是把這些指標放在醒目位置嗎?

地方政府對教育部門有要求,教育部門對各級學校有要求。素質教育嘴上喊得再凶,升學率一直上不去,那局長、校長不要當了,老師也不要教畢業班了。

在一項調查中,85%的中小學教師認為升學壓力是自己最大的壓力源,坦言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是自己生活中最大的挫折。學校以分數定英雄,用成績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老師也按教學成績被切分了等級,教學水平只能在中、高考成績的各種各樣的比例中展現出來。

各類檢查、評比、創建活動

適當的檢查、評比對學校教育是有促進作用的,但在執行的過程中,受到功利驅使,往往容易脫離實際,變成形式主義。

教學管理方面,與教學有關的各類檢查、評比不斷。許多初高中都有一張教師值周表,上面安排著各個老師,早中晚抓遲到,中午晚上檢查宿舍,白天巡查課堂。每周還有班級衛生紀律、公開課、開放日的評比和會議,各種活動應接不暇。

看看很多學校大門口掛的那一排排招牌,可以說每一塊都來之不易,需要填多少表格,多少材料,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會多大程度上影響正常教學以配合檢查驗收,沒有人去核算過這些代價。

絕大部分情況下,對這些堆積如山的材料,檢查驗收組也只是翻翻走過場,不會認真翻閱的,但是沒有這些材料又不行,時間、精力都這樣白白消耗掉了。

有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門,為了彰顯自身的特色,打出自己的教育品牌,搞起轟轟烈烈的各種創建活動,動員、啟動、檢查、總結,最後發幾篇文章,湊一本書,搞個專家論證會,就圓滿結束了,整個過程學校、教師都疲於奔命。

除了教學,教師也有教研、科研任務,這些不僅是考核指標,也是職稱晉陞的必備條件。很多教研、科研活動完全被各種各樣的表格和考核佔滿了,真正留給教研、科研的時間反而不多了。

師德建設是很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動作「,師德學習筆記、集中學習情況及自我查擺師德問題,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充斥著形式主義,師德建設恰恰成為對師德的嘲諷。

績效工資

教師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人,他們也需要工資收入養家糊口,也需要通過激勵來認可自身的能力與努力。

在有些地方,不少學校,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把工作重點和主要精力都放在績效工資方案的制訂和修改上,學校陷入爭吵爭執,矛盾重重,平靜的校園不再平靜。

實行績效工資後,校長和中層的矛盾出來了,中層和老師的矛盾出來了,老教師和年輕老師的矛盾也出來了。

當教師是個良心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很多教育活動和教育效果很難用短期的績效來衡量,更不能只用分數與升學率作為主要衡量指標。

很多年前,筆者一次上課時,喊到一位「差生「回答問題,他果然沒回答出來,很多情況下老師都是讓他坐下去,另換同學回答。筆者沒有這樣,而是微笑著一點點給他啟發和提示,使他最終回答出這個問題。數月後,這位學生給我寫信,講正是這次回答問題給了他信心和勇氣,讓他變得不再自卑。試想下,這次並不刻意的提問,績效工資能體現出來嗎?

教師不是萬能的

社會各界從來對教師這個職業有很多美譽,也有相當高的期望,諸如「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春蠶到死絲方盡「等等。

還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的,作為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育人水平。

可是,很多時候一個學生教好了,並不一定是因為某個老師能力足夠強。學生的成長和成功,一定是他自身以及其他多方面共同作用努力的結果。

同樣,一個學生教不好,也不能說是老師沒想方法、沒能力。無論是成績不好還是品行不好,可能有複雜的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影響,僅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

一個班級少則四十多人,有的地方大班人數多達六、七十人,教師面對這麼多學生,備課、改作業就已經很繁重了,很難對所有學生都全面照顧到。

作為班主任,面對這麼多學生,思想動態、家校聯繫、升學指導等等,更難面面俱到,需要家長密切配合。

而有些家長往往認為,我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了,你們就必須負全部責任,要是學生在校發生一些磕磕碰碰,立馬興師問罪。

學校不是萬能的,教師也不是萬能的。

教師不是只有奉獻,也有自己的家庭,要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關係。自己活幸福了,才能給學生減負,否則自己成天焦慮,傳導給學生的只能是更焦慮。

有人說,有的教師課上不教等著課後補習,有的老師忙著課外兼職,而且收入很高。就連教育部長也講,要切斷教師和培訓機構在教學方面的聯繫紐帶。

確實,在某些地方會有極少數這樣的教師,愧對人民教師的稱號,但這種人絕對是少數。老師課外兼職問題,其實各級教育部門也是不允許的,發了很多文件;筆者倒是認為,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業餘時間為何不能自己支配呢?罷了,這個問題在此不作深入討論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感覺此文很有幫助,請鼓勵支持下唄!

不背單詞,不上輔導班,能學好英語?這個爸爸的實驗結果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都學爸 的精彩文章:

印度電影《起跑線》,戳中了中國家長們的痛點和淚點

TAG:魔都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