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興生死劫,是危機也是轉機

中興生死劫,是危機也是轉機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布「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知識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作者:何思妤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自去年3月中興支付60億罰款後,今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全面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7年,並對中興通訊處以 3 億美元罰款。禁令一出,17日,中興A股、H股雙雙停牌。中金公司表示,中興只有1至2個月的零部件存貨,若不能儘快達成和解,將影響相關業務。

危難之際,76歲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緊急出山,中興通訊也在第一時間成立了「危機應對工作組」。人們寄望於老將挂帥,再次力挽狂瀾,但侯為貴在機場的一張背影照還是不免令人心酸。

4月20日,美國商務部新聞官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對於中興的禁令目前沒有扭轉的餘地或協商的空間,要嚴格地等到7年後才有望重啟協商。

這對於中興而言,無疑是封喉一劍。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發布內部信稱,「可能導致中興通訊進入休克狀態」,「不能接受」。

羅馬並不能一日建成,也不可能一日倒塌。

華為在美國的境遇同樣艱難。多年來,華為手機一直受到美國政府打壓,不能平等進入美國市場。而中興是唯一一家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擁有顯著份額的中國廠商。當前,中興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約為10%,為第四大廠商。此前,中興也一直宣稱國際化比華為更加徹底。

4月16日,華為喜憂參半。喜的是其5G產品成功獲得全球第一張CE-TEC(歐盟無線設備指令型式認證)證書,憂的是美國監管機構還採取了一項措施,禁止當地移動運營商使用聯邦補貼購買中國企業生產的任何電信設備。之前,華為與AT&T在合作協議已經簽訂的情況下,仍被美國政府干預,最終導致華為手機入美失敗。

在美國的封殺之下,華為和中興同病相憐。而中興的危機,任正非在6年前就預料到了。

2012年,任正非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說:「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 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

當年,據說任正非看了美國電影《2012》後,認為信息爆炸將像數字洪水一樣,華為想生存下來就需要造一艘方舟。於是,華為成立了專門負責創新基礎研究的「諾亞方舟實驗室」。

任正非指出,華為要在晶元領域投入「四億美元和兩萬人」進行「強攻」,對於華為來說,海思的定位是「一個重要系統」,是公司長遠戰略投資。他表示,「海思一定要站立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任正非強調,「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賺錢,是要拿下上甘嶺。拿不下上甘嶺,拿下華爾街也行。我們不要狹隘,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晶元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很多企業都看到了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但似乎只有華為開始了自我拯救。

正如4月17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所說:「中美關係不是我在這裡說得清楚的,或者可以推動解決的。」徐直軍稱,「有些事情不是以華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然沒法左右,還不如不去理它,這樣華為有更多精力和時間來服務好跟華為合作的客戶;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打造更好的產品,去滿足客戶的需求。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很輕鬆。」

目前,華為實行的是多晶元供應戰略,高通、mtk以及麒麟都只是華為的一個選項,其中麒麟是華為全資子公司海思半導體做的晶元。

2017年國內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規模達2073.5億元,在國內前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當中,海思以361億元銷售額排名第一。近兩年來,海思的麒麟960、970已經達到了世界級水準,在華為Mate、P和榮耀V系列上的表現可圈可點。

反觀同時期的中興通訊,在2010年前後,中興通訊進入一個規模化通道,增長速度放緩,內部稱之為「爬坡」。侯為貴在2012年初指出,這一階段不會太長,最大挑戰是規模、現金流與利潤的平衡。

也許正是追求平衡,使得中興喪失了一些成長的機遇。

長江商學院薛雲奎教授撰文稱,「中興通訊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是主營業務沒有盈利,產品缺乏核心技術支持或技術含量偏低,銷售毛利率長期低下。公司過去10年的盈利完全依賴減持股權紅利和軟體產品出口退稅及政府補貼支撐。

在薛看來,「中興過去10年30%的銷售毛利率,最多只能算一家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程公司,卻很難將其歸類為高科技公司之列了。」

從財報來判斷一家公司的技術實力,重要指標除了銷售毛利率還有研發投入。據中興2007—2017年財報顯示,自2007年以來,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費用917.17億。而同期華為研發投入卻高達3940億

業界素有「華為是狼,中興是牛」的說法,一家公司的氣質和創始人脫離不了關係。

1985年,43歲的技術幹部侯為貴離開航天691廠,在深圳創辦中興。兩年後,團級幹部任正非也在43歲這一年離開部隊,在同一座城市深圳創立了華為。

侯為貴上學時是尖子生,畢業後教了兩年書,後來進入691廠,一直從事技術工作,屬於典型的工程師類型,溫和、穩健、低調。相較之下,軍人出身的任正非把軍人氣質植入到華為當中,比如絕對的服從、執行,超高的工作強度,狼性精神等,在經營上敢於冒險,不循常規。

「他不像任正非,任正非有一點『酒肉穿腸過』的感覺,侯為貴有點像『道』,很多時候他吃素,在修行。」一名曾在中興任職多年的離職老員工如此評價侯為貴。

據媒體報道,起初,性格迥異的兩人惺惺相惜,曾多次私下探討民族通信業的未來,中興和華為一時瑜亮,被稱為「雙子星」。不過身處同一個行業,競爭不可避免,只是時間早晚罷了。

1989年中興研發出中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也隨之轉型為通信設備製造商。到1992年,中興銷售額突破1億元。

1996年,侯為貴決定突破原來產品結構上的單一性,向交換、傳輸、接入、視訊、電源、移動、光通信等多元化領域擴展。湊巧的是,任正非也在同一年制定了發展計劃,在產品結構上同中興幾乎如出一轍。中興和華為第一次有了針鋒相對的味道。

隨著競爭日趨激烈,兩家公司也從最初的小打小鬧發展到對簿公堂。

1998年,華為在湖南、河南項目的投標書中,加入了打擊中興的內容。第二天,中興開始反擊,如法炮製。結果,中興贏得了訂單。任正非不甘示弱,隨後在法院起訴中興,指責對方作引人誤解的對比。很快,侯為貴便以相同的理由狀告華為。雙方系劍拔弩張。

在這場大戰中,中興贏得了賠償,而華為則贏得了市場。此後,雙方的「戰火」延伸至國外,在印度、尼泊爾等地,雙方爭奪激烈,半路截住對方投標人員的事時有發生。

前10年的發展,中興抓住了CDMA、小靈通等數次機遇,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1997年和2004年,中興先後在A股、H股上市,一度成為資本市場最大的通訊公司。

2004年前後幾年,中興憑藉國內流行的小靈通賺了100多億元,而同城的華為卻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在任正非看來,小靈通在日本已經是就要被淘汰的技術,為什麼還要巨額投資搞小靈通?為什麼不搶佔先機研發2.5G和3G技術?

任正非的決策,把華為拖向了深淵。因為當時國家只給小靈通發牌照,而不2.5G發牌照,華為投巨資卻沒有市場。後來在華為高研班,小靈通決策被定格為失敗的決策:過多考慮技術因素,而不從市場的現實出發。

任正非曾回憶:「我當年精神抑鬱,就是為了一個小靈通,我痛苦了8至10年。我並不怕來自外部的壓力,而是怕來自內部的壓力。我不讓做,會不會使公司就走向錯誤,崩潰了?做了,是否會損失我爭奪戰略高地的資源。內心是恐懼的。」在痛苦的思索中,他寫出了《華為的冬天》。

後來的「中華酷聯」時期,中興依然走保守的價格戰路線,而華為則砸錢搞研發。戰略上的失誤讓中興從2013年開始便跌出了國內市場前五。

目前,中興與早已走出冬天的華為差距正在被迅速拉大。數據顯示,中興通訊2016年全球出貨量同比下滑36.5%,2017年繼續下滑近20%。2016年,中興營收1012億元,華為營收5216億元。2017年,中興營收1088.15億元,華為營收6036億元。而且,華為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2018年營收要達到1022億美元,約合6558億元人民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禁令直指中興命門,也將中國科技業的「芯」病暴露無遺。

據悉,中國90%的晶元都依賴進口,每年進口值超過2000億美元,是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類別。

事實上,中美晶元產業差距不僅體現在技術上,還體現在規模上。Wind數據顯示,晶元國產化概念板塊納入的上市公司數量目前有46家,2017年度合計凈利潤僅在百億元上下。而2017財年,英特爾一家公司的凈利潤就達600億元。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多年後回過頭來看,中興的危機或許會成為中國晶元產業的轉機。

彭博社稱,封殺令導致了美國供應商股價全線大跌,有的暴跌幅度超過三分之一,這些供應商未來也面臨尋找其他的採購客戶。彭博社甚至發出感慨,美國政府封殺中興只會讓中國政府投入更多資源發展科技,從而進一步降低對美國公司的依賴。

短期來看,中興事件已經超越了公司本身能力範疇,兩國政府必將互相博弈令事件得到解決,畢竟美國晶元廠商不會輕易放棄中國市場。長期來看,中國企業唯有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擺脫受制於人的不利局面。

目前,國內掀起了一股晶元熱。據媒體報道,A股中的國產晶元概念股在近幾個交易日內被「爆買」,17日兩市40多隻漲停股之中,有近20隻是晶元概念股。

4月20日,阿里宣布全資收購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此前,阿里達摩院已組建了晶元技術團隊,進行AI晶元的自主研發。阿里還投資了寒武紀、深鑒、耐能、翱捷科技、Barefoot Networks 等5家晶元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人物 的精彩文章:

陸奇整合三大團隊成立智能生活事業群,網易嚴選要開線下店,小米最快在下半年上市
霍英東和他的「白天鵝」

TAG:商業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