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發:讓更多人了解上海的中國畫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讓更多人了解上海的中國畫
對於上海的畫壇,我一直以為是個浩瀚的「海」。「海」者大之謂也。追溯上海的百年畫壇,前有虛谷、任伯年、吳昌碩等一群標新立異的名家,外有西洋、東洋林林總總畫風的持續勁吹;以本身論,上海擁有浩大的且日見擴充著的有實力、有想頭的國畫人才,擁有一片得天獨厚的哺育畫家的肥土沃壤。這種種的好的條件,造就了上海國畫界名家輩出、代不乏人的蓬勃局面。這是理所當然的。
也許上海地名的關係,世人多有將上海的國畫界統括「海派」的一說。記得恩格斯曾有一句「風格即人」的名言,這是十分精闢而準確的。開宗列派的主宰當是具體的人,這也適用於對國畫風格的評判。奈何前人慣用地區來劃分畫派和風格。諸如什麼浙派、皖派、京派、華亭派、虞山派、吳門派……等等。這固然是由於這一時期、這一地區的畫風,往往有一個主將的存在和支撐,及其統領時尚的一種風貌的泛濫和籠罩。客觀的存在決定概念的歸納,這還是較為切實在理的。而那些純屬出於地方主義乃至封建意識,不分皂白地劃圈子,就有悖於情理了。
歌唱祖國的春天
程十發
1956年作
上海中國畫院藏
春雨
程十發
1964年作
上海中國畫院藏
被世人稱為「海派」中堅的虛谷、任伯年、吳昌碩,三位均非上海本地人,且風貌神韻也是異多於同、異大於同,各有獨特建樹的。即使廣義地講也算不得同宗,更是不同派的。寓居一隅而目遇有別、各領風標本是好事,硬性地以「海派」去綜合它,框住它,則不免使人顯得牽強附會。倘使我們起三老而質之,想必也是不敢苟同的,是頗有強加之嫌的。
「海派」一詞,證之三老即欠公允合理,而要冠之於今天的海上畫壇則更會顯得蒼白和空洞。近些年來,科學的昌明,信息的便捷,交流的頻繁,視野的開拓,觀念的更新,以及推陳出新規律的深入人心和付諸實踐,畫家對自身價值和藝術個性認可和強化,上海人那種特具的表現在藝術上的開明與大膽,使上海的國畫界益顯生機,益見清新。
梅月松鼠 (程十發舊藏捐贈)
虛谷
清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鍾馗 (程十發舊藏捐贈)
任伯年
清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天祝圖 (程十發舊藏捐贈)
吳昌碩
民國
上海中國畫院藏
老輩的國畫家融洽的相處並未損害到各家風格的相背發展,他們或蒼渾、或拙醇、或雄恣、或奇崛、或清淡、或精麗、或淡和,各自達到了藝術的高峰,為海內外所折服。他們雖同是在這個「海」里,卻是各法歸納為一個「派」的。中青年的國畫家生活在這千載難逢的盛世,更是義無反顧地力避風格上的「清一色」。他們與古與今、與中與西、兼收並蓄、去蕪存菁、淘沙漉金,各得靈苗,塑造著一個豐滿而嶄新的自我,形成了一個和而不犯、雷而不同的多姿多式、百花競放的群體。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這個群體雖生活於同一個「海」里,但絕非是用一「派」而可以歸納的。誠然,為了表達的簡易,硬要以「海派」一詞來統稱上海當今的國畫界,不是不可以,但至少要認識到這個「海」是那麼的遼闊、深廣、奇詭、多彩。
名詞稱謂,並非是最重要的,但對於理論家來說可能是有必要加以科學、準確地推敲和詮釋的。我不是理論家,我只是談一些對「海派」一說的淺薄的認識。總之,我以為近百年來上海國畫界,師承是多元的,追求是多方的,風格是多樣的,是可咀可嚼、可圈可點,很有看頭,很多回味的。我殷切期望理論家,至少是上海的美術理論家加以總結上升,給以我們實踐者以指導,而不僅僅是在稱謂的叫法上。
第一回勝利
程十發
1956年作
上海中國畫院藏
廣陵散
程十發
1980年作
在當前改革開放的強勁春風裡,多做些讓上海人了解上海國畫界,讓外地和海外人多了解上海國畫界的傳播媒介工作,特別是把一批批出色的中青年畫家的成果推開去,這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動作。我除了贊同、欣賞,還要和畫家、讀者們站在一起,說一聲謝謝。
(本文選自《美術之友》1994年第2期,有刪改)
來源:上海中國畫院
文藝天下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當代藝術家缺什麼?
※他曾揉合傳統與日本朦朧體畫法,終成嶺南一代山水大師!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