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炒菜?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炒菜?

民以食為天,為了在日常的能量攝取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各國各地總有不同的多樣烹飪方法,常見的如:炒,煮、燉、煎、蒸、烤、燜。而中國最常聽見的「做飯炒菜」一詞,說明了炒菜在中國的烹飪中佔了很大比重,同時,當我們在餐廳或旅遊時也可以感受到中國的每一個菜系都離不開炒菜這個形式,更有人認為炒菜可以作為區別中國菜與外國菜的基本特徵。那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炒菜呢?

歷史是炒菜一脈相承的一個原因,它沿承了中國古代烹飪體系與廚具發展。早在堯舜禹時代,青銅器炊具就已經出現,但其稀有度限制了大部分人的使用;到了戰國時代,鐵質農具和鐵質炊具得到普及;西漢時期鹽鐵論中簡單的菜式如韭菜炒蛋已有客店裡販賣。但影響了中國乃至於世界菜肴史、烹任史上的大事,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的炒菜的炒作過程。

炒雞子法: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軍蔥白,下鹽米,渾鼓。麻油炒之。甚香美。【這與現在的炒雞蛋無異】

鴨煎法:用新成子鴨極肥者,其大如雉,去頭,爛治(按,爛疑為切之誤),卻腥翠五藏(同臟),又 凈洗,細創如籠肉。細切蔥白,下鹽鼓汁。炒令極熟,下椒薑末,食之。【說為「鴨煎」其實是炒鴨肉末】

而經過了漫長的發展,現在的炒菜也分出了許多類別來針對不同的菜式,凸顯菜品的特點。

爆炒

爆炒是中式烹飪方法中炒的一種獨特手法。具體說是先讓油鍋用旺火快速加熱,將要炒制的菜品迅速加入鍋內,翻炒至熟, 中式烹飪中,爆炒一般會因為油分子揮發起火,場面很是好看。但炒制的油溫時間火候掌握十分需要經驗,過急易不熟,過久讓食材失去嫩脆感。是中式廚師必須掌握的一種方法。


熟炒

熟炒原料必須先經過水煮等方法制熟,再改刀成片、絲、丁、條等形狀,而後進行炒制。熟炒的調料多用甜麵醬、黃醬、醬豆腐、豆瓣辣醬等。熟炒的主料無論是片、絲、丁,其片面厚,絲要粗,丁要大一些。


生炒

生炒又稱火邊炒,以不掛糊的原料為主。先將主料放入沸油鍋中,炒至五、六成熟,再放入配料,配料易熟的可遲放,不易熟的與主料一齊放入,然後加入調味,迅速顛翻幾下,斷生即好。這種炒法,湯汁很少,清爽脆嫩。如果原料的塊形較大,可在烹制時兌入少量湯汁,翻炒幾下,使原料炒透,即行出鍋。放湯汁時,需在原料的本身水分炒干後再放,才能入味。


滑炒

滑炒所用的主料是生的,而且必須先經過上漿和油滑處理,然後方能與配料同炒。

清炒

清炒與滑炒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不用芡汁,而且通常只用主料而無配料,但也有放配料的。

干炒又稱干煸、煸炒。就是炒干主料的水分,使主料干香酥脆。干炒和生炒的相似點是原料都是生的,不上漿,但干炒的時間要長些。干炒是將不掛糊的小形原料,經調味品拌腌後,放入八成熱的油鍋中迅速翻炒,炒到外面焦黃時,再加配料及調味品(大多包括帶有辣味的豆瓣醬、花椒粉、胡椒粉等)同炒幾下,待全部滷汁被主料吸收後,即可出鍋。於炒菜肴的一般特點是干香、酥脆、略帶麻辣。


抓炒

抓炒是抓和炒相結合,快速地炒。將主料掛糊和過油炸透、炸焦後,再與芡汁同炒而成。抓糊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雞蛋液把澱粉調成粥狀糊;一種是用清水把澱粉調成粥狀糊。


軟炒

軟炒是將生的主料加工成泥茸,用湯或水澥成液狀(有的主料本身就是液狀),再用適量的熱油拌炒。成菜鬆軟、色白似雪。

焦炒

將加工的小型原料腌漬過的油根據菜肴的不同要求,或直接炸或拍粉炸或掛糊炸再經用請汁或芡汁調味而成菜的技法。工藝流程:選料切配喂味拍粉或掛糊炸制炒制調味裝盤焦炒分掛糊和不掛糊,但都必須炸焦炸透,調料即用清汁也可用芡汁,但讓原料充分吸收,保持菜肴味濃韌脆,焦香。口味咸鮮採用卧汁方法,不用糖、醋而焦熘加糖醋,代表菜焦炒海鰻絲。6、軟炒:將液體原料如牛奶摻入調料,輔料拌勻,或將加工成蓉泥的原料加湯水調勻,用中小火少量溫油加熱炒制而凝結成菜的烹調方法。或將雞蛋調散成為液體狀態加入調料和輔料拌勻不用油而用湯水炒制凝結成菜的烹調方法,也稱水炒。工藝流程:選料切配掛糊炸制調味裝盤。原料經過掛糊油炸表層變脆,原料在炒制中又吸附了芡汁的滋味,形成了外焦里嫩滋味濃郁的特色。口味小甜小酸成鮮。代表菜:抓炒裡脊,抓炒魚片,抓炒蝦仁。

今天你炒菜了嗎,今天你吃炒菜了嗎?有沒有對炒菜的了解更多一點呢。炒菜已經在中國發展了上千年,在之後的發展里,也可以有你有我一份力,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炒菜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磨屋 的精彩文章:

長期不吃蔬菜?看完這6大危害,蔬菜速度吃起來!

TAG:食磨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