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為貴都親自出馬了,我們該如何看待中興通訊事件?
過去的兩天里,中興通訊事件佔據了各大社交媒體頭條。的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事件,一旦美國商務部的制裁措施落實,中興通訊的整體業務就會坍塌。
在不掌握具體事實的情況下,我沒有在第一時間發表觀點。這兩天,看了各方的報道,尤其是今天看到77歲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親自出馬奔走,在感動的同時也唏噓不已,就想寫點兒什麼。
這一事件還在斡旋之中,最終可能還要等待中美兩國政府的溝通談判,需要幾天或者幾個星期才能有結果。無論中興通訊在該事件中負有怎樣的責任,我都希望其能度過難關,而不要倒下。
中興通訊事件的原委
很多人在探討和分析時,都忽略了美國商務部為什麼要制裁中興通訊,而單純地把此事看成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事實上,此事只與中興通訊有關。曾有傳言稱美國政府也在調查華為,但很快就被華為闢謠。
此次事件最早始於2012年。美國商務部網站的信息顯示,中興通訊在2010年到2016年期間,違反《伊朗交易與制裁條例》,將含有美國製造的受限產品出口到伊朗,並試圖掩蓋。
經過四年的調查後,2016年3月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宣布對中興通訊進行制裁,制裁的措施與如今的一樣: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通訊進行任何業務往來。經過緊急談判後,美國商務部於3月21日為中興通訊發放了臨時許可,暫時中止實施該制裁。此後,中興通訊做出大幅度整改,辭退了包括CEO在內的三名高管。
2017年3月,中興通訊宣布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承認自己違反了美國出口管制法律,並在調查過程中因提供信息及其他行為違反了相關美國法律法規,並支付合計8.9億美元罰款,換取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將中興通訊從制裁名單中刪除。
此後的進展,未見媒體報道。似乎中興通訊並沒有從制裁名單中徹底刪除,而是維持在臨時許可狀態。直到今年4月16日,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美國商務部宣布不再延長臨時許可,而激活「拒絕令」,理由是中興通訊在2016年至2017年間曾向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做出虛假陳述。
中國企業的合規管理
毫無疑問,中興通訊事件發生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如今,越來也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
華為、中興、海爾等中國企業,早在很多年前就走出國門,甚至進入到歐美髮達國家。在海外旅行時看到他們的身影,讓我們倍感親切。這些年,OPPO、VIVO等手機廠商又在大舉進軍東南亞和南亞市場,甚至遍地開花。
眾所周知,由於各種原因,中國市場的很多通行做法與國際市場完全不同。這就要求中國企業要學會遵循國際市場規則,中國政府也一直要求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過程中注意依法合規經營。
國資委在2015年頒布了《關於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的意見》,強調「著力強化依法合規經營」,在全部央企和地方國企推進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同時推進民企合規管理體系建設。
中興通訊正是在合規管理方面出了問題,此後特地成立了由CEO領導的「合規管理委員會」。
核心技術與盲目自信
中興通訊事件再次引發了「因為缺乏核心技術,而受制於人」的聲音。但也有人認為,中國根本沒必要發展核心技術,維持原有的國際分工即可。
在我看來,中國應該發展核心技術,或者說是發展更高附加值的產業。其原因並非「避免受制於人」,而是中國自身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需要。當我們的經濟水平日益提高、人均工資水準不斷提升時,靠成本取勝的傳統製造業,已經無法支持進一步的發展需求。這時,我們就必須向更高價值的產業轉移,核心技術無疑是制高點,否則我們就無法繼續向上突破,成為高收入國家。
與「受制於人」聲音同時出現的,是類似所謂「新四大發明」這樣的盲目自信。「新四大發明」都不是真正的技術發明,而是依靠中國龐大的市場,將技術落地成為應用,最多算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即使技術含量最高的高鐵,也是引進吸收國外的技術。這跟我們古代的四大發明,有本質的不同。
如今的國內市場,大家都想抓風口、賺快錢、賺大錢,缺乏在基礎技術、傳統產業進行紮實投入的氛圍。從長遠來看,這是很大的潛在危機。
發展核心技術要遵循市場規律
很多人說,中興事件表明中國沒有自主研發的晶元,因此建議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扶持。
其實,就產品線完整性而言,中國並不缺乏晶元,就連CPU都有好幾個國產品牌。但很多依靠政府補貼開發出來的產品,根本得不到市場的認可。
兩年前,我曾經參觀過某市的政務數據中心。該數據中心入口處重點展示其在自主可控方面的豐碩成果,還專門用玻璃封裝了兩個某國產CPU。在聽完正式介紹後,我私下問相關負責人:這個數據中心裡有多少比例的伺服器安裝了該國產CPU。我得到的回答是:只有展示的這兩顆,真正用還是得是英特爾和AMD的。
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遵循市場規律,只是為了自主可控而自主可控,導致納稅人的錢被大量浪費。我們應該放手讓企業去根據市場需要來開發晶元產品。比如華為就選擇了手機晶元這個新興市場進行投入,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晶元領域,我們還有很多可以作為的空間,而晶元之外的高技術領域空間則更為廣闊,沒有必要死盯某一點。
開放的生態合作是根本
如今這個時代,沒有哪個企業、哪個國家能自己什麼都做,自己掌握所有技術。無論國家還是企業,都應該通過開放合作來獲得發展動力,而不是自我封閉。
我曾經多次抨擊樂視的生態理念。在我看來,樂視做生態是自己什麼都做,其實恰恰是反生態的;而真正的生態應該是各個企業相互分工合作,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國家之間同樣如此。中美這樣的大國尚且可以追求自力更生,那麼新加坡、厄瓜多這樣的小國,難道也要為了避免受制於人而開發自己的CPU和操作系統嗎?
中國政府剛剛在博鰲論壇上,宣布了進一步加大開放的措施。這在現任美國政府奉行民族主義保護政策的時候尤其重要。
而且實際上,在很多領域,我們是更不開放的一方。比如,中國的公有雲服務市場不對外資開放,亞馬遜、微軟等外國企業只能採用技術合作的方式,將數據中心和服務交由中國企業運營。這導致國內和國外的雲數據中心是相互隔離的,連賬號都是兩套系統,無法實現公有雲的互聯互通,其作用大打折扣。與此同時,阿里雲、騰訊雲等中國企業則可以在歐美運營自己的雲數據中心。
今天有消息稱,美國政府在考慮採取同樣的反制措施。如果各個國家都這樣做的話,雲數據中心就變成了一個一個的孤島,所謂公有雲就成為空話了。
最後,借用朋友的一句話作為結尾:「遇到點問題動不動就又回到閉關鎖國的老思路,實在是眼下更大的危機」。開放合作才是當今世界的發展方向。
本微信公號由商業夥伴總編輯於洪濤運維。
TAG:科技短評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