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鴻茅藥酒事件:認知限制了想像力,穿越半個中國來抓你

鴻茅藥酒事件:認知限制了想像力,穿越半個中國來抓你


鴻茅藥酒事件:

認知

限制了想像力,穿越半個中國來抓你






文 | 霧滿攔江




(01)


 


去年年底,廣州醫生譚秦東,寫了篇文章:《中國神酒「鴻毛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


 




文章稱,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老人,並不適合飲酒。「鴻毛藥酒」通過電視廣告「誇大療效」,幕後推廣公司有巨大的商業利潤。


 


幾天後,商家鴻茅藥酒報案。稱互聯網上有人對「鴻茅藥酒」進行惡意抹黑,鴻茅藥酒作為國葯准字型大小非處方葯,卻被稱為「毒藥」,其不實言論和虛假信息侵犯了商品聲譽,致多家經銷商退貨退款,給鴻茅國葯股份有限公司造成重大損失。

 


接到報案的內蒙涼城公安局認為,廣州醫生譚秦東,損害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於是對譚醫生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經涼城縣檢察機關批准,對其逮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事情發生後,一片嘩然。


 


認知限制了想像力,穿越大半個中國來抓你。譚醫生的行為,到底是屬於民事糾紛,還是涉嫌刑事犯罪?警方跨省抓捕是否涉嫌濫用權力?針對這些議點,涉事商家終被捲入漩渦。


 


——近日,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指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查閱了案卷材料,認為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責令將該案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並變更強制措施。


 


(02)


 


涼城縣警方在逮捕秦先生時,稱:「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而最高檢介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認為: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同一個事實,涼城縣警方稱清,檢方稱不清。


 


同一樁證據,涼城縣警方稱充分,檢方稱不足。


 

雙方的觀點,擰了勁。


 


到底是哪兒出問題了涅?


 




(03)


 


世界是多維、複式的。


 


但我們的認知,卻是單維、單線的。


 


幼年時,父母會給我們立下規矩,約束我們的行為。


 


讀書時,一切問題都有答案,而且必須是標準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認知維度被迫收斂,從多維降至低維,從複式收斂至單線。終於適應了課堂——卻越來越不適應現實。


 


(04)


 


什麼叫單線思維?


 


什麼又叫複式思維?


 


一個小寶寶,正抱著狗狗開心的玩。媽媽在一邊問:寶寶乖不乖?愛不愛麻麻?


 


小朋友:寶寶乖,愛麻麻。


 


爸爸吃醋,湊近過來:寶寶愛不愛粑粑?


 


小朋友:愛粑粑。


 


爸爸媽媽同聲問道:那寶寶最愛的是誰?


 


小寶寶抱著狗,瞧瞧爸爸,再瞧瞧媽媽,回答說:寶寶最愛的,是狗狗。


 


……呃,這答案沒毛病。


 


——在父母的認知中,孩子只有兩個選項,要不最愛爸爸,要不最愛媽媽。兩個選擇一條線,非此即彼,有我沒你。


 


——可是在小寶寶的認知中,選擇無以量計。可以最愛狗,也可以最愛貓,同時最愛媽媽和爸爸,為什麼非要限定在一條窄道上?


 


(05)


 


小學教室,老師叫起個小男孩:孩子,你人生的理想是神馬?


 


小男孩:我的理想……是做女澡塘的搓澡工。


 




……啥子?老師震驚辣。


 


小男孩重複:我長大,要做個女澡塘的搓澡工。


 


小小年紀就這麼邪惡……你你你,你媽媽是怎麼教育你的?她是幹什麼的?


 


小男孩:我媽媽是女澡塘的搓澡工,每天給人搓澡,好辛苦的。我渴望快點長大搓澡,媽媽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這樣啊,那你……坐下吧。


 


——在成年人的思維中,一個男人想要做女澡塘的搓澡工,目的答案,只會有一個。這種本能性的條件反射,就是單線思維。


 


——而在孩子心中,男人成為女澡塘的搓澡工,原因或答案,始終存在著更多的可能。


 


這種更多可能,就是複式思維。


 


(06)


 


可憐的我們,成長過程中,認知不斷萎縮。


 


等到成年,認知被擠壓成一條線,萬難轉寰。


 


有位老兄,身體不太舒服,就去看醫生。


 


醫生告訴他:先回家,保留你24小時的尿液,帶回醫院來檢查。


 


老兄回家後,用礦泉水瓶子,存了那麼多半瓶。次日早晨,拎著這瓶顏色有點怪怪的液體,上了公交車。


 


有位大叔一眼看到了他手中的瓶子,大驚失色:你怎麼帶汽油上公交車?


 


這這……這不是汽油。老兄弱弱的解釋。


 


不是汽油你喝一口。


 


喝一口……老兄差點沒氣死。




 


有沒有搞錯?這個顏色的液體,並非都是汽油。也不是只要不是汽油,就都能喝幾口的……這應該是常識吧?


 


是常識!


 


——但卻是複式思維,才能認知到的常識。


 


——單線思維的人,認知被擠壓成了一條縫,根本看不到更多可能。


 


(07)


 


有個詞,叫進退維谷。


 


是說我們的認知,被強行按入到狹隘的縫隙之中,前進不得,後退不能。實際上只要跳出來,就有著無限可能。可當事人迷了心,意識不到現實是個無限多選題,思維在一條窄道上奪命狂奔。


 


——比如說藥酒事件中的商家。


 


——做為商家,你的產品所面對的是人性。人性是不確定的,每天都有人針對於你的產品或服務,提出各自不同的觀感。有稱譽,有厭惡,這是商業時代的常識。如果商家連這都不能接受,這就不好對話了。


 


——應對之策,市場的問題,市場解決。人性的問題,自有應對人性的方策。不是說商家不可以報案,但如果這得不償失,那就是認知出了問題。


 


(08)


 


摒除單線思維,進入複式思考,商家就會有無數辦法,化解危機:


 


——譚醫生在廣州撰文,表明產品的影響力非同一般,這其實是個利好消息。


 


——做為一名醫生,點燈熬油寫文章,關注你的產品,卻沒得一分錢拿。這叫真愛!


 


——商家的產品,原本是非處方用藥,幸得譚醫生這樣的專業人士而不能用,非要弄到抓捕而獲罪於天下,殊為不智。


 


——如果商家給譚先生寄上兩瓶藥酒,籍此機會展示商家的大度,與對產品的信心。這遠比報案更易見效。


 


——也可以給譚先生的家人,定期寄上貨品。此招謂攻心之術,會激發一連串的人性反響。


 


——再大度點,乾脆聘請譚醫生為產品的監督員。同樣會贏得公眾的認可。


 


——網上資訊,自2015年以來,譚先生自主開辦醫藥科技公司。這表明雙方有無限合作的可能,商家為何不考慮這一點?


 


……簡單說吧,此次事件對商家來說,原本意味著無盡的商業機會與可能。可是商家非敵即友的單線認知,把一手好牌打爛了,把利多做成了利空。事態最終的走向,必然會出乎商家所料。


 


(09)


 


單線思維的人,非此即彼,不死則活,最愛鑽牛角尖。


 


必須要從兩極思維中,跳出來:


 


第一:除非在極端情況下,世上極少有絕對的好事,也極少有絕對的壞事。


 


第二:老子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壞事處理得當,就會轉化成好事。好事處理失策,就可能變成壞事。


 


第三:人在多數情況下的決定,不過是情緒衝動時的單線思維。不過是賭氣鬧情緒而已。


 


第四:做決定時,一定要問一句:除此之外,更優的方案是什麼?


 


第五:複式多線思維,一定是開放式的,無限變化無儘可能,而不是閉鎖性的單一指向。


 


記下來上述五條,做任何決定時,不妨對照一下。如果你的決策走向單一而乏變,多半是情緒化的衝動,而非知性的思考。


 


(10)


 


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這個意思是說,人性的認知,與自然規律是相反的。


 


我們固執而堅守的,往往是背離規律的。而我們不屑一顧的,卻可能是符合自然法則的。


 


所以這世間成就之路,唯艱唯難。


 


——難就難在,我們太愛跟規律抬杠。


 


就拿藥酒事件來說,此事本是人類社會自然而然的現象。猶如春天花開,寒冬飄雪。這世間沒有完美的產品,也沒有完美的人。既然不完美,總要面臨著世人的議論與評判。徜如果我們連規律都不能相容,那麼我們的認知,還有幾分明智,實在是個疑問。


 


遇到事情如何處理?聽老子的不會錯: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別讓情緒迷了心,才能洞明世事。不要自以為是,反而更能彰顯自己。少沉醉在自我滿足中,才能成就事業。別把自己看得神聖不可侵犯,才會稍有長進。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之德,上善若水。水的智慧,就是尋求一種讓各方受惠獲利的方式,而非滿腔怒火的與人性對抗。無論是商家,亦或個人,只有明白這個淺顯道理,跳出認知的迷障,才會獲得事業的自然成就。


 








霧 曰


多體恤他人內心的感受,勿介意他人對我們的看法。看法並不重要,普遍情況下,一個人的觀點或看法,不過是內心委屈情緒的流露。人類就是這樣,如籠中孔雀,生活於狹小的心中,外界稍有風吹草動,敏感的心,就會掀起巨大波瀾。






往年今日


《長夜漫漫,心冷風寒,所以我們要變得溫暖而柔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霧滿攔江 的精彩文章:

姑娘,你不懂得保護自己,那就別怪別人肆意傷害你!
筆試第一,面試墊底, 找不到工作的學霸,他可能讀了假大學

TAG:霧滿攔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