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入菩薩行》論 譯註 第八品靜慮

《入菩薩行》論 譯註 第八品靜慮

第八品靜慮

一、勤勉修止

[1]

發起精進已,按照前一章的說法發起精進以後,

意當住禪定;接下來,就應該把心意安住禪定上;

心意渙散者,因為昏沉、掉舉而心意渙散的人,即使精進

危陷惑牙間。也會陷入煩惱巨獸的利齒之間,危機重重。

[2]

身心若遠離,如果身心遠離了塵囂和慾望,

散亂即不生;禪定的剋星——散亂就不會產生了;

故應舍世間,所以應該舍離俗家和親眷的牽纏,

盡棄諸俗慮。進而完全拋棄一切塵俗的思慮。

二、斷止逆緣要

()斷舍塵緣

1.認清貪著世間之因

[3]

貪親愛利等,如果貪戀親友和愛著名利等俗事,

則難捨世間;那麼我們的內心就根本不可能舍離世間;

故當盡棄彼,所以我們應該仿效智者,完全舍離它們,

隨智修觀行。並依循下面所說的原則去思惟修習。

2.如何斷除

(1)認清對治

[4]

有止諸勝觀,依靠禪定所生的勝觀才能滅盡煩惱的種子。

能滅諸煩惱。明白這個道理以後,

知已先求止,首先應當努力求得能令身心輕安的止,

止由離貪成。而想修成止,又須先使內心不貪著世間。

(2)生對治之法

Ⅰ、斷舍親友愛

(Ⅰ)思貪親友過患

[5]

自身本無常,須知:人的生命本來就十分短暫無常,

猶貪無常人,如果再因為貪愛無常的親友而造罪,

縱歷百千生,那麼縱使在惡道中轉生千百次,

不見所愛人。也沒有機會遇見任何他喜愛的人。

[6]

未遇則不喜,如果不能親近所愛的人,心裡就悶悶不樂;

不能入等至;這樣,當然不能平穩地進入三摩地。

縱見不知足,即使見了面,也不會知足;因此,

如昔因愛苦。仍然像從前一樣,因不得所愛而痛苦不堪。

[7]

若貪諸有情,如果貪著虛幻無常的有情,

則障實性慧,將會障蔽我們徹見諸法真實性的慧觀,

亦毀厭離心,也會破壞導向解脫的厭離心,

終遭愁嘆苦。最後只能淪落在三界中受苦。

[8]

若心專念彼,如果只知一心思念所愛的人,

此生將虛度;今生將毫無意義地虛度過去;

無常眾親友,而且終須別離的無常眾親友,

亦壞真常法。還會破壞我們修證永恆真理的機緣。

[9]

行為同凡愚,如果我們的作為和愚痴的凡夫一樣,

必墮三惡趣;那麼必定會墮向三惡趣;

心欲赴聖境,如果我們努力的目標是解脫的聖境,

何需近凡愚?那麼又何必親近愚痴凡夫而增加逆緣呢?

[10]

剎那成密友,情投意合的時候,剎那間成為密友;

須臾復結仇,一不小心得罪了,須臾間又變成仇敵;

喜處亦生瞋;對於本應歡喜信受的善行竟然也會不高興;

凡夫取悅難!唉!一般的凡夫真難侍候啊!

[11]

忠告則生瞋,進獻忠言的時候,有些親友不但會瞋恨,

反勸離諸善;還會反勸我們放棄各種有益的善行;

若不從彼語,如果不聽從他們的無理之言,

瞋怒墮惡趣。又擔心他們因瞋恨而墮入惡趣。唉!真難!

[12]

妒高競相等,遇好就嫉妒,棋逢敵手又要競爭,

傲卑贊復驕,對卑微寒士就傲慢,受稱讚又驕矜自滿,

逆耳更生瞋,聽到逆耳之言更是怒氣沖沖,

處俗怎得益?何時才能從這些庸俗之輩獲益呢?

[13]

伴愚必然生如果經常和這些愚稚的親友交往,

自贊毀他過,我必定會做出許多自贊毀他的罪行,

好談世間樂,並且喜好閑談世間歡樂的盛事,

無義不善事。和一些無聊與傷道敗德的事情。

[14]

是故近親友,總之,和愚稚的親友交往過密,

徒然自招損。只會使我徒然蒙受損失而已。

彼既無益我,他們對我的修行既沒有什麼利益可言,

吾亦未利彼。我也不能給他們什麼真正的好處。

(Ⅱ)舍離之方式

[15]

故應遠凡愚,因此,應該遠離愚稚凡夫俗情的糾纏,

會時喜相迎,一旦遇上了,就和顏悅色地善待他們,

亦莫太親密,但是也不要太過於親密;

善系君子誼。最好審慎維持淡淡的君子之誼。

[16]

猶如蜂采蜜;就像蜜蜂只專心采蜜而漠視花朵一般,

為法化緣已,同樣,方外之士也只該為修法而外出化緣;

如昔未謀面,取得所需的衣食之後,便如同素昧平生,

淡然而處之。以平常心和他們和睦相處,切莫攀緣。

Ⅱ、斷舍利敬貪

[17]

吾富受恭敬,我的利養很豐富,又受人尊重,

眾人皆喜我。很多人都喜歡我。

若持此驕慢,如果因為貪著利敬而生起這種驕慢的想法,

歿後定生懼。那麼死後一定會墮落惡趣,頻生恐懼!

[18]

故汝愚痴意,因此,利害莫辨的胡塗意識啊!

無論貪何物,今生無論你貪圖名利恭敬等任何事物,

定感苦果報,將來所感得的痛苦報應,

千倍所貪得。一定超過今生所貪得事物的一千倍。

[19]

故智不應貪,所以有智能的人千萬不要貪著,

貪生三途怖。貪著名利將會引生墮落三惡道的恐懼。

應當堅信解:我們應該堅定信念並透徹了解:

法性本應舍。從性質上來看,這些事物本來就不屑一顧。

[20]

縱吾財物豐,就算我財物的收入很豐富,

令譽遍稱揚,美名也傳遍十方,

所集諸名利,但是今生努力聚集的名利,

非隨心所欲。卻無法隨心所欲地伴我到來生。

[21]

若有人毀我,如果有人毀謗我,

讚譽何足喜?那麼再多的讚美怎值得我高興呢?

若有人贊我,如果有人讚美我,

譏毀何足憂?那麼讒言毀謗又怎值得我憂傷呢?

Ⅲ、結勸舍塵緣

[22]

有情種種心,有情眾生各有不同的性向和愛好,

諸佛難盡悅,諸佛尚且不能使每一位眾生都稱心滿意,

何況劣如我?何況像我這樣愚笨無能的凡夫呢?

故應舍此慮。所以我應該放棄討好世間人的念頭。

[23]

睥睨窮行者,一般人往往看不起窮困潦倒的苦行者,

詆毀富修士;而且又喜歡中傷富裕的法師或修士;

性本難為侶,本來就很難結交成規過勸善的法侶,

處彼怎得樂?和他們在一起,怎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呢?

[24]

如來曾宣示:諸佛如來曾經開示說:

凡愚若無利,如果不能獲得足夠的名利,

鬱郁終寡歡,愚痴的凡夫就會悶悶不樂;

故莫友凡愚。因此,不要和凡俗之輩交往。

(3)思惟山居利益

Ⅰ、友伴殊勝

[25]

林中鳥獸樹,森林中的樹木、飛鳥和走獸,

不出刺耳音,不會發出煩心的言語和刺耳的音聲,

伴彼心常樂,和它們相處,內心非常安樂平靜;

何時共安居?幾時我才能和它們一起快樂地安居?

Ⅱ、住處殊勝

[26]

何時住樹下、何時我才能心無掛礙地安居在樹蔭底下、

岩洞無人寺?岩洞中或無人的空廟裡修行呢?

願心不眷顧,但願我的內心不再眷念家宅和親友,

斷舍塵世貪!斷舍一切對塵世的貪慾!

[27]

何時方移棲何時我才能順利地遷居,

天然遼闊地,去到一片遼闊的大自然環境;

不執為我所,不執著它是我所擁有的地域,

無貪恣意行?心無貪著,自由自在地修行?

Ⅲ、資生殊勝

[28]

何時居無懼,何時我才能無憂無慮地在山林中安居,

唯持缽等器、只保留缽、凈瓶等幾樣必需的用具,

匪盜不需衣,以及連盜匪也不屑一顧的三衣,

乃至不蔽體?甚至不必費心去遮蔽我這無常的身體?

Ⅳ、厭離殊勝

(Ⅰ)易捨身貪

[29]

何時赴寒林,何時我才能移居棄屍的寒林,

觸景生此情:觸景生情並深思熟慮地反省:

他骨及吾體,墳間腐朽的屍骨與我今健朗的身軀,

悉皆壞滅法。同樣都是無常的壞滅之法。

[30]

吾身速腐朽,我這個身體很快就會死亡。

彼臭令狐狼它腐爛以後,惡臭衝天,

不敢趨前嘗;連貪肉的狐狼都不敢上前品嘗;

其變終至此!無常的結局總是如此令人心傷!

Ⅱ易舍友貪

[31]

孑然此一身,我孤零零地一個人來到這世上。

生時骨肉連,出生時,骨肉本來是連在一起的,

死後各分散,可是壞滅之後卻必須各自分散,

更況是他親?何況是原本個體相異的親友呢?

[32]

生既孤獨生,生時,我孤零零地出生;

歿復獨自亡,死時,也只能獨自死去。

苦痛無人攤,沒有人能分擔我四大分離的痛苦,

親眷有何益?只會妨礙我解脫的親友有什麼用呢?

[33]

如諸行路客,好比在旅途上往返的旅客,

不執暫留舍;不會貪著暫時歇腳的房舍;

如是行有道,同樣,在三有道途中來去飄泊的我,

豈應戀生家?豈該留戀親友和出生成長的家、國?

Ⅴ、攝心殊勝

[34]

迨及眾親友等斷了氣,親友都圍繞著我哀傷哭泣,

傷痛且哀泣,有四個人前來扛起我的遺體,

四人掮吾體,那時,我將被送往寒屍林去拋棄。

屆時赴寒林。既然如此,為何不及早上那兒修行?

[35]

無親亦無怨,所以我應該先設法離開親友和怨仇,

隻身隱山林;獨自一人隱居到寂靜的山林中;

先若視同死,如果親友們認為我消失人間已久,

歿已無人憂。那麼縱然死了,也不會有人為我傷痛哀愁。

[36]

四周既無人再者,臨終的時候,

哀傷或為害,身旁既無人痛哭或前來傷害,

故修隨念佛,所以當我修習隨念三寶等正法時,

無人擾令散。就不會受到干擾,使我分心散亂。

Ⅵ、結勸住蘭若

[37]

故當獨自棲因此,我應當一個人獨來獨往,

事少易安樂、棲隱在容易生活、不易害病、風景靈秀

靈秀宜人林,而且令人心曠神怡的森林裡,

止息眾散亂。努力止息一切掉舉和散亂。

()斷舍邪念

1.勸離五塵欲

[38]

盡棄俗慮已,捨棄一切無謂的塵囂和俗慮以後,

吾心當專一;接下來,我應該專一所緣,勤修禪定;

為令入等至使自心能夠進入三摩地並制伏一切煩惱。

制惑而精進。首先,應該觀修不凈觀等凈行所緣。

(1)總說五欲過患

[39]

現世及來生,因為無論在今生或來世,

諸欲引災禍;耽染五欲都會帶來莫大的災難;

今生砍殺縛,今生,會使人造作砍殺和捆縛有情等罪業;

來世入地獄。來世,更將形成地獄和餓鬼等惡報。

(2)別說觀身不凈

Ⅰ、依止寒林思身不凈

[40]

月老媒婆前,在月老和媒婆的面前,

何故屢懇求?為何總有人要非份地懇求牽線作媒?

為何全不忌為什麼他們一點都不顧忌

諸罪或惡名?會因此犯下重罪或招致惡名?

[41]

縱險吾亦投,儘管危機重重,我也要冒險嘗試,

資財願耗盡;就算散盡萬貫家財,我也心甘情願;

只為女入懷,只因為美女投懷送抱最是銷魂,

銷魂獲至樂。能帶給我莫大的興奮與喜悅。

[42]

除骨更無餘;然而除了一堆白骨和血肉,她什麼也不是;

與其苦貪執因此,與其苦苦地貪戀

非我自主驅,這個非我所能擁有與自主的美女之軀

何如趣涅盤?何不追求自由解脫的涅盤妙樂呢?

[43]

始則奮抬頭,初會面時,少女必須鼓足勇氣才敢抬頭,

揭已羞垂視,揭開面紗以後,更加嬌羞,只敢低頭垂視。

葬前見未見,在出殯以前,無論遇到任何男士,

悉以紗覆面。都得用面紗把臉遮蓋起來。

[44]

昔隱惑君容,從前使你迷惑顛倒的覆紗之容,

今現明眼前,現在已經赤裸裸地呈現在你的眼前,

鷲已去其紗,鷲鳥完全扯開了她的衣裳和面紗,

既見何故逃?既然看清楚了,為何你反而要逃走?

[45]

昔時他眼窺,從前,其它男士單單用眼角偷偷欣賞,

汝即忙守護;你就忙著去遮擋他們的視線;

今鷲食彼肉,現在連鷲鳥都飛來搶奪她的肉了,

吝汝何不護?吝嗇嫉妒的你為何不前去保護她呢?

[46]

既見此聚屍眼看著這成堆的腐屍爛肉,

鷲獸競分食,吸引了無數的蒼鷹和野獸前來奪食,

何苦以花飾事實既然如此,你又何必以花圈和香飾

殷獻鳥獸食?殷勤地奉獻給這鳥獸的食物呢?

[47]

若汝見白骨如果看見一具白色的骷髏,

靜卧猶驚怖,即使靜卧著不動也會令你驚慌駭怕,

何不懼少女那麼像活殭屍一樣由心氣帶動的少女,

靈動如活屍?你為什麼一點兒也不害怕呢?

[48]

昔衣汝亦貪,從前,連穿衣的婦女你都要貪愛,

今裸何不欲?現在,為何不去貪求那裸露的女屍呢?

若謂厭不凈,如果說,你不喜歡不凈的死屍;

何故擁著衣?那麼為何要擁抱原本污濁的著衣婦女呢?

Ⅱ、配合現實思身不凈

[49]

糞便與口涎,再者,人的糞便和口水,

悉從飲食生,同樣都是從食物消化而產生的髒東西,

何故貪口液,你為何偏愛吸吮口水,

不樂臭糞便?卻不喜歡臭糞便呢?

[50]

嗜欲者不貪貪慾強烈的人只貪求美色,

柔軟木棉枕,不會貪著觸感柔滑的木棉枕;

謂無女體臭。他們說:棉枕沒有女人的體味。

彼誠迷穢垢。這些人顯然已被髒東西迷昏了頭。

[51]

迷劣欲者言:沉迷卑劣俗事的貪慾者說:

棉枕雖滑柔,木棉枕雖然光滑柔軟,

難成鴛鴦眠。卻不能同床共枕,合成鴛鴦眠。

於彼反生瞋。因此,有時反而會討厭木棉枕。

[52]

若謂厭不凈;如果說,你討厭不清潔的糞便等東西;

肌腱系骨架,那麼用肌腱緊系骨架,充以臟腑糞尿,

肉泥粉飾女,再用肉泥薄皮粉飾的婦女,

何以擁入懷?你為何要緊緊地擁入懷抱呢?

[53]

汝自多不凈,其實,你自己擁有的髒東西已經夠多了,

日用恆經歷,而且日用尋常,每天都要經歷它;

豈貪不得足,難道這些髒東西不夠你天天享受嗎?

猶圖他垢囊?為何還要貪圖其它的臭皮囊呢?

[54]

若謂喜彼肉,如果說,你喜歡女人身上的細皮嫩肉,

欲觀並摸觸;所以想要觀看並觸摸她;

則汝何不欲那麼你為何不去貪求

無心屍肉軀?那已經死亡的無心屍肉呢?

[55]

所欲婦女心,如果說,你所貪求的是女人的心;

無從觀與觸,但是心識既無從欣賞也不可摸觸,

可觸非心識,可以觀看觸摸的,絕對不是心識;

空擁何所為?那麼你無聊地擁抱她作什麼呢?

[56]

不明他不凈,如果一個人不明白他人的身體原本不凈,

猶非稀奇事;這還情有可原;因為不曾一睹廬山真面目。

不知自不凈,如果連日用尋常的自身不幹凈都不知道,

此則太稀奇!那就太離譜了!

[57]

汝執不凈心,你這個貪戀髒東西的胡塗心識啊!

何故舍晨曦在無雲晨曦中剛剛開啟的白嫩香蓮花

初啟嫩蓮華,你為什麼不去欣賞呢?

反著垢穢囊?為何偏偏喜歡那充滿污垢的臭皮囊呢?

[58]

若汝不欲觸如果你不想觸摸

垢穢所塗地,曾經塗滿髒東西的地面或衣著等物,

云何反欲撫那麼怎會想去撫摸

泄垢體私處?天天排泄屎尿的下體呢?

[59]

若謂厭不凈;如果說,你不喜歡骯髒的東西;

垢種所孕育,那麼先經由又腥又臭的受精卵孕育長成,

穢處所出生,再從骯髒的陰道生產出來的婦女,

何以摟入懷?你為什麼要緊緊地摟入懷裡呢?

[60]

糞便所生蛆,糞便里長出來的臟蛆雖然很小,

雖小尚不欲,你尚且不會去喜歡,

云何汝反欲怎麼反而想去貪求由不凈身所生

垢生不凈軀?而且又充滿髒東西的身體呢?

[61]

汝於不凈身,你不但不輕視、厭棄

非僅不輕棄,自己那充滿污垢的身體,

反因貪不凈,反而因為執著不凈之物,

圖彼臭皮囊。而貪圖別人的臭皮囊。真是胡塗啊!

[62]

宜人冰片等,你不想想看:清涼退火的冰片等良藥,

米飯或菜蔬,可口的米飯或美味的蔬菜,

食已復排出,吃進我們的不凈身體再排泄出來,

大地亦染污。竟然連大地都被熏臭染污了。

[63]

垢身濁如此,人的身體這麼污濁是顯而易見的,

親見若復疑,如果你還有任何懷疑,

應觀寒屍林,不妨就到寒屍林去瞧瞧,

腐屍不凈景。看那腐臭的棄屍和其它噁心的景象。

[64]

皮表迸裂屍,冢間表皮迸裂、血肉模糊的腐屍景象,

見者生大畏;曾經看過的人都會十分害怕;

知已復何能認清這個事實的真相以後,

好色生歡喜?怎可能再去喜歡那不凈的身軀呢?

Ⅲ、結勸除貪執

[65]

塗身微妙香,婦女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微妙香氣,

栴檀非她身;發自塗抹的栴檀或香水而不是人的身體;

何以因異香,既然如此,何必為了那不相干的香氣,

貪著她身軀?而去貪著婦女的軀體呢?

[66]

身味若本臭,如果體臭本來就不怎麼好聞,

不貪豈非善?那麼不去貪著它豈非明智之舉嗎?

貪俗無聊輩,那些貪愛低俗事物的人們,

為何身塗香?為什麼偏要在不凈身上塗抹香水呢?

[67]

若香屬栴檀,如果妙香是從栴檀或香水散發出來的,

身出何異味?那麼身體會發出何等的異味就可想而知了。

何以因異香,何必為了那與身體不相干的香氣,

貪愛女身軀?而去貪愛婦女的身軀呢?

[68]

長發污修爪、蓬散髒亂的長髮、又曲又長的污黑指甲、

黃牙泥臭味,黃斑斑的牙齒、渾身的泥臭味,

皆令人怖畏如果這些現象都是人體聽任自然生理變化

軀體自本性。所呈現出來的可怕的本來面目;

何以苦貪著?那麼你何必去貪著偽飾的女身呢?

[69]

欲如傷己器,貪慾就像那會傷害自己的武器一樣,

何故令鋒利?你何必拚命去擦亮磨利它呢?

自迷痴狂徒,難道你被傷害得還不夠深嗎?遺憾的是,

嗚呼滿天下!這世上偏偏充滿了努力自我蒙蔽的瘋子!

[70]

寒林唯見骨,在寒林中,如果單單見到棄屍和白骨,

意若生厭離,就會使人害怕而心生厭離,

豈樂活白骨那麼你怎會歡歡喜喜地住在

充塞寒林城?充滿迷亂活白骨的寒林城鎮呢?

(3)思貪得不償失

Ⅰ、總說

[71]

複次女垢身,再者,那充滿污垢的婦女之身,

無酬不可得;不付出很高的代價是得不到的;

今生逐塵勞,今生必須為她一輩子奔波勞碌,

彼世遭獄難。如果犯了罪,來世還須飽受地獄等苦難。

Ⅱ、別明

(Ⅰ)所求難得

[72]

少無生財力,年少時,沒有能力賺錢,

及長怎享樂?長大以後,憑什麼享受鴛鴦之樂呢?

財積壽漸近,為了存錢而幹活,漸漸上了年紀,

衰老欲何為?衰朽老翁還要色慾來做什麼呢?

[73]

多欲卑下人,有些多欲的低等苦力,

白日勞務疲,白天繁重的工作耗盡了體能,

夜歸氣力盡,以至於晚上回到家中早已散盡了氣力,

身如死屍眠。睡卧在床上的身體就像死屍一樣。

[74]

或需赴他鄉,有些人為了買賣、竊盜或出征而遠赴他鄉,

長途歷辛勞,因此必須長途跋涉、備嘗艱辛。

雖欲會嬌妻,雖然他們渴望與愛人、嬌妻歡聚,

終年不相見。遺憾的是,一年也難得見上一面。

[75]

或人為謀利,也有人為了追求微薄的利益,

因愚賣身訖;糊里胡塗地賣掉了自己的身體;

然利猶未得,然而,應得的利益還沒有到手,

空隨業風去。人已隨著僱主的業風飄泊遠去了。

(Ⅱ)利少害多

[76]

或人自售身,有人賣身為人幫傭,自己一點自由也沒有,

任隨他指使;完全聽任顧主差遣使用;

妻妾縱臨產,即使妻子臨產分娩,也不能前往照顧,

荒郊樹下生。任隨骨肉在荒郊野地或樹下出生。

[77]

欲欺凡夫謂:有些被慾望蒙蔽的凡夫說:

求活謀生故,「為了生存,我必須設法賺錢養家活口。」

慮喪赴疆場,因此雖然擔心送命,還是披甲從軍去了。

為利成佣奴。另一些人則為了蠅頭小利而甘為奴隸。

[78]

為欲或喪身,有人貪慾未遂,被殺身亡;有人犯罪受刑,

或豎利戈尖,被人從肛門貫穿頭頂,豎掛在利戈尖上;

或遭短矛刺,有些人被人用短矛刺殺;

乃至火焚燒。有些人甚至於被放火焚燒。

[79]

歷盡聚守苦,吃盡了賺存、保護和喪失錢財的苦痛,

方知財多禍;才深深體會錢財是無邊禍害的根源;

貪金渙散人,那些為了貪財好色而耗散心力的人,

脫苦遙無期。永遠沒有機會解脫三有的痛苦。

[80]

貪慾生眾苦,貪慾的人一定會飽嘗前述的那些苦頭,

害多福利少;禍害眾多,福利極少,根本得不償失;

如彼拖車牲,就像牛馬等為人拉車的牲口,

唯得數口草。頂多只能吃到幾口充饑的茅草而已。

(Ⅲ)空負暇滿

[76]

彼利極微薄,其實,像養家糊口這麼渺小的利益,

雖畜不難得;就連低等的牛馬等牲畜也不難辦到;

為彼勤苦眾,但是,短視的人們竟然願意為它奔波受苦,

竟毀暇滿身。糟蹋了難得的暇滿人身。

[77]

諸欲終壞滅,五欲雖樂,總是會壞滅的;

貪彼易墮獄;但是貪著它,卻容易使人墮入地獄等惡趣。

為此瞬息樂,為了貪圖這曇花一現的快樂,

須久歷艱困。就必須長期忍受精疲力竭的艱苦。

[78]

彼困千萬分,然而,只要肯忍受這些困苦的千萬分之一,

便足成佛道。以此修行,就足以成就無上的佛道了。

欲者較菩薩,和修菩提行的菩薩比較起來,

苦多無菩提。貪慾者吃的苦無窮,卻沒有證菩提的福份。

(4)結攝五欲過患

[84]

思惟地獄苦,如果仔細想過地獄等惡趣的痛苦,

始知諸欲患就會知道:五欲對人的傷害,

非毒兵器火、不是兵器、毒藥、火災、懸崖險地

險敵所能擬。和各種仇敵的禍害所能比擬的。

2.勸樂阿蘭若

[85]

故當厭諸欲,因此,初學的菩薩尤其應該厭離五欲,

欣樂阿蘭若。嚮往阿蘭若的修行生活:

離諍無煩惱,在沒有諍吵、不易產生煩惱,

寂靜山林中,而且寂靜無人的山林中,

[86]

皎潔明月光,皎潔的明月光,清涼得猶如檀香,

清涼似檀香,輕柔地泄落在寬闊平坦的岩石上。

傾泄平石上,禪修的岩窟、空徒石壁,虛絕塵想;

如宮意生歡。靜坐其間,如處王宮,令人無限歡暢。

林風無聲息,寂靜無聲的林間微風,徐徐地吹送,

徐徐默吹送,捎來了一身的舒適與輕鬆。

有福瑜伽士,這時,有福德的瑜伽行者,為了利他,

踱步思利他。細踱著步子,靜思菩提心、空性等法義。

[87]

空舍岩洞樹,無人的空屋、岩洞和蔭涼的大樹底下,

隨時任意住;隨時隨處都可以任意安住;

盡舍護持苦,既然免除了儲存和守護財物的牽累和痛苦,

無忌恣意行。就可以無拘無束、專心致志地修行了。

[88]

離貪自在行,像這樣舍離了一切貪著,自由自在地修行,

誰亦不相干;無論誰都不能干擾我;

王侯亦難享就算是人間的王侯和天上的帝釋,

知足閑居歡。也難享有這種知足的山居修行之樂。

三、如何修止

()略說

[89]

遠離諸塵緣,深入思惟五欲的禍害

思彼具功德,和遠離塵緣等功德以後,

盡息諸分別,就應當完全止息妄想分別,

觀修菩提心。進而觀修大乘的菩提心。

()廣說

1.等觀自他修習法

(1)等觀自他之心理依據

[90]

首當勤觀修首先應該努力觀修

自他本平等;自己和他人本來是平等的。

避苦求樂同,因為避苦求樂是眾生共同的心理需求,

護他如護己。所以愛護眾生應該像愛護自己一樣。

[91]

手足肢雖眾,就像一個人的手腳等部位雖然眾多,但是,

護如身相同;把它們都當成身體的一分來保護卻是相同的。

眾生苦樂殊,同樣,眾生的苦樂感受雖然互異,

求樂與我同。但是,只追求快樂的意願卻和我完全相同。

(2)等觀自他之思惟方式

Ⅰ、破不應等觀自他之說

[92]

雖吾所受苦,雖然我所感受到的痛苦

不傷他人身,不至於傷害別人,

此苦亦當除,但它仍然是我應該解除的痛苦;

執我難忍故。因為只要執著身體為我就很難忍受那些痛苦。

[93]

如是他諸苦,同樣,雖然別人所遭受的那些痛苦

雖不臨吾身,不會轉移到我身上來,

彼苦仍應除,不過,它們還是我應當解除的痛苦;

執我難忍故。因為一旦觀念轉變,把他人的身體認同為我,同樣也很難忍受他人所受的那些痛苦。

Ⅱ、成立應等觀自他之理

(Ⅰ)廣說

[94]

吾應除他苦,我應該解除他人的痛苦,因為他人之苦

他苦如自苦;也是苦,就像我自己的痛苦一樣。

吾當利樂他,我應當利樂眾生,因為自他都是有情,

有情如吾身。使眾生快樂就如同使自己快樂一樣。

[95]

自與他雙方,既然自己和別人兩方面,

求樂既相同,都同樣追求快樂,那麼

自他何差殊?他們和我的基本心理需求有何差別呢?

何故求獨樂?為何只追求自己一個人的快樂呢?

[96]

自與他雙方,既然自己和別人兩方面,

惡苦既相同,都同樣不喜歡痛苦,那麼

自他何差殊?他們和我的基本心理需求有何差別呢?

何故唯自護?為什麼不愛護別人只愛護自己呢?

[97]

謂彼不傷吾,如果說,他的痛苦不會傷害到我,

故不護他苦;所以不須要愛護他,使他免除痛苦;

後苦不害今,那麼未來的痛苦現在也不會傷害你,

何故汝防護?你又何必防範它發生呢?

[98]

若謂當受苦;如果說,不防患未然將使未來的我受苦;

此誠邪思惟!這真是錯誤的想法!今我怎可能受未來苦?

亡者他體故,因為死者是今生的人,

生者亦復然。而未來出生受苦的又是另一個生命體。

[99]

若謂自身苦如果說,發生於一個人身上的任何痛苦,

應由自防護;應當由受苦者自己去防護;

足苦非手苦,既然如此,那麼腳上的痛苦不屬於手的,

何故手護足?手又何必多管閑事,忙著去保護腳呢?

[100]

若謂此非理,如果說,防患未然和以手護腳雖不合理,

執我故如此;但是只要習慣執以為我和我的就會這麼做;

執自他非理,然而,執著有獨立自存的自他都不合理,

唯當極力斷。應當以無我空慧力斷這種輪迴根本的邪見。

[101]

相續與蘊聚,所謂前後生的相續和五蘊的聚合,

假名如軍鬘;都只是假名而已,就像念珠和軍隊一樣;

本無受苦者,除了概念之外,本來就沒有真實的受苦者,

誰復除彼苦?哪裡還有誰在解除痛苦呢?

(Ⅱ)結義

[102]

既無受苦者,既然沒有真實獨立自存的受苦者,

諸苦無分別。那麼痛苦就沒有自他的差別了。

是苦即當除,既然都是痛苦,要除就應當一併解除,

何需強區分?何必堅持區分自他呢?

[103]

不應有此諍:既無真實的受苦者,何必消除眾生之苦呢?

何需除他苦?這種諍難是不合理的。

欲除悉應除,因為愚痴的眾生仍然會被幻苦所困惑,

否則自他如。所以,要除苦就應該連眾生苦一起消除;否則也該一視同仁,保留自己的痛苦。

(Ⅲ)斷諍

[104]

悲心引眾苦,悲濟眾生會為自己引來很多的痛苦,

何故強催生?為什麼要努力激發悲心呢?事實正好相反。

若愍眾生苦,如果菩薩一心挂念解除眾生的痛苦,

自苦云何增?哪有閑情去顧慮自己的痛苦是增是減呢?

[105]

一苦若能除即使悲濟眾生會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痛苦,

但是,如果一個人有限的痛苦

眾多他人苦,能取代眾生無邊的痛苦,

為利自他故,那麼為了解救自己和其它的眾生,

慈者樂彼苦。大慈大悲的菩薩將樂於承擔這種痛苦。

[106]

妙花月雖知如《月燈三昧經》說:

國王有害意,妙花月菩薩雖然知道國王有意害死他,

然為盡眾苦,但是為了使一萬人獲得解脫,

不惜殉自命。他毅然決然地前往說法,並殉道該國。

(3)等觀自他之利益

[107]

如是修自心,像這樣修習等觀自他而成熟悲心的菩薩,

則樂滅他苦;將會樂於消除他人的痛苦;

惡獄亦樂往,甚至連無間地獄,菩薩都會欣然前往,

如鵝趣蓮池。就像天鵝歡喜地飛進蓮花池一樣。

[108]

有情若解脫,如果菩薩知道有情都解脫了輪迴的痛苦,

心喜如大海;他心中的喜悅一定像大海一樣深廣無涯。

此喜寧不足?這樣的喜悅難道你還不滿意嗎?

云何唯自度?何必獨自一個人追求寂滅的解脫之樂呢?

[109]

故雖謀他利,因此,菩薩雖然不停地為眾生謀福利,

然無驕矜氣。但絕不會因此而驕矜自滿,洋洋得意。

一心樂利他,菩薩一心一意只求利他,

不望得善報。根本不希望得到任何善報。

(4)結勸等觀自他

[110]

微如言不遜,自身的痛苦,即使小如別人出言不遜,

吾亦慎防護;我也會自動細心地回護,免受傷害;

如是於他苦,同樣,對於他人的任何失意和痛苦,

當習悲護心。我也該視同身受,常修慈悲和愛護心。

2.自他相換修習法

(1)修相換之可行性

[111]

如親精卵聚,就像父精母卵聚合而成的受精卵,

本非吾自身,本來不是我的身體,

串習故執取但因無始以來俱生我執串習的原故,

精卵聚為我。竟然錯誤地把它執取為我。

[112]

如是於他身,同樣,由其它精卵聚合而長成的他人身體,

何不執為我?為何不能藉助理性的思惟而認同為我呢?

自身換他身,所以用自己的身體來替代他身受苦,

是故亦無難。同樣也不會有什麼困難才是。

(2)修自他換之理趣

Ⅰ、略示

[113]

自身過患多,自己,是眾多禍害的淵藪;

他身功德廣。他人,是廣大功德的泉源。

知已當修習認清了這個道理以後,

愛他棄我執。就應當趕緊修習斷舍我執,友愛他人。

Ⅱ、詳明

(Ⅰ)應當珍愛他

[114]

眾人皆認許:每一個人都會把手腳等肢體

手足是身肢。當作是身體的一部分而加以愛護,

如是何不許:那麼為何不同樣把每一位有情

有情眾生分?都當成法界眾生的一部分而加以愛護呢?

[115]

於此無我軀,只因為久久習慣成了自然,

串習成我所;在無我的身軀上竟然產生我所有的錯覺;

如是於他身,同樣,在其它有情的身上觀修久了,

何不生我覺?為何不能生起他身就是我所有的感覺呢?

[116]

故雖謀他利,若能以他為自,那麼就算整天為人謀福利,

然無驕矜氣;心裡也不會有絲毫驕矜之氣;

如人自餵食,就像是自己餵飽了自己,

未曾盼回報。從來不希望有任何回饋或善報。

[117]

微如言不遜,自身的痛苦,即使小如別人出言不遜,

吾亦慎回護;我也會自動細心地回護,免受傷害;

如是於眾生,同樣,對於眾生的任何失意和痛苦,

當習悲護心。我也該視同身受,常修慈悲和愛護心。

[118]

怙主觀世音,因此,大悲深切的怙主觀世音菩薩,

為除眾怖畏,甚至為了消除眾生畏懼群眾等不安的心理,

湧現大悲心,慈悲地加持自己的名號,

加持自聖號。使稱念名號的人獲得平安與寧靜。

[119]

聞名昔喪膽,從前,連聽到名字都令人發抖的仇敵,

因久習近故,由於長久親近熟悉、和樂相處的原故,

失彼竟寡歡;現在不見人影,反而會覺得若有所失;

知難應莫退。所以要耐心修習,千萬不要知難而退。

[120]

若人慾速疾如果有人想要以最迅速有效的方法,

救護自與他,救護自己和其它眾生免除一切痛苦,

當修自他換那麼他應當努力修習這種自他換的法門;

勝妙秘密訣。因為這是一切成佛法門中最殊勝的秘訣了。

(Ⅱ)應當除自愛

[121]

貪著自身故,由於我們太過於貪著自己的身體,

小怖亦生畏。所以連最微不足道的險難也會產生畏懼。

於此生懼身,對於這一切恐懼之源的身體,

誰不似敵瞋?哪個智者會不當作敵人一樣地瞋恨呢?

[122]

千般欲療除有些貪愛自己身體的人,

饑渴身疾者,為了解除自身的饑渴等疾病,

捕殺魚鳥獸,不惜捕殺池魚、飛鳥和走獸,

伺機劫道途。甚至埋伏在道途中,等待機會搶劫行人。

[123]

或為求利敬,有些人為了財利和別人的恭敬服侍,

乃至殺父母,甚至不惜造作極重的罪業,

盜取三寶物,如殺害親生的父母、盜取三寶財物等等,

以是焚無間。以至於來生墮落無間地獄,被烈火焚燒。

[124]

有誰聰智者哪一個有智能的人

欲護供此身?還會去貪愛、保護和供養這個身體呢?

誰不視如仇?哪一個智者會不把它看成仇敵呢?

誰不輕蔑彼?哪一個有智能的人會不厭棄它呢?

(Ⅲ)愛自與愛他之利弊

ⅰ.廣說

[125]

若施何能享?如果全部布施光了,我還能享有什麼呢?

自利餓鬼道。這種自私的想法,是墮落餓鬼的管道。

自享何所施?如果自己享用完了,拿什麼去布施呢?

利他人天法。這種利他的善念,是歡樂人天的法則。

[126]

為自而害他,如果為自己而傷害了別人的身家性命,

將受地獄苦。那麼一定會慘遭地獄等惡趣的痛苦。

損己以利人,如果為了別人而損失自己的身財性命,

一切圓滿成。那麼福智資糧和利生事業都將圓滿成就。

[127]

欲求自高者,那些只求自己高高在上的傲慢之徒,

卑愚墮惡趣。來生一定會變得卑微愚痴,甚至墮落惡趣。

回此舉薦他,如果迴轉我慢的心態而薦舉提攜他人,

受敬上善道。那麼後世將在人天善趣中廣受尊敬。

[128]

為己役他者,如果為了自己的安樂而役使別人,

終遭僕役苦。來生就會轉成他人的僕役,一任差遣。

勞自以利他,如果是為了別人的幸福而勞碌自己,

當封王侯爵。來生將轉為王公貴族,享有官爵和權勢。

ⅱ.結義

[129]

所有世間樂,所有這世間上的種種快樂,

悉從利他生。都是從謀求別人的幸福而逐漸緣生的。

一切世間苦,所有這世間上的一切痛苦,

咸由自利成。都是由追求自己的安樂而暗中形成的。

[130]

何需更繁敘?這些道理明白易曉,何必再多費唇舌呢?

凡愚求自利,愚笨的凡夫不斷追求自利,卻慘遭痛苦;

牟尼唯利他,牟尼一切智者一向利益眾生,終成正覺。

且觀此二別!你瞧,這兩方面的功過得失差距有多大!

(Ⅳ)不相換之過失

[131]

若不以自樂如果一個人不能學習以自己的幸福

真實換他苦,真誠地去替換別人的痛苦,

非僅不成佛,那麼未來非但不能修成圓滿的佛果,

生死亦無樂。即使在生死中也不會有快活的日子。

[132]

後世且莫論;暫且不論自私自利者來生會如何受報。

今生不為仆,在現世,如果一個人不委屈自己為人工作,

顧主不予酬,顧主就不會支付薪資和酬勞;這樣,

難成現世利。就連今生最起碼的需求也都無法滿足了。

[133]

利他能成樂,利他,能使我們成就今生和後世的安樂,

否則樂盡失;不利他,將完全喪失一切圓滿的快樂。

害他令受苦,如果是為了自利而傷害別人,令他受苦,

愚者定遭殃。那麼這個笨蛋一定會遭受劇大的災難。

(Ⅴ)結成定須相換

[134]

世間諸災害、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上,

怖畏及眾苦,所遭遇到的一切災難、恐怖和痛苦,

悉由我執生,如果都是從我執產生出來的,

留彼何所為?那麼我還留著這個惡魔做什麼呢?

[135]

我執未盡舍,假如不能完全捨棄自我愛執,

苦必不能除;那麼必定不能根除一切自他的痛苦;

如火未拋棄,就像不及時拋棄手中的火把,

不免受灼傷。便難免會被火燒傷一樣。

[136]

故為止自害,所以為了中止我執繼續傷害自己,

及滅他痛苦,也為了永遠滅除有情的種種痛苦,

舍自盡施他,我應當努力練習把自己完全施捨給別人,

愛他如愛己。並且愛護眾生就如同愛惜自己一樣。

(Ⅵ)自他換之原則

[137]

意汝定當知:意識啊!自他相換以後,你一定要認清:

吾已全屬他。「我已經完全屬於別人了。」

除利有情想,因此,除了利益一切有情以外,

切莫更思余。今後你不要再費心其它的事了。

[138]

不應以他眼你不能再用屬於別人的眼、耳等六根,

成辦自利益,謀求自己的利益;

亦莫以眼等更不能用屬於他人的眼、耳等六根,

邪惡待眾生。來做傷害眾生的事情。

[139]

故當尊有情;總之,應當尊重有情,一切以有情為至上;

己身所有物,每當見到自己有別人需要的東西時,

見已咸取出,都要盡量拿出來布施,

廣利諸眾生。廣泛地利益其它眾生。

(3)思惟修自他換之方式

Ⅰ.略說

[140]

易位卑等高,先想出較低、相等和高於自己的三種對象,

移自換為他,其次,把自己和這三種對象交換易位,

以無疑慮心,然後再以易位後的身分,毫不猶疑地,

修妒競勝慢。對易位前的自己引生嫉妒、競爭和我慢,藉此挖掘自己嫉、爭和傲慢心而對治之,進而體諒別人的嫉、爭和傲慢而悲愍之。

Ⅱ、廣明

(Ⅰ)對高者修妒

[141]

蒙敬彼非我,他受人尊敬,而我卻廣遭歧視;

吾財不如彼,我的收入遠不如他那麼多;

受贊他非我,他受到稱讚,而我反遭訶責;

彼樂吾受苦。他稱心如意而我卻深受痛苦。

[142]

工作吾勤苦,我必須辛辛苦苦地工作,

度日彼安逸;而他卻可以悠悠閑閑地過活;

世間盛讚彼,他受到世間廣大的讚譽,

身敗吾名裂。而我卻一直默默無聞,甚至身敗名裂。

[143]

無才何所為?如果我一無可取,那該怎麼辦呢?

才學眾悉有;其實,我和其它人多少總是有點本事的。

彼較某人劣,或許他比我強,但勝他一籌的大有人在,

吾亦勝某人。我自己也強過很多人,因此用不著氣餒。

[144]

戒見衰退等,我的戒律廢弛和見解衰退是情有可原的,

因惑而非我;因為那是由於煩惱而不是我個人的意願。

故應悲濟我,如果他真有悲心,就應該儘力幫助我;

困則自取受。倘若遭遇困難,他自己也該欣然忍受。

[145]

然吾未蒙濟,可是我不但沒有受到他的提攜,

竟然反遭輕;反而還倍受輕視;真是可惡!

彼雖具功德,雖然他才高學廣,能文善道,

於我有何益?但是那些才學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146]

不愍愚眾生他對無德無知、身陷惡趣口中的眾生,

危陷惡趣口,根本視若無睹,毫無悲愍之情;

向外誇己德,可是卻一心一意向外矜誇自己的才學,

欲勝諸智者。想藉此勝過其它有才學的人。

(Ⅱ)對等者修爭

[147]

為令自優勝為了使自己高人一等,

利能等我者,勝過財利、能力等各方面和我相等的人,

縱諍亦冀得甚至不惜出面和他爭辯,也希望能擊敗他,

財利與恭敬。為自己贏得更多的財利和恭敬。

[148]

極力稱吾德,一方面,我將儘力宣揚自己的功德,

令名揚世間;好讓美名傳遍世界各地;

克抑彼功德,另一方面,我還要壓抑他的功德,

不令世人聞。不讓任何人聽到他的優點。

[149]

復當隱吾過,我更要設法隱藏自己的過失,

受供而非他;使自己廣受供養,而不讓他得到分毫;

令我獲大利,使我今後獲得名位財利,受到恭敬,

受敬而非他。不讓他獲得任何名利與恭敬。

[150]

吾喜觀望彼,我滿懷著幸災樂禍的心理,

淪落久遭難,希望看見他長久淪落,慘遭危難;

令受眾嘲諷,我要使他成為眾人嘲諷的笑柄,

競相共責難。以及大家競相指責的對象。

(Ⅲ)對卑者修慢

[151]

據云此狂徒據說,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

欲與吾相爭,竟然想和我一較高下,

才貌與慧識、難道他的見聞、才智、相貌、

種性寧等我?出身和財富能和我相比嗎?因此,

[152]

故令聞眾口我要設法使他佩服我的偉大,讓他看到:

齊頌吾勝德,眾人都異口同聲地對我歌功頌德,

毛豎心歡喜,並且因而汗毛直豎,欣喜若狂,

渾然樂陶陶。完全陶醉在一片喜樂之中。

[153]

彼富吾奪取;就算他有點財富,我也要設法奪取;

若為吾從仆,如果他為我工作,

唯予資生酬,我將只給他足夠維生的薪資,

其餘悉霸取。其餘的全部霸佔為己有。

[154]

令彼乏安樂,我要想辦法使他失去安樂,

恆常遇禍害。令他禍不單行,顛沛流離。

Ⅲ、結勸實修自他換

(Ⅰ)不修之過

我執於生死,在漫漫的生死長夜中,自我愛執的情結,

百般折損我。曾經不下千百次地陷害過我。

[155]

汝雖欲自利,意識啊!雖然你一心想追求自利,

然經無數劫,也經過無數億劫的努力,

遍歷大劬勞,更飽嘗了無盡的苦痛與艱辛,

執我唯增苦。但是,自我愛執只能使你更加痛苦而已。

(Ⅱ)修習之利

[156]

是故當盡心所以,你一定要認真去除自我愛執,

勤行眾生利。熱心投入利益一切眾生的菩薩行列。

牟尼無欺言,釋迦牟尼絕無欺人之言,

奉行必獲益。只要依教奉行,將來一定會獲得利益。

[157]

若汝自往昔如果你從無始以來,

素行利生事,一直都修習這種利他的菩薩行,

除獲正覺樂,那麼除了獲得佛陀究竟圓滿的安樂以外,

必不逢今苦。絕不可能像今天這麼煩惱和痛苦。

(Ⅲ)結勸實修

[158]

故汝於父母總之,就像雙親精卵聚合而成的受精卵,

一滴精血聚,可以被你執著為自己的身體一樣;

既可執為我,同樣,你也應該經常努力練習自他換,

於他亦當習。把其它的眾生當作自己一樣去愛護。

(4)實際修自他換之方式

Ⅰ、修習本身

(Ⅰ)利樂全與人

[159]

應為他密探;自他相換以後,我就該成為他人的密探了;

見己有何物,只要看見自己身上有任何別人需要的東西,

悉數盡盜取,立刻全部盜取過來,

以彼利眾生。拿它們來利益眾生。

[160]

我樂他不樂,如果我興高采烈而別人悶悶不樂,

我高他卑下,我高高在上而別人寒微卑屈,

利己不顧人,我只利益自己而不照顧別人,

何不反自妒?那麼為何不轉而嫉妒自己、關懷別人呢?

(Ⅱ)自甘卑下苦

[161]

吾當離安樂,因此,我要自動舍離安樂的享受,

甘代他人苦;心甘情願取代別人的痛苦;

時觀念起處,時時觀察自己一言一行的動機,

細察己過失。細細留意自己大大小小的過失。

[162]

他雖犯大過,雖然別人一時誤犯大錯,

欣然吾頂替;我也樂意默默承擔,以維護他人的清譽;

自過縱微小,如果自己有過錯,即使再微小,

眾前誠懺悔。我也要在眾人面前誠懇地請求寬恕。

[163]

顯揚他令譽,我要大大地宣揚別人的美名,

以此匿己名;藉此隱沒自己的聲譽;

役自如下仆,我要像役使下人一般地奴役自己,

勤謀眾人利。以便謀求眾多有情的利益。

[164]

此身過本多,我這污濁的身軀本來就充滿了無邊的罪過,

德寡奚足誇?暫時的少分功德有什麼值得大肆渲染的呢?

故當隱己德,所以我要儘力隱藏自己的德學,

莫令他人知。就連少數最親近的人都不讓他們知道。

(Ⅲ)結語

[165]

往昔為自利,總之,從前為了謀求一己的利益,

所行盡害他;我老是傷害無辜的眾生;

今為他謀利,而今為了謀求眾生的幸福,

願害悉歸我!就讓一切禍害都由我自己來承擔罷!

Ⅱ、其餘助行

(Ⅰ)制止狂妄行

[166]

莫令汝此身,修自他換時,行為不可再像過去一樣,

猛現頑強相,猛烈地表現出粗暴頑強的態度,

令如初嫁媳,應該像剛過門的少婦,

羞畏極謹慎。行動略帶羞澀而且小心翼翼。

[167]

堅持利他行,你一定要利益有情並且要堅持下去,

切莫傷眾生。不要再傷害眾生了。

妄動應制止,如果妄心蠢蠢欲動,你就制伏它;

逾矩當治罰。如果心念偏離正軌,你就處罰它。

(Ⅱ)調伏自利心

[168]

從已如是誨,心啊!雖然我已經像這樣忠告過你了,

汝猶不行善,如果你還不肯聽勸行善,一味我行我素,

眾過終歸汝,那麼未來的一切過失都將歸咎於你;

屆時唯受罰。到時候,你這自利的心只好接受處罰了。

[169]

昔時受汝制,從前我愚笨無能,完全被你控制著;

今日吾已覺。如今我已看清真相,不會再受你擺布了。

無論至何處,無論你走到天涯海角,只要被我發現了,

悉摧汝驕慢。我就要立刻消滅你這自私自利的驕慢心。

[170]

今當棄此念:現在,你應該要放棄這樣的想法:

尚享自權益。「我多少總還有點自求多福的權益吧!」

汝已售他人,因為我已經在自他換時把你賣給別人了,

莫哀應儘力!所以不要悲傷難過,儘力去服務眾生吧!

[171]

若吾稍放逸,如果我稍微不小心,

未施汝於眾,忘了把你布施給眾生,去為他們服務,

則汝定將我,那麼我一定會在不知不覺中,

販與諸獄卒。又被你出賣給地獄裡的牛鬼蛇神。

[172]

如是汝屢屢我曾經多次疏忽而像這樣被你出賣了,

棄我令久苦。並且因此長久淪落受苦。

今憶宿仇怨,如今撩起新仇舊恨,不禁氣憤填膺;

摧汝自利心!我一定要徹底消滅你這自私自利的心!

[173]

若汝欲自惜,如果你真想珍惜自己的幸福與安樂,

不應自愛執;那麼就不要再自己愛執自己了;

若汝欲自護,如果你真想保護自己免受痛苦,

則當常護他。那麼就要經常愛護他人。

(Ⅲ)制伏己身貪

[174]

汝愈獻殷殷這個不凈的六尺之軀,

護此不凈身,現在,你保護得愈周到,

彼愈趨退墮以後,它就會變得愈衰朽而脆弱;

衰朽極脆弱。愈來愈不堪承擔眾生的痛苦。

[175]

身弱欲愛增,身體衰朽了,可是慾望卻不斷地增加,

大地一切物,就算用這地球上的一切事物,

尚且不饜足;也滿足不了那強烈的慾望;

誰復愜彼欲?那麼還有誰能滿足它呢?

[176]

逐欲未得足,追求永遠不能滿足的慾望,

生惱復失意;只會帶來煩惱、失望和沮喪;

若人無所求,如果一個人對任何事物皆心無所求,

彼福無窮盡。那麼他福德的底限將沒有人能測知。

[177]

樂長身貪故,貪圖享受只會增長一個人對身體的貪慾,

莫令有機趁;所以不要給身體任何享樂的機會;

不執悅意物,只有不執著任何可愛事物的清凈心,

厥為真妙財。才是我們最珍貴可靠的財產。

[178]

可怖不凈身,這可怕、充滿污垢的不凈身軀,

不動待他牽,自己動彈不得,需要靠心氣來推動;

火化終成灰;而且死亡火化以後,就只剩下一堆骨灰。

何故執為我?何必執著這無用的髒東西為我呢?

[179]

無論生與死,不論是生前還是死後,

朽身何所為?這個破爛的機器對我有什麼用呢?

豈異木石等?它和木石等被動的無情物有何差別?

怎不除我慢?既無差別,為何不除身貪所引起的我執呢?

[180]

奉承此身故,為了屈從身見而侍奉這個身體,

無義集諸苦;我毫無意義地積聚了許多的苦惱;

於此似樹身,然而色身就像樹木一樣,既無情又無義,

何勞貪與瞋?我又何必為它而激起種種的愛恨呢?

[181]

細心極愛護,無論我怎樣細心地愛惜保護身體,

或棄鷲獸食,或者把它丟棄給鷲鷹等鳥獸去分食,

身既無貪瞋,它一點都無所謂;既不起貪也不生瞋。

何苦愛此身?既然如此,我又何苦貪著它呢?

[182]

何毀引身瞋?怎樣的毀謗才能促使身體瞋恨呢?

何贊令身喜?怎樣的讚美才能引發身體歡喜呢?

身既無所知,如果身體對於毀譽根本無動於衷,

殷勤何所為?那我又何必殷勤地去侍奉它呢?

[183]

若人喜我身,如果說,身雖無知,但它總是我的老相好;

所以只要有人喜歡它,他就是我的朋友。

則彼為吾友。然而,自他的色身本來就是平等無別的,

眾皆愛己身,而且所有的人都喜愛自己的身體,

何不愛眾生?那麼我為何不同樣去喜歡他們呢?

[184]

故應離貪執,因此,我不應該再貪愛自己的身體了,

為眾舍己身;我應當施捨自身以謀求眾生的利益。

此身雖多患,守護這個軀體的確容易引生許多過患,

善用如寶筏。但把它看成一艘渡越苦海的二利寶舟,好好地加以運用,仍然是有必要的。

四、結勉修三昧

[185]

愚行足堪厭,過去,幼稚的放逸行為我已經厭倦了。

今當隨聖賢;今後,我要追隨諸佛菩薩自覺覺他的後塵;

憶教不放逸,牢記聖教,一心精進,絕不放逸,

奮退昏與眠。努力擊退昏沉和睡眠。

[186]

如佛大悲子,我要像大慈大悲的菩薩一樣,

安忍所當行;吃苦耐勞,努力增長三無漏學;

若不恆勤修,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地認真修行,

何日得出苦?何時才能使自他脫離痛苦的深淵呢?

[187]

為除諸障故,總之,為了消除成佛道上的煩惱和習氣,

回心避邪途;我要完全迴避一切貪瞋和掉散等惡習;

並於正所緣,更要依止一種最恰當的所緣境,

恆常修三昧。經常專心致志地修習三摩地。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所有聽聞的諸位法師大德、居士菩薩們身心安泰,修行無礙,道業精進,早證菩提,早日成佛,早日來度眾生。

如果您認為此公眾號的學習內容對您有幫助,能讓更多的同修一起追隨佛陀學習正法,以戒為師,樹立正知正見,歡 迎 轉 載 自 利 利 他!

轉 發 分 享 功 德 無 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護法堂 的精彩文章:

TAG:般若護法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