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元功源流之探究

太極元功源流之探究

太極元功是一種古老的武術,它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

我們的遠古祖先在狩豬等生產活動中,逐漸積累了拳打、腳踢等徒手以及劈、砍、刺等器械的原始攻守技能,形成了武術技術基礎。發展到氏族社會,部落之間經常發生爭戰。在戰場上搏鬥的經驗也開始得到不斷得到總結,比較成功的一擊、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傳授、習練著,於是,原始的元功逐漸形成。

原始直到相當長的時間內,武術都沒有套路。直到商周時期,為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才產生了簡單的集體表演的「武舞」。春秋戰國以後,諸侯爭霸,都很重視技術在戰場中的運用。於是通過「角試」來選拔武才。秦漢以後,盛行角力、擊劍,又出現了劍舞、刀舞、力舞等,雖具娛樂性,可以說這是套路的雛形。

關於最早說明徒手武術的「拳」字,是在《詩經》中,其描述為「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最早說明拳術的語言文字,在商周時期多稱為「手搏」,在春秋戰國時期,則稱技擊。直到漢代,才出現了觀賞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如沐猴舞和五禽戲等。這些都屬於早期的象形拳術。拳術套路興起於宋代,興盛於明清時期。明清時期出現了較多的武術研究家和拳法論著,如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王宗岳的《太極拳經》、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等等等。

而「武術」一詞,始見於《文選》南宋朝延年《皇太子釋奠會作》詩中的「偃閉武術,闡揚文令」。此處所謂武術,泛指軍事武藝。從清代中期開始,使用「武術」一詞。中華民國時期稱為「國術」。1949年10月1日以後,中國武術界又沿用為「武術」。中華武術的本質屬性也於198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武術學術專題研討會」上定義為: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鬥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無論怎樣變化,都改變不了中華武術是從「搏」擊發展到「技」擊,再從「技擊」發展到「武藝」這樣的歷史。而從「武藝」發展到「武術」,又經歷了1600多年的演變過程。

太極元功的演化過程與中華武術的發展變化過程相似,是從實戰中總結得來的一個一個的動作開始,再分析歸納研究出一個一個組合的攻防招式,從而逐漸形成一個比較完善成熟的中華武術流派。

1、太極元功及其現狀

「太極元功」,其中「太極」,這是中國人都知道的道教或道家語言。「太極」一說最早出自《莊子》,而「太極圖」據說是五代至宋初道士陳摶所傳。史書記載,陳摶曾將《先天圖》、《太極圖》、《河圖》、《洛書》等學說傳給學生,學生又代代相傳。及至傳到了周敦頤,周即寫下了《太極圖說》加以解釋。元功,其中「元」包含「頭、首、始、大、基本」等意義,「功」包含「成就、成效、本領、能耐」,那麼綜合其意,「元功」就表達了「基本功」和「單個技擊動作」的意義。為此,「太極元功」本是道教的武藝,其中包含道教「太極圖」的意義。儘管歷代太極元功的傳人沒有明確地表達出「太極圖」的意義,但是在運用「太極元功」的單操式進行進招和拆招的對練時,已經明確地表現出「陰陽五行八卦」的意義。

目前,國內存在的主要太極元功流派有四支。其一為王越群太極元功,其二為吉林市太極元功,其三為河北趙北口太極元功,其四為仁祥法師根據太極元功單操式編排的「圓功禪拳」。其中河北趙北口太極元功及其套路已經失傳了大部分,僅剩下二三十個比較原始的單操式,圓功禪拳又是來源於吉林市太極元功,為此,我們先以王越群太極元功和吉林市太極元功為主進行探討。

1-1王越群太極元功

據我們調查研究,在明代以前沒有什麼武術品種稱為太極。自從全真道道長張三丰在明初創立武當派以後,才有了太極拳的稱謂。不過,因為後來的道人為了神化祖師爺,神化其拳,不禁為祖師爺穿上了神秘的外衣,為太極拳套上神秘的桎梏。把武當山太極拳搞得神乎其神。其實,武當山太極拳來自於民間古老的元功。最早的武術沒有套路,只有一個一個的樁功和單式,一對一對的攻防對練。為此,最早的武術動作被稱為元功。那麼,太極元功始於何時呢?

據可查的資料表明,早在清初就有人擅長「太極元功」。

胥以謙先生,1891年生於江蘇省南通縣石港鎮,卒於1979年。1906年,胥以謙拜王越群太極元功第六代傳人李學群為師,經六載,學得王氏太極元功四十餘手。1932年秋,胥前往南京中央國術館受教。翌年舉行第二屆國術國考,參加抽籤比擂,他以出色的王家手擊敗雲南武師,畢業後留國術館編審處工作。經三載反覆推敲,他數易其稿,先後編有《八極拳》、《對舞三才劍》、《太極元功》等教材。1936年,胥以謙著《穿拏拳》一書,時任國民黨主席林森親自題寫書名,由商務印書館初版,後於2002年台灣逸文出版社再版。

在其所著《穿拏拳》一書里,記述了太極元功之源流:「王越群,字燕舟,清乾隆時居江蘇南通。邑人以其身體侏儒,戲以鬼兒呼之,王亦因以自名。少時受凌於惡少,憤而走魯,求師學藝。後至豫習神功呼吸於少林僧人。越數年學成旋里,惡少復押之不能逞,更集數十人持竿環攻之,王殊暇逸,俟其近略一揮而竿紛紛墜,始知王已習技有武矣。王韜光養晦,絕不以武自炫。其所練太極元功共計八套大拳:一.『天火同人』、二.『穿閃神化』、三.『抖手神化』、四.『伏手神化』、五.『分身神化』、六.『手出神化』、七.『左右神化』、八.『生生神化』。更將上列八套簡練揣摩,精益求精,分成八模,六十四手。1945年起,眾與師徐祥禧跟隨先師僅習得太極元功四十餘手,『天火同人』一套。餘下均已失傳。穿拏拳、進出拳,從時間上晚於太極元功,是太極元功第二代傳人沙明,字大川,南通石港人氏所創。其套路手法大都取法太極元功。短小精幹,變化莫測,深得元功之理,故稱沙氏穿拏、進出拳。《穿拏拳》由先師編輯成書,業已出版(1934年編1936年商務印書館版)。進出拳原為對練,惜其對練下勢已失傳。又《穿拏拳》類『穿閃神化』,進出拳類『出手神化』,先師在授拳時習慣將其還原於太極元功,並列在『天火同人』之後,合稱三大功夫手面。」

王越群太極元功有句傳人皆知的口碑,即「元功寒雞步,神化六十四」。

依據其口碑和胥先生所言,我們可以知道,王越群先生是從河南僧人那裡學得神功呼吸和八模,依據元功寒雞步一種步法,創編出八套大拳,六十四手。

儘管王越群先生是從河南少林僧人那裡學得的太極元功,但是,查其功,究其名,算其實,都可以證明「太極元功」是中國道教武術,它是根據太極圖說、易經八卦等原理和實戰經驗教訓的總結,依據「天火同人」陰陽八卦道理,依據師父傳授的八模(模範的元功),創編出來的八套、每套八手,合計六十四手神化拳。正如王越群太極元功口碑所言:「元功寒雞步,神化六十四」。

本段關鍵詞是神功呼吸、寒雞步、八模、八套、天火同人。需要解釋的是「模」、「套」和「天火同人」三個詞。

模,《説文解字》中解釋為,模,法也。從木,莫聲。模,使造器規格化的框框。字形採用「木」作邊旁,「莫」是聲旁。模為多音字,一讀Mú,二讀Mó。在太極元功中,「模」讀Mú,將其本義「使造器規範化的模具」,引申為「神化各種招式的依據」。若讀Mó,其義應該引申為「神化各種招式的標準、示範性組合動作」

套,是會意字。其上部是『大』,下部是『長』字的變體。其本義為套馬索。引申義為罩在外面的東西。在太極元功中,即指可以搭配成一個組合的進招(攻式)和化招(守式),原始為一進(攻)一化(守)為一套,由於逐漸形成連續多組動作,又稱多組合的套為「趟」。後來,又稱一個來回趟為路。

易經六十四卦第13卦為「同人、天火同人」,卦象為乾上離下。其九四釋義:乘其墉,弗克攻,吉。在太極元功第一大組合拳里的大意是:上動體克用主吉,下動用克體主凶,出手不成要避免損失。給出技擊大致方法,其餘靠自己機動。

1-2吉林市太極元功

1934年至1941年,吉林市太極元功首傳人張柯寬先師在吉林市共傳授了兩期太極元功,先後收授了常晉卿、常寶玉、常寶珍、韓蔭薄等近十人。1966年以前,常家三位傳人依照祖師爺定下的規矩,秘密傳授太極元功。韓蔭薄先生在1950年以前,曾與張雨、王壽三、王鳴岐等人進行過秘密交流,1950年至1968年11月前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韓先生是否傳授過太極元功。1968年11月,韓先生被遣返吉林市,才開始免費收徒,傳授原始太極元功七十六式和十二形。1979年,常家傳人開始公開免費收徒,傳播太極元功。

1-2-1太極元功老五套

吉林市太極元功的首傳人姓張,名柯寬,約1866年生於河北省保定白洋淀東趙北口。自幼與表兄陳寶珂一起拜京津四李之一的快手李殿榮為師,學習太極元功。因其幼年家境衰落,生活貧苦,又滿頭禿瘡,其形象不受歡迎,未得師傅真傳。又因經常為師兄弟嘲笑欺負,一怒而去。張用近二十年時間,先後從師學過劈掛、螳螂、形意、彈腿、太極等近十門武藝。後向陳寶珂師兄求教,繼續學習太極元功。陳寶珂為張的姑表至親,無法推辭,乃教之。學成後又被李師收回教練數載,盡得其傳。因其以捕魚為生,武林人即稱之「魚鷹張」。清朝末年,身懷絕技的魚鷹張去投新軍,卻因故未成,後來闖關東落腳于吉林市,以捕魚為業。最初的幾年,魚鷹張的日常生活經常處於衣食無著的狀態。後來,他的功夫被吉林市西關常家肉鋪兩位老闆的兒子發現,就被兩位老闆接到常家肉鋪吃住。常家肉鋪的兩位老闆讓自己的兒子寶玉、寶珍及其啟蒙拳師常振山的兒子晉卿跪拜魚鷹張為師,命他們事之如父。張深感常家人禮遇之恩,盡其所學,悉數傳之。常氏寶玉、寶珍兄弟深感師恩,又把恩師妻兒也接來吉林市落戶。致使太極元功得以在吉林市生根。

太極元功有六種步法,108個單操式,12形。108個單操式和12形根據六種步法分成六步功法,每步功法各有16式,再加4象,又稱4形。每個單操式既可作為樁法,又可以接連成套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吉林市太極元功的套路一共有五套,是幾輩師爺依據自身條件及實戰經驗教訓編排出來的,俗稱「老五套」。因為十年動亂期間,吉林市太極元功傳人停止了練習。直至1976年以後,其傳人才進行整理,基本上恢復了老五套。按照老五套形成的次序,分別為十式、三十式、六十八式、四十七式和六十四式。

其一、基礎十式

1摸魚式 2抱球 3柔球四門 4四大名山(十古二郎擔山) 5霸王舉鼎(十古楚霸王項羽力舉千斤鼎) 6四大名山 7霸王舉鼎 8穿心掌 9燕子抄食 10收式

其二、三十式

1外樁腿 2蹬腳 3抄手 4虎抱頭 5白鶴亮翅 6蹬腳 7拼肘 8回身四大並肩王(十古鄭子明一字並肩王) 9扶手撩陰(2) 10坐手 11對背(右)(十古推背圖)12平步陰陽掌 13坐手 14對背(左)十五撥楞鼓(2)(十古老少子) 16還陽手(纏腰蛇)17玉女穿梭四門(十古織女織出滿天雲霞) 18上步捋手 19回身捋手 20穿袖 21雙摟手 22青龍擺尾 23撥雲見日 24海底撈月 25天邊送月 26回頭望月 27穿心掌 28倒拽犁 29攬雀尾 30合太極。

其三、六十八式

1摩雲手(3) 2挑手(2) 3合肘(3) 4海底針(柳穿魚) 5挑手 6扶手 7二龍吐須 8拚肘 9粘手 10左右羊形 11回身風擺荷葉 12穿袖(2) 13纏袖 14抄手 15雙摟手 16青龍擺尾 17粘手 18扶手 19開手 20挑手 21倒攆猴(2) 22縮肘 23十字腿 24坐疆(2) 25抄手 26金雞抖翅 27十字手 28雲手(2) 29十字手 30鷂子穿林(3) 31金雞獨立 32勾撐 33金雞獨立 34勾撐 35裹式 36榻手 37錯掌 38榻手 39疊掌 40彎弓射虎 41二龍吐須 42玉貓當堂坐 43蹬腳 44轉身蹬腳 45提籃(2)(十古韓湘子花籃) 46外椿腿 47雲手(3) 48貓洗臉 49虎形 50上步雙掌 51退步雙掌(2) 52雙挑手 53老媽拐線(二) 54虎朴子(3) 55抄手 56虎撲子 57蓋花掌 58靠山 59鷂子翻身 60蓋花掌 61靠山 62拈手四門 63雙摟手 64青龍擺尾 65回身劈掌 66穿袖(3) 67魚背式 68收式

其四、四十七式

1無極式 2龍形劃手 3枯樹盤根 4扶手 5掖肘 6白猿獻手(2) 7捧桃 8白猿獻桃(十古小白猿捧桃上壽) 9虎形 10搬攔捶 11雙裹手 12通臂捶 13下砸捶 14偷捶 15扶手 16枯樹盤根 17扶手 18掖肘 19逛肘 20十字手(十古東方朔) 21蹬腳 22魁星式 23迎面肘 24蹬腳 25魁星式 26迎面肘 27蹬腳 28魁星式 29迎面肘 30四門蹬腳 31回身單榻手 32扶手 33手揮琵琶 34轉肘 35手揮琵琶 36抄手 37盤肘 38頂肘 39斜飛 40混元一氣(2) 41混元雙掌 42拼肘 43粘手(2)44螺絲盤肘(2) 45頂心肘 46回身虎抱頭雙掌

47收式

其五、六十四式

1龍形 2雙托掌 3右榻手 4攬雀尾 5左榻手 6攬雀尾 7雙挑手 8穿心掌 9補手 10雲手雙掌(3) 11巧女紉針(2) 12退步紉針(3) 13掙肘(鐵牛耕地) 14架肘 15滾肘 16打虎式 17金絲纏腕 18打虎式 19挑打(跳步單撞掌) 20上步坐手 21縮肘坐疆(3) 22回身攬雀尾 23白鶴亮翅 24開弓(雙合肘) 25劃手撩陰 26栽捶 27回身馬克槽 28攬雀尾 29進步紉針(2) 30抱合 31磨轉棋不轉 32千金墜地 33化手 34懶龍翻身(2) 35扶手 36撐腿 37雲手(2) 38上步雙掌 39單鞭(3) 40錯掌 41紉針坐疆 42單鞭 43錯掌 44紉針坐疆 45單鞭 46錯掌 47紉針坐疆 48野馬分鬃(2) 49回身疊手 50單撞掌 51順風扯旗 52插花手 53坐手 54卧魚(十古王祥卧冰求魚)55通天掌 56撐旗手 57肘底平錘 58劃手 59風擺荷葉 60撲面掌 61扇通臂 62觀捶 63狸貓倒上樹 64收式。

1-2-2仁祥法師(韓蔭薄)保留的陳公爺的三步60個單操式和十二形

仁祥法師,即韓蔭薄,是張柯寬老師嫡傳弟子。他學完完整的陳公爺傳給李殿榮的太極元功三步48個單操式和12形,12形在各步單操式中化為12象(相)。其具體內容如下:

樁子步20手

1樁子步2摸魚式3攆手4風擺荷葉5順風掃雪6大手大腳7雙過手8白猿獻果9蓋花巴掌10單換手11旱地行舟12手揮琵琶13雙化手14虎撲15前蹬16側蹬17狸貓上樹18狗掀門帘19順風扯旗20順手牽羊

龍盤柱步20手

21搖身錘22進步摘茄23二郎擔山24抱球25揉球26誑球27老媽子拐線28蝴蝶手29貓洗臉30照手31順水投井32搖櫓式33野馬分鬃34玉女串梭35跳步截腳36撥浪鼓37口中出拳38懶驢坐綱39雲手40龍形

陰陽魚步20手

41抖丹42叫丹43撣手44青龍探爪45迎面照鏡46小鬼叫門47大西瓜、一氣貫通48順步撩衣49袖箭腿50縮小綿軟巧51靠山52踩旗背53牛形54穿掌55切掌56叉掌57黃鶯掐嗉58霸王摘盔59葉底摘桃60拉麵腿

12形

熊形、馬形、虎形、龍形、鶴形、燕形、鷂形、鷹形、猴形、蛇形、羊形、雞形

1-2-3仁祥法師的圓功禪拳74

1樁子步2踩畦背3盤步4摸魚式5雲手6單化手7雙化手8搏化手9風擺荷葉

10順風掃雪11張雷手12探掌13攆手14老媽拐線15金絲纏腕16單虎撲

17雙虎撲18降肘19單鞭20順手投井21托塔式22陰陽魚23旱地行舟24轉身雲手25抱球26揉球27挺球28三環奪月29狗掀門帘30蹬腳31單擺蓮32雙擺蓮33大捋34二郎擔山35渾元一氣36雙風貫耳37懶驢坐韁38蓋花巴掌39十字劫腳40倒攆猴41靠山42搖櫓式43順風扯旗44搖背翻掌45大手大腳46玉女穿梭47老萊子搖鼓48雙過手49掩手50撣手51照手52大西瓜一氣貫通

53雄師抖毛54順手扯茄55攏魚上岸56縮小綿軟巧57白猿獻果58海底撈月

59螳螂手60貓洗臉61順手牽羊62餓虎撲食63蛟龍擺尾64熊形65駿馬抱槽66蹶羊擺尾67猴捅馬蜂窩68雄雞蹬翅69怪蟒出洞70白鶴亮翅71鷂子穿林

72燕子抄水食73餓鷹撲食74收勢

據仁祥法師生前所說,他和幾位師兄弟向張柯寬先師學藝,是在1938年底。先師已經有72歲了。他老人家教會了他們76個單操式和12形及其用法,就到了1941年,老人家患病卧在炕上。不久就去世了。去世前還在叨咕著,為沒有教完其藝而感到遺憾。老人家還提到了所教功夫中,最常用的是摸雲手、化手、滑步過手,他年輕時最拿手的功夫除去太極元功用法、陰陽魚,還有鯉魚打挺、烏龍絞柱、撲地龍……。可是,除了陳公爺的三步60式,其餘的16個單操式究竟屬於華里的滑步,還是薛六的虎步,還是董海川的龍行步,沒有說明白,他老人家就去世了。

1-3、太極元功各支派的同異

在前面所述的太極元功各支派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我們認真將其同與異羅列出來並且加以比較,就不難看出她們是來自同一祖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武術。

在這裡,我們首先說明,吉林市太極元功各支派的祖師均為魚鷹張。出現「同」應該是大勢,在此暫且不論。我們將其論證的重點放在王越群太極元功和吉林市太極元功的論述上面。

1-3-1、王越群太極元功和吉林市太極元功的相同之處

八十年代初,在全國民族傳統體育觀摩交流大會上,江蘇王越群太極元功傳人和吉林市太極元功傳人都表演了各自的武術套路。但是,因為各自的武術動作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所以兩派傳人互不相認,互不相理。儘管有人試圖打破各自的界限,可是直到現在,仍然處於「武藝信息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

儘管不相往來,但是,有識之士通過調查研究,認為這種情況是由於舊社會武林中的門派觀念、保守以至留一手等等陳規陋習,致使許多武術招式、技擊方法乃至歷史文化資料等等,流傳得不完整甚至失傳而造成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有關部門積極組織全國有關人士進行武術發掘整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遺留了相當多的問題。太極元功一門就是眾多的遺留相當多的問題的重要門派之一。我們通過比較鑒別,依據歷代祖師爺傳下來的口碑資料,仍然可以看出兩支太極元功傳人應該是一家人。

1935年至1937年,吉林市太極元功的首傳人張柯寬先生就曾經與河北同鄉吉林市北山國術社社首楊峻峰以及董海川八卦掌第四代傳人李振平、楊峻峰之子楊鉞等三人,談過太極元功。據張先生介紹,他的師爺是陳公爺,在民間就會太極元功48式和12形,在道光初年入宮成為大內高手,進宮後又學會了宮廷秘術,成為皇宮裡的教頭。道光年間,陳公爺又先後引薦了華里(蒙古姓為木華黎)和薛六擔任宮外教頭。最後引薦董海川入四王府當太監,四王登基後,董海川又轉入肅王府,人稱董公公、董老公。華里擅長太極元功滑步極其單操式和山神棍(另一說為七星桿);薛六擅長太極元功虎步及其單操式式和大槍,武林人稱「神槍薛六」;董海川擅長龍行步及其單操式式和陰陽魚(即後來的陰陽鉞)。

太極元功是根據各種步法和各種技擊方法變化出來的,每一種步法都由多種不同的招式組成。從張先生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知道,太極元功是根據多種步法和幾種基本技擊方法演化出來的競技武術,每一種步法都相應地組合了二十種左右的單操式。

根據每一種步法組合起若干個單操式的方式方法,我們把江蘇南通和吉林市的太極元功進行了比較,發現了相同之處。首先看王越群太極元功(以下簡稱王家功)。

其一,王越群先生經過數年學成的是競技武術,在實戰中是隨機應變地運用單操式。

胥以謙先生在其所著《穿拏拳》一書里,清楚地交代了王家功之源流:「王越群,字燕舟,清乾隆時居江蘇南通」,因為在家鄉飽受惡少們的欺負,才外出學武藝。王越群太極元功是在清乾隆年間學得的是古老的競技武術,以至「越數年學成旋里,惡少復押之不能逞,更集數十人持竿環攻之,王殊暇逸,俟其近略一揮而竿紛紛墜,始知王已習技有武矣」。

閱讀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知道王越群先師是經過數年才學成太極元功,學成後回到家鄉,家鄉那些欺負過他的數十個惡少持竿把他圍起來攻擊,他卻等到他們接近自己再動手把他們一一制服,而且從「俟其近略一揮」可以看出王先生用的動作既少又簡捷。足見,王越群運用的是單操式進行實戰,其實戰功夫十分精湛。

其二,王越群先生學成的武藝除了「神功呼吸」,還包括「八模」。

《穿拏拳》一書還記述了:「其所練太極元功共計八套大拳:一.『天火同人』、二.『穿閃神化』、三.『抖手神化』、四.『伏手神化』、五.『分身神化』、六.『手出神化』、七.『左右神化』、八.『生生神化』。更將上列八套簡練揣摩,精益求精,分成八模,六十四手」。

閱讀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知道其所學武藝包括「神功呼吸」和「八模」,以及根據「神功呼吸」和「八模」神化出來的「六十四手」。

其三,王家功是依據一種步法,即「寒雞步」,還有「八模」來神化出六十四手的。

王家功傳人從王越群先生開始,就有一句流傳至今的口訣,即「元功寒雞步,神化六十四」。認真閱讀這一口訣,我們不難得知,王越群先生依據寒雞步一種步法,再加上「八模」,神化出八套基本功防技法,進而每套編排出八手,合計八八六十四手。

再看吉林市太極元功(以下簡稱吉林功)。

其一,吉林功內容包括樁功、步法、單操式、盤架子、單操法、龍行、轉走對練、散手對練(含一人對多人)。

1、樁功。樁功就其外形而言可分無極樁和形式樁兩種。

無極樁主煉先天元氣,識神退位,元神用事。以靜功為主,可結合坐、卧功進行修鍊。其修鍊程序是:初乘神以氣為歸依,中乘氣以神為歸依,上乘神氣和合歸於一,即道。

形式樁可分十二形樁、單操法樁和專修功樁。以煉混元氣為主,並注重調整優化骨骼框架結構。其練法分站樁、動樁和行樁三種練法。站以養氣,動以鍊氣,行以體用。就其整體樁功而言,又可分為動功,意動功和自發動功。動功和意動功一般體現在形式樁上。自發動功和意發動功一般體現在無極樁上。

2、步法。包括樁子步、龍盤柱步、陰陽魚步、滑步、虎步、龍行步等多種步法。根據每一種步法、四象(相)及其數種基本攻防技法,演化出每一套實戰動作組合。目前流傳下來的有樁子步、龍盤柱步、陰陽魚步等三種步法及其配套單操式六十個。另外有十六個單操式以及部分十二形依據何種步法,卻沒有流傳下來。

3、單操式。原有單操式合計一百另八個和十二形。目前流傳下來的、保持原樣者有韓家的七十六個單操式和十二形。

1976年以後,常家傳人挖掘整理出合計一百二十個以上單操式。

4、盤架子,即單操式來回趟。盤架子是運行一種步法和一種單操式,練習一個來回,是內氣、外形、功力、技擊、勁路等全部功夫的融合。是以「陰陽相濟,互為其根」為指導思想,以「松、靜、柔、順、中、合、圓、空」為心法並正融匯貫通,用以指導每招每勢。太極元功不僅外形獨特,而且內功也追求煉意、鍊氣、煉骨骼結構和技擊之術,這是太極元功的精華。在練習過程中,要注重內功的增長和技擊能力的提高,達到「知己知彼、懂勁」的目標。

5、單操用法。就是在練習單操式和盤架子的基礎上,練習單操式的形神兼備、單操式之間的順遂轉化,在達到形神兼備、順遂轉化的基礎上,再逐勢操練攻防技術,如拆招、破招、接手、喂手、推手,導手,用法,變化等等。

在練習中,可以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性格愛好和所追求的目標,選出適用於己的招式,進行專項強化修鍊,同時還可以編排出實用多種單操式組合套路

6、龍行步。在左右(即兩門)行步出手的基礎上,練習前後左右(即四門)行步出手;在前後左右行步出手的基礎上,再練習應和八卦方位(既八門)的行步出手,最終達到隨心所欲行步出手的境地。在盤架子和套路練得純熟的基礎上,以步行圓、手劃圓、身運圓為綱,自己擬投假敵,隨假敵之變化用太極元功招勢接擊,不受原套路限制。這是一種接近實戰的自我訓練。

7、轉走(多用龍行步和滑步)對練。是進一步提高接手、出手及其應變能力的技擊訓練。兩人對練四門轉走,當接上手時一方進擊,一方防中有進,雙方隨勢變招演化,直至一方失利為一個回合。然後重新轉走接手進行第二個回合。其要點是:(1)沒有固定套路,在轉走中見招打招,就勢打式。(2)只准用太極元功的招勢,不準摻雜外門手法。(3)開始可慢、輕演練,逐步加快速度和勁力,以求熟中生巧,巧中升華之進境。

8、散手對練(含一人對多人)。即實戰演習。不受套路、招勢以及是否本門手法的限制。既是對自己掌握太極元功的理、法、術、功的全面檢驗,又是理、法、術、功合一,得到進一步升華所必須經過的練習過程。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王家功和吉林功的相同之處。

其一,名稱相同,都叫太極元功。

其二,其原理、方式和方法相同。王家功依據的是易經八卦五行之道理,運用「神功呼吸」和「八模」,依據寒雞步來相應地組合單操式,編排出八組六十四手。吉林功也是依據易經八卦五行(四門轉走、八門五行)之道理,融合內氣及外形,運用幾種實用攻防技法,依據樁子步等數種步法來相應地組合單操式,進行盤架子等一系列訓練,合計融合了一百二十多個單操式。在陳公爺進宮之前,已經由幾輩師爺編排出來老五套實用套路。

其三,兩家傳人都沒有把先師們傳授的武藝流傳下來。王家功傳人只保留住了一種步法及依據步法融合的少量單操式而成就的一套「王家拳」;吉林功傳人也只保留住了三種步法及依據步法融合的多組合單操式。

1-3-2、王家功和吉林功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

通過全國觀摩交流大會,王家功和吉林功兩家傳人看到其動作大不相同,多寡懸殊,即認定雖然都叫「太極元功」,卻不是一家。從此,再沒有認真進行調查研究,找出都叫「太極元功」,為什麼不同的原因。

我們從現有資料來進行分析,發現兩家功的不同之處。

其一,年代不同。王家功是在乾隆初年從河南學得,吉林功是在道光年間由陳公爺帶藝入宮。

其二,首傳師祖及其身份不同。王家功最早可以知道的首傳師祖是河南少林僧人,吉林功最早可以知道的首傳師祖是陳公爺,原來應該是道教武術的俗家弟子,入宮後是太監(公公,老公,弟子尊稱公爺)。

其三,元功數量及其技法多寡不同。王家功神功呼吸、一種步法、八模和六十四手,吉林功不但有多種樁功(包括類似神功呼吸的內氣修鍊)、三種步法、一百二十多個單操式,還有盤架子、單操法、龍行步、轉走對練、散手對練(含一人對多人)多種技法。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兩家的不同是由於在太極元功的傳播發展的過程中,經歷過歷史的發展、社會的變故、人為的改變等等原因所造成的。

其一,王越群是在清朝乾隆初年來到河南,從少林僧人學得太極元功。而陳公爺入宮時已經是道光年間。即便算他老人家入宮時正當年,也就是中年,學得太極元功是在嘉慶或更早的年間,也比王越群晚了至少幾十年。但是,無論是早還是晚,這與所學都是太極元功沒有多大的影響,而對其所學單操式、習慣、技法等等會有所影響。從歷史發展變化的角度來看,時間的早晚以及技藝的差異,不能說明王家功和吉林功不是一派「太極元功」。

其二,從「太極元功」名稱中的「太極」來說,應該是道教武術。從少林僧人學來的,少林僧人怎麼會道教武術?解決這個問題不難,因為中華武術即便存在著門派、保守等等觀念,但是,這些觀念從來沒有阻止得了有識之士之間的互相交流與互相學習。在有識之士中,少林寺僧人表現得尤為顯著。華博在他編著的《中國世界武術文化》(時事出版社,2007/3)里證明,少林武術是中國少林寺僧眾弟子們在長期修禪、修道、健身和自衛的實踐中創立的,它廣納了中國各武術流派之精華。少林高僧經常到各地邀請武林高手到寺傳授拳法、棍法,發展少林武功。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就曾到少林寺傳授棍術,少林寺實際上成了一個有名的群英會武場所。少林寺博採百家,吸收各派武藝,逐步發展成為包括有馬戰、步戰、輕功、氣功、徒手以及各種器械等許多種套路的最大武術流派之一。為此,少林僧人會道教武術太極元功,不足為奇。

另外,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以後就有詔告,認為禪與全真自私,在推翻元朝統治過程中沒有出力,甚至得到元朝統治者的推崇。為此,對幫助過朱元璋打天下的正一教恩寵倍加,讓正一教的天師掌管天下道教。於是,全真教遭到排擠,一些道士不得不改換身份。其中轉入佛門,到少林寺出家者,不乏武道。為了不忘根本,不改其藝本名「太極元功」,也在情理之中。

其三,儘管兩家元功數量及其技法多寡不同,但是,從王家功依據一種步法、八模來神化出六十四手,吉林功依據六種步法、基本攻防技法融合了一百二十多個單操式來看,兩家武藝都符合太極元功的創編方式及方法,只不過融合的動作,流傳下來的單操式和技法不盡相同而已。

另外,因為有滑步、虎步和龍行步三種步法融合的部分單操式失傳,所以造成了吉林功中的少數單操式不知是依據何種步法而來。我們只能根據前輩們的口碑來作調查研究。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王越群太極元功和吉林市太極元功本為一家。

另外,我們按照太極元功的創編的方式方法,還有老一輩人的口碑,對太極元功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認為其中的八卦掌和蒙古滑步拳兩個拳種與太極元功屬於一門武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胡可帶倆兒子現身機場!安吉小魚兒機場撒歡「打太極」!
太極拳是樸素的筋骨訓練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