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麼「懲罰」,才能在不傷害親子關係的同時又達到改錯的效果?

怎麼「懲罰」,才能在不傷害親子關係的同時又達到改錯的效果?

GIF

GIF

一大清早,我就聽到同事珍姐打電話給營業廳,諮詢話費欠費的事,掛了電話又嘀嘀咕咕的小聲咒罵,神情很是鬱悶沮喪。一問才知道,原來珍姐的兒子偷偷玩遊戲,導致手機欠費了,問題是她昨天才因為欠費充了話費的,到晚上又被兒子花光了,珍姐氣得眼淚都要掉出來了。

我們一幫同事都幫她出主意。

同事A說:「沒收他的手機。」珍姐說:「不行啊,他要用手機做作業,現在流行自媒體教學。」

同事B說:「那就卸掉他手機里的遊戲,不讓他玩。」珍姐說:「卸了他還會裝,根本沒用。」

同事C說:「陪他做作業,做完作業沒收手機。」珍姐說:「人家說了,要留私人空間給他,做作業不能在他旁邊。」

我算是看出來了,珍姐不想做惡人,她期望兒子能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進而改正。但是,說實話,誰願意放棄自己喜歡的事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還是要靠父母幫忙掌舵的。

如果小孩犯了錯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他會認為自己犯錯沒有成本,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他會越走越偏,最終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親子關係更加變得劍張弩拔。

受「快樂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父母崇尚讓孩子自由發展、快樂成長。但「快樂教育」不是溺愛,不是一味的遷就和縱容孩子,我們必須讓孩子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為,承擔犯錯的後果,並且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也認為:教育應狠一點,懲罰孩子也是一種教育。

我自己也曾有一段時間進入了這樣的誤區,擔心懲罰會讓傷了親子關係。所以,每次兒子犯錯了,我只要他道歉就行了,從來沒有實質性的懲罰。

於是乎,我們家的場景變成這樣了。

兒子不小心打翻飯碗了,我說沒關係,下次注意就好了。

接下來,兒子拿他的玩具水槍茲了我一身水,然後輕飄飄的丟下一句:「對不起,媽媽」,留我一個人在風中凌亂。

再後來,兒子變本加厲,他無視我辛苦收拾乾淨的房間,把書全部搬下書架;把玩具丟得滿地都是,還一副理所當然歸我再收拾乾淨的樣子。

現在的專家都宣揚要正面管教,不要傷害了孩子脆弱的心靈,讓孩子自由成長。於是,我們照本宣科,斷章取義,認為懲罰孩子的父母都是魔鬼,於是父母威嚴掃地,淪落到被孩子騎到頭上作威作福,還不敢吱一聲。

我開始懷疑,不懲罰孩子憑什麼會改正?單靠愛和感化真的能讓孩子知道錯誤承擔責任嗎?

孟子三千多年前已經提到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況且,人性中的有些弱點,僅僅靠讚美和鼓勵是沒辦法克服的。

所以規矩是要立的。但是很多人的是非觀非常的極端,你說不能罰,我就做「佛系」父母;你說能罰,我就把孩子往死里打,怎麼解氣怎麼罰,嚴重兩極分化。

沒有緣由的懲罰孩子,或者沒有方法的懲罰孩子,會讓親子關係不再親密,甚至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我認識一位大姐,大姐無意中跟我說過,她從來不打她家女兒,每次女兒犯錯哭鬧,就把她推到門外,她們當時住的是那種四合院子,鄰居間低頭不見抬頭見,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大姐無比得意的告訴我,只要她把女兒推到門外,她就不會鬧了,因為所有的鄰居都會笑話她。

我問大姐:「你跟你女兒關係怎麼樣?」大姐神采飛揚的臉瞬間黯淡下來:「她跟我不親,在家就是個悶葫蘆,什麼都不跟我說,有時把她逼急了,她就說她心理有問題,你說小孩子家家,有什麼心理問題,凈亂說話!」。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大姐,我也不確定她女兒有沒有心理問題,但能肯定的是,她們的親子關係肯定有問題。

我一直覺得,父母氣急敗壞打罵孩子,是無能的一種表現,也是父母修為不夠的表現。(汗顏~我有時也會很生氣、很無能啊。

我們要尊重孩子,錯的是他做的那件事,而不是他這個人,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犯錯而否定他這個人。但是不打不罵,我們要怎麼懲罰孩子呢?

第一,承擔犯錯的後果。

大部分的父母認為孩子犯錯以後,打罵他會讓他長記性,實際上不是的,讓孩子承擔犯錯的後果更能讓孩子長記性,當他對犯錯的後果產生敬畏,他就會減少犯錯的次數。

如果孩子打翻飯碗,我們就讓他去擦地,他知道擦地辛苦,下一次就會小心翼翼了;如果孩子搞亂房間,我們就讓他參與收拾,他知道收拾房間不好玩,下次就知道體諒媽媽了。

第二,沒收心愛的東西。

有些後果孩子承擔不了,或者那個後果對他來說無關痛癢。比如:珍姐兒子玩遊戲,欠的手機費是他承擔不了的後果,浪費的作業時間是他不在乎的,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沒收他的手機就行了,讓他知道隨意玩遊戲的後果就是沒有手機了。

如果你像珍姐一樣覺得孩子要用手機做作業,那就看著他做完作業再沒收手機就好了,如果他要私人空間,那你可以說:「犯了錯誤的人沒有那麼多條件可以講,沒有私人空間了,等你不玩遊戲再說吧。」

第三,罰站/坐。

罰站是我經常用的一個方法,有一個成語叫「面壁思過」,我們沿用古人的智慧總是沒錯的,如果你覺得罰站像體罰,那可以改成罰坐。

有人會質疑罰坐有沒有懲罰效果,我想說懲罰不是目的,讓他知錯才是王道,所以我們主要是要孩子「思過」,讓他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坐一定的時間,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是一種儀式,改錯的儀式。

第四,禁止某些權利。

這個和「沒收心愛的東西」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心愛的東西」是實物,而「權利」則是虛的,最好用的辦法就是:禁止孩子看動畫片。

當然了,這種禁止應該加上時效性,我們不可能禁止孩子一輩子都不看電視。我們可以禁止他三天不看動畫片,或者把平時能看四十分鐘改成看二十分鐘。

第五,親子同罰。

子不教,父之過。孩子犯的有些錯誤,就是因為父母沒有教育好,又或者說父母教了孩子不聽,而孩子不聽父母的話,無非是因為父母的威信不夠,不足以震懾孩子。

有一個爸爸,有一次他兒子犯錯了,他罰兒子跑步,為了激發兒子改正的動力,這位爸爸全程陪同兒子一起跑,兒子看著爸爸陪自己受罰,既自責又羞愧,從此那個錯誤就沒再犯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方法不能多用,一兩次起到震懾作用就行,如果每次孩子犯錯你都陪他受罰,孩子會認為犯錯是父母的責任,反而不肯承擔犯錯的後果了。

不論用哪種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執行,如果執行力不夠,再好的辦法也是白搭。

任何懲罰孩子都不可能心甘情願的接受,不管是孩子撒嬌耍賴,還是哭鬧撒潑,我們都要堅定而溫柔的執行,否則一次讓步次次輸,以後再想管孩子可謂是比登天還難。

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罰孩子做對孩子有益且他不喜歡的事,比如說罰他不愛吃的蔬菜水果、做數學卷子、看書寫字或者做家務,這些事是孩子本該做的事,如果用懲罰的方式逼迫他做了,以後他會很難愛上這些事,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損失,得不償失。

最後,父母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不能情緒化,不要今天心情好就罰輕一點,明天心情不好就罰重一點。懲罰要有章法,最好是全家人提前就約定好,就像法律法規一樣,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裡,誰都不能踩線,過界了就乖乖受罰,沒得商量。

我知道我們都是凡人,有時候情緒上來忍不住發了火,有的父母特別後悔自責,便對孩子非常內疚,其實沒什麼的,錯了就改,我們懲罰孩子本就是想讓孩子知錯就改,而我們這個改錯的過程本就是最好教育。

紅娘子工作室簽約作者,6歲男娃媽媽,專註分享兒童心理和家庭教育,願意與孩子一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女子不器 的精彩文章:

TAG:女子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