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金機構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台灣經驗」

農金機構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台灣經驗」

在剛剛結束的「2018兩岸農村金融創新發展論壇」上,台灣「立法委員」、「金融管理委員會前主委」曾銘宗以「農商銀行競爭力提升的策略選擇」為題,以全球金融變革為視角,以台灣農村金融發展經驗為背景,為農商行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做了全方位的分享。

曾銘宗提出,中國在未來十年內,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對農商銀行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機遇,但是也會面臨很大挑戰。比如商業銀行的市場化,包括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外資金融機構的湧入,農商行區域化服務融入更大的市場競爭將成為必然。同時,中國農業、農村環境正在發生變化,農業的GDP佔比持續下降,農業人口老化,農商行的客戶總量和結構都在發生著變化,同時,金融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衝擊,導致更多的年輕客戶遠離傳統的銀行服務。

基於農商行所面臨的環境變化,曾銘宗提出了台灣金融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三條路徑:其一是嚴格控制並降低成本,即成本要具備與競爭對手的比較優勢;其二是構建自身的差異化;其三是專註。

在提及成本控制時,曾銘宗舉了英國勞埃德銀行的例子,該銀行的成本收益率只有42%,遠遠低於世界銀行業的平均水平,連該銀行的總裁每天都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上班,總行的裝修簡樸。相比國內的農商行紛紛建造縣域地標建築,這一點的確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縱觀國內的農商行總部的辦公樓,人均辦公面積普遍「超大」,新建的大樓內,空置面積很多,這些狀況與成本控制的理念形成鮮明的反差。

針對差異化策略,曾銘宗強調,農商行應該試圖去做別的銀行不願意做或做不了的業務,如果產品業務同質化嚴重,農商行很難體現競爭優勢。他認為,差異化有幾個要素,包括產品、服務、人員、形象、渠道,都可以作為怎麼樣差異化的主要變數。但差異化會推高成本,難度也是很大的。

曾銘宗闡述的第三種策略是專註。他認為,農商銀行需要更加專註、更加聚焦,因為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任何針對自身優勢的不斷聚焦,都會使自身更有競爭力。曾銘宗舉了台灣玉山商業銀行的例子,該銀行在台灣被認為是服務最好的銀行,所以其聚焦就是不斷提升其自身的服務品質,使其成為該銀行的公眾識別。

在提升競爭力方面,曾銘宗還建議採取併購的策略,通過併購增加自身競爭力可能是未來實力較強的農商行的一種選擇。他介紹,台灣地區的信用合作社最高的時候曾經有75家,現在只剩下23家,少了大概3/4左右,這也是兼并重組的結果。

曾銘宗分享之後,台灣「中央投資公司董事長」陳樹也做了分享。

陳樹認為,農商行除了要把競爭力打造出來,同時還要能夠把文化做好,既要開放,又要競合。同時,台灣有很多的變化值得借鑒,例如,台灣的銀行在推動供應鏈金融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過去的服務是點對點,就是銀行對客戶,現在變成針對整個生態。農業從採購、播種、生產,到後來的採收、物流、加工等整個供應鏈,金融服務是伴隨著供應鏈的關聯而存在的,台灣已經具備了這個方面的實踐經驗。

同時,陳樹還談到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問題。他表示,未來金融會逐漸走向「去中心化」,以後會變成區塊化的金融。如果把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做很大的融合,系統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尤其金融科技的發展,再加上區塊鏈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未來農商行應該融入這種變革之中。

此外,陳樹特彆強調了農商行應該重視誠信文化和商業倫理的構建。他認為,農商行不應該只是做得強,還要做得好,還要有更好的社會影響力,不以善小而不為,這也是農商行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報 的精彩文章:

金融科技熱度不減:銀行差異化競爭力加速形成
爭議下的區塊鏈:等風來

TAG: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