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脾腫大:你超聲遇到過嗎?
胎兒脾腫大常繼發於系統性疾病,最常見病因包括感染、溶血性貧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代謝障礙等,其他少見原因包括白血病、淋巴瘤以及組織細胞增多症等。Moreira 等於 2018 年第 1 期 Ultrasound Q 上報道了 1 例伴發脾腫大的 3 型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HLH),該病例也是國際上報道的首例確診的家族性 HLH 伴脾腫大的患兒。
患者 26 歲,初產婦,孕 35 周因發現胎兒腹水就診,無明顯特殊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為 A 型血,抗體篩查試驗陰性,血檢近期感染指標(巨細胞病毒、弓形蟲、風疹、細小病毒 B19、單純皰疹病毒、腸病毒、柯薩奇病毒)均為陰性。
超聲檢查發現胎兒少量腹水,羊水量正常,臍動脈、大腦中動脈及靜脈導管多普勒均未見明確異常,超聲心動圖未見明確異常,但胎兒脾臟顯著增大(圖 1)。
圖 1 孕 35 周產前超聲提示胎兒脾腫大
患者隨後每周均行超聲檢查,隨診中發現胎兒持續脾腫大,但腹水逐漸消失,伴發輕度肝腫大。經多學科討論後,建議患者孕 39 周時分娩。新生兒體重 3100 g,出生 1 分鐘和 5 分鐘時 Apgar 評分分別為 9 和 10 分。
出生第 1 天,新生兒發現皮膚瘀斑,血檢顯示血小板減少症(PLT 29000 /μL)、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症(總膽紅素 3.67 mg/dL,結合膽紅素 2.08 mg/dL)。超聲顯示顯著脾腫大(75 × 32 ×69 mm),無肝腫大及腹水。臨床予以輸注血小板濃縮液,隨後 PLT 升至 56000 /μL。出生第 11 天,血塗片顯示大量巨大血小板(28% 為不成熟血小板)。
出生後母體無明顯病毒感染徵象,抗血小板抗體為陰性。新生兒無感染徵象,血培養、腦脊液以及尿液中 CMV 檢查均為陰性,無代謝障礙疾病,頭顱 MRI 未見明確異常,腹部 MRI 排除血色沉著病。
出生 20 天時,患兒出現發熱,血檢提示全血細胞減少:Hb 7.8 g/dL,WBC 減少(4690 /μL)伴中性粒細胞減少,PLT 減少(34000 /μL),鐵蛋白升高(11341 ng/mL),纖維蛋白原降低(109 mg/dL),甘油三酯增高(512 mg/dL),CD25 升高及 NK 細胞功能減低。結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提示可能為 HLH。進一步骨穿排除感染、惡性腫瘤,未見噬血細胞現象。
等待基因檢查結果時,患兒行免疫抑制治療(環孢黴素及甲潑尼龍)後癥狀減輕、實驗室檢查好轉,未再行血小板灌注治療。
出生 31 天,基因檢查提示 HLH 相關的基因變異(UNC13D),診斷為 3 型 HLH。患兒給予阿侖單抗治療,28 天后完全緩解。
患兒出院前,行 HLA 分型檢查,為下一步行異基因外周血移植治療匹配供者。
作者指出,HLH 是一種罕見的侵襲性、潛在致死性的過度免疫激活,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典型表現為巨細胞及淋巴細胞異常激活,大量細胞因子產生及組織細胞浸潤。HJH 可分為原發性(基因異常)及繼發性(繼發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惡性腫瘤等)。HLH 常見於嬰幼兒,尤其是<3 個月的嬰兒,常表現為發熱性疾病,伴多器官異常。未經治療的遺傳性 HLH 患兒生存期約 2 個月。
原始文獻鏈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194292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快來給我們留言討論吧!
⊙學術主編/ 劉德泉⊙責任編輯/ 高瑞秋
※一向好脾氣的張藝興也親手開撕節目組了……最近的綜藝事情有點多啊!
※一隻脾氣超好的流浪貓,第一次見面就又是蹭又是撒嬌,這是啥品種
TAG: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