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晉名士,拚命從司馬睿手下救王導,最後卻因王導而死,誰的錯?

東晉名士,拚命從司馬睿手下救王導,最後卻因王導而死,誰的錯?

王敦之亂中,一個人備受考驗,他就是王敦的堂弟王導,江東士族領袖。

王導

王敦起兵之後,當即被晉元帝司馬睿定為大逆,也就是謀反之罪。我們知道,謀反基本上是要被夷三族的。

所以,當時的琅琊王氏族人面臨著生死存亡。如何應對?顯然,逃亡是第一選擇!如王含,王敦的親哥,就南逃武昌,王敦的起兵之地。那麼,作為堂弟的王導,該何以自處呢?

王導被溫嶠稱為「江左夷吾」,就是江東的管仲(夷吾是管仲的字,春秋時期齊國一代名相),他的治國理念就是「鎮之以靜,群情自安」,而他在處理自己生死的事情上竟然也是鎮定自若,處變不驚。

當然,事後,他也承認,也曾動過小心思,想要逃離建康,但他還是留了下來,每天早晨帶著二十幾個族人,來到台城(皇宮)外待罪等死。

王導一定不怕死嗎?非也,我想他是賭一把,一方面賭他在江東的威望,許多人應該會為他求情,另一方面賭晉元帝的性格或實力,未必會殺他。

那麼,既然是賭,就是沒有十分把握,心裡也總是惴惴不安的吧!哪裡可以看出來呢?

在王導跪在宮門外時,恰巧碰到進宮的周顗(yi)周伯仁,王導急忙拉住他說:「伯仁,我全族上百口人,就全靠你啦!」。

這個周顗,字伯仁,少年得志,能言善辯,年輕時已經名重天下,連王敦見了他之後,也被他的氣場震懾,面紅耳赤,即使大冬天,也要用手扇之。

周伯仁

這樣一個人,喜歡喝酒,酒量驚人,曾經還喝死過人,又不喜歡具體事務,所以,在他擔任僕射(pu ye)(副部長一級)時,基本不理政務,常常喝酒,三日不醒,因此被時人稱為「三日僕射」,後來意指酗酒之人。

雖然如此,但人家畢竟有才,所以,仍然為元帝所用。他和王導也素來交好,曾經王導頭枕周顗的腿,指著周顗的肚子問裡面何物,周顗答空洞無物,可以裝下幾百個王導。一對好基友啊!

王導、周顗等聚會喝酒

但那天卻不知何故,王導求他之時,他竟然毫不理睬,徑自入宮。

等到出宮之時,已經爛醉不已,還是沒有理睬王導,反而嚷嚷著說要殺盡逆賊,得個大官噹噹。

當然,王導也沒死,晉元帝後來赦免了他。

但周顗的表現卻深深地刺痛了王導。

王敦第一次叛亂,教訓了元帝司馬睿之後,獨攬大權,在官員任免問題上諮詢王導:「周伯仁和戴淵兩人,是當今名士,讓他們做個司空、司馬或者司徒什麼的,一點都沒問題吧?」。

王導沉默不語。

「如果不做三司之職,做個僕射?」王敦接著問。

王導沉默不語。

「如果都不行,那就殺了他們吧!」王敦說道。

王導還是沉默不語。估計周伯仁那天的表現讓王導實在無法釋懷。

後來,周伯仁和戴淵果然被王敦所殺。

伯仁被殺

王導事後翻閱過去的奏章時,才發現原來周伯仁曾竭盡全力勸說晉元帝放棄誅殺王導的想法,那天入宮後,他也是據理力爭,全力阻止司馬睿,維護王導。

王導不禁悲從中來:「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王導自從宮門待罪之後不找周顗溝通,可以理解,周顗在王敦叛亂之時,或許不能直言相告王導,也可以理解,但事後,為何與王導毫無溝通呢?奇怪啊!

或許,一方面他是清雅之士,解救朋友,在其心中,似乎不值一提,另一方面或許周伯仁認為朋友歸朋友,但政見歸政見,那時,他對王敦的所作所為應該是非常不齒的,而王導畢竟是王敦的堂弟,想想溝通無益啊!

而王導或許也不完全是因為周伯仁未出手相救而耿耿於懷,而是考慮到留下這位名望甚高而政見不同者,未來對王氏家族不會有利,才會痛下殺手的!

真是世事變幻,神鬼莫測啊!一生白首期可待,只是未到利益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這個城市多出名人,發生過大事,卻默默無名
一支流民組成的軍隊,最後成了我國古代最強一支軍隊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