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圍牆上的自由

圍牆上的自由

75年前的今天,華沙的猶太人群起反抗,遭到德國法西斯的血腥鎮壓,1.3萬猶太人犧牲,30萬人被送往集中營。當希萊姆的軍隊從華沙撤離時,華沙80%的建築都被摧毀成廢墟。二戰結束之後一座新的華沙在瓦礫之中建立起來,波蘭人在斷壁殘垣之中開始新的生活,而這些滿是戰爭傷痕的牆壁也為海報藝術提供了創作空間。

1946年正在重建中的華沙,廢墟上張貼著反戰海報

關於自由的抗爭貫穿了波蘭的歷史。整個19世紀到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波蘭都處在帝國主義擴張的圍攻中,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俄羅斯、奧地利的普魯士帝國、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和蘇聯都曾搶奪過波蘭的領土,鎮壓波蘭人民的起義。現代波蘭的很多傳說或者象徵都源於這種威脅。戰爭結束之後,飽受創傷的波蘭人創作了大量而豐富的藝術作品,其中對20世紀視覺文化影響深遠的波蘭學院派海報設計反映這個備受磨難的民族不屈的靈魂。

法國海報之父Jules Chéret設計的街頭海報,

Les Girard, L』Horloge, 1879年

波蘭藝術家Karol Frycz為捲煙紙品牌Tutki設計的廣告海報,1900年

Jozef Mehoffer以波蘭的民間風景為元素創作的海報,1903年

現代海報的雛形始於1880年代,法國版畫藝術家Jules Chéret創作了一系列的「藝術招貼」,巧妙地傳播廣告信息來滿足商業的需求,因此興起了為香檳、啤酒、捲煙紙設計精美圖形的創作形式,藝術家也開始繪製夜總會、展覽、音樂會、戲劇、電影的宣傳畫。一戰之前,波蘭的海報設計受新藝術風格的影響,多以民族故事和風景畫為主題,色彩柔和,帶有典型的地區文化特色,手繪的印刷字體呈現出波蘭藝術的獨特張力。一戰結束之後,波蘭恢復獨立,並在重建中實現了經濟復甦。在二戰之前,德國、俄羅斯、捷克斯洛伐克的藝術,比如立體派、表現主義、裝飾藝術的幾何風格等影響了波蘭的設計和建築。儘管如此,波蘭的海報設計師還是在圖形創作中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民族主義與海報設計教育也在這一時期開始。

Kamil Mackiewicz為愛國歌曲《Poles to the Bayonet》創作的海報,1920年

Edmund Bartlomiejczyk為1929年在波茲南舉辦的國家博覽會製作的德語版海報,1929年

Tadeusz Gronowski設計的海報

上:《Quo Vadis Homo...?》,1970年

下:《Warszawa》,1936年

Edmund Bartlomiejczyk和Tadeusz Gronowski一起加入了華沙理工學院的建築學會,成為最早投入到波蘭現代海報設計的實踐者。

1920年代至1950年代期間,波蘭海報設計風格百家爭鳴,從功利性的形象藝術,到Stefan Norblin大膽的圖形設計,從現實主義的裝飾風格到極簡的抽象表達,人們開始用形形色色的海報來表達政治立場、宣傳宗教信仰、傳播社會重要信息。在灰暗的社會現實中,海報可能是城市唯一鮮亮的色彩。

Stefan Norblin曾在印度度過一段非常精彩的歲月,他創作的壁畫和海報色彩艷麗,圖形大膽醒目,將裝飾主義的風格和傳統的印度教圖案融合在一起,開創一種新的「旅遊海報」風格

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兩周後,斯大林領導的蘇聯入侵波蘭東部,有近600萬人在為國家主權的抗爭和被侵略者的壓迫中死亡,許多知識分子和藝術家都在這場浩劫中喪生。所有的藝術在戰爭面前都停滯不前,包括海報設計,只有少數作品出於宣傳目的而製作,並向公眾宣傳新聞服務。但有一些人倖存下來,比如漫畫家Eryk Lipinski因為參與了抵抗運動而被關押到奧斯維辛集中營,成為這座人間地獄少有的倖存者。戰後,他重新開始全身心投入到海報藝術的創作中,並成為1966年華沙第一屆國際海報雙年展的策展人。

1966年第一屆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International Poster Biennale)的宣傳海報,現在成為雙年展的logo,這次展覽將波蘭的藝術海報成就展現給世界

二戰結束之後,蘇聯控制下建立了波蘭人民共和國。被戰爭摧毀的城市開始慢慢重建,建築工地四周的木質圍牆成為免費的公共畫廊,大學重新開放,劇院正在進行修復,當這些公共藝術開始復甦,海報藝術也隨之重新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然而,受到斯大林時期強硬的藝術審查制度和社會主義美學的壓制,藝術家的創作和表達時常受到扼殺,但海報設計師試圖通過巧妙的隱喻來表達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即便是使用便宜的紙張或者顏色有限的印刷,但個性鮮明的海報還是以一種輕盈的姿態在城市中流傳。1950年以後,概念海報成為波蘭社會和政治史上不容忽視的重要工具。既要符合當局的審查需求,又要滿足人民渴望發泄的期待,成為海報藝術家熱衷的一種挑戰,他們使用象徵符號和視覺隱喻來表達思想,用無言的方式邀請公眾閱讀海報的隱藏信息,以此來傳播深層的意義。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藝術家被這種無所顧忌的表達形式所吸引,千姿百態的海報從街道的縫隙中湧現出來,成為一種融合了信息、裝飾、商業、平面設計、美術等不同能量的公共媒介。與西方藝術潮流的隔離,也讓波蘭藝術家可以更好的發展自己的個人創作。第一代波蘭海報設計師,如Tadeusz Gronowski、Jozef Mroszczak,、Henryk Tomaszewski和Thadeusz Trepkowski等,傳遞出一種波蘭設計的哲學:不僅強調使用視覺工具來吸引公眾的注意,而且強調傳達觀念的本質。這種風格源自波蘭悠久的傳統,通過畫面和象徵語言,將諷刺和嘲弄作為一種溝通模式,因此波蘭的海報總是由於藝術家個人充沛的情感表達而變得引人注目,並被歸因於波蘭民族的特徵。

Tadeusz Trepkowski創作的反戰海報,Nie!(No!),1952年

Henryk Tomaszewski為電影節設計的海報,1968年

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後,波蘭共產黨迎來更加自由的時期,但由於治理不善,到了60年代,政治腐敗、宗教壓迫和學生動蕩在全國營造出一種絕望的氛圍。對大眾而言,貼在牆上、建築物上的海報成為蕭條的社會現狀中,少有的樂趣和希望。為了改進政府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波蘭政府聯合娛樂公司開始推廣CYRK馬戲團,因為只要求出現CYRK的字樣,並允許藝術家創作更加個性化的設計,不同風格的藝術家迸發出極大的創作熱情,並吸引了很多國際參賽者。CYRK馬戲團海報標誌著60年代至70年代國際海報設計狂潮的開始,這也是波蘭學院派海報藝術的黃金時期。海報開始成為牆面裝飾和表達個人品味的消費品。80 年代,波蘭再次面臨糧食和住房短缺,以及大量失業的危機,此時的海報設計反映了國家的情緒,促使人們在怪誕的超現實主義圖像中思考這個時代的心理。

GIF

CYRK馬戲團系列海報

Henryk Tomaszewski為戲劇Mannequins創作的海報, 1985年

Henryk Tomaszewski為華沙的新劇院設計的海報,「Witold Gombrowicz, Historia」,1983年

Wiktor Górka為Cabaret歌舞表演設計的海報,1973年

Jan Lenica為華沙Grand劇院的戲劇, Alban Berg導演的Wozzeck設計的海報,1964年

波蘭的海報總是會讓人感覺到無拘無束的自由,戲謔、諷刺和苦澀中帶著幽默的自嘲,既不沒有多愁善感,也沒有漫畫式的直白。40年代開始的「波蘭學院派」開創性的海報設計引領了波蘭設計師傾向隱喻的視覺表達方式,這種方式要求受眾與藝術的互動,以挖掘作品更深的含義,形成更多層次的理解。時至今日,海報成為世界範圍內廣泛使用的一種融合不同藝術形式的信息媒介。年輕的波蘭平面設計師和插畫師繼承了前輩的精神,開始探索用新的表現方式思考新的社會問題。

比如概念藝術家、插畫師Jakub Ró?alski在他的作品《1920+》中,將20世紀波蘭鄉村的風光與巨型機器人結合起來,虛構了一場波蘭軍隊與蘇聯和烏克蘭的戰爭,以此引發人們對戰爭在當下社會的意義。我們對歷史和好奇,對自然風光的嚮往,以及人們發動戰爭和戰爭帶給人們的傷害,都是Jakub Ró?alski想要表達的主題,也許歷史已經結束,但是歷史還將發生。

請左右滑動

獨立設計師Jakub Ró?alski創作的《1920+》用超現實的圖像虛構了一段曾經發生或的戰爭

出生於華沙的插畫師Marta Slawinska則用另一種風格的作品表達了她對現實的理解。Marta原本計划去讀法律專業,但幸運的是她在最後一秒決定跟隨自己的興趣開始了插畫生涯。2010年從華沙美術學院平面設計系畢業之後,她為波蘭和柏林的一些報紙、雜誌和出版物畫插畫,現在舉辦過個人展覽,並獨自完成了一些繪本的創作。Marta Slawinska迷戀50年代的攝影風格,並受到日本漫畫的影響,因此她的創作總是用復古情懷錶達當下社會的思考,溫柔地敘述著世界正在發生的改變,同時柔和的色彩與傳統印刷術的紋理組合在一起,也讓畫面多了一些幽默。

GIF

GIF

GIF

無論是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還是在這看似平靜祥和的時代,每一個波蘭人都在為國家和民族的主權奮鬥不息,堅持通過藝術表達他們對自由的嚮往。至於能從他們的作品中讀懂多少,也許並不那麼重要了。

text & editorCheChe

photo 網路

designer褡褳火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視覺 的精彩文章:

大大大,小小小

TAG:青年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