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江蘇科大 五千新生收到素質報告書

江蘇科大 五千新生收到素質報告書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本報訊(記者 潘玉嬌 通訊員 劉清生 劉劍 王琳)近日,江蘇科技大學5000餘名大一新生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體檢報告」。這份「體檢報告」內容豐富,既包括學生的思政素養、誠信意識、友善意識、專業認知等在內的基本素質情況調查,也有宿舍狀況、消費情況等內容的動態監測,還有教師對於學生專業發展的個性化指導意見。在接下來的4年中,學校將結合每個學生的自我認知、發展期望與規劃,組織輔導員、學業導師、任課教師等共同研究討論,對每名學生的素質發展提出具體的指導建議。

這份「體檢報告」有一個專業名稱——大學生核心素質報告書。在江蘇科大黨委書記王濟干看來,一份小小的核心素質報告書,既是學校實施「全人模型」大學生核心素質培養工程的重要體現,也是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有力舉措。近年來,該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所作的努力,正漸漸顯露出成效。

大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包括什麼?江蘇科大總結多年的人才培養經驗,調研100多家船舶企業與近萬名畢業生,圍繞國家海洋戰略,結合學校「船舶、海洋、蠶桑」的辦學特色,得出優秀人才應具備的六方面素質——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創新創業素質、能力素質和身心素質。「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身體構造,思想政治素質武裝人的頭腦,把握大方向;專業素質好比人的身體,是立業的根本;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創業素質就像一雙手,是推動人不斷發展的有力助手;而能力素質和身心素質則好比人的一雙腳,是所有一切的基礎。」王濟干說。

在這樣的理論框架下,江蘇科大將日常教學活動有機整合,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核心素質培養實施路徑。以培養「創新創業素質」為例,學生入校第一年,學校會舉辦多次SYB創新創業培訓,同時邀請優秀學長介紹經驗,讓學生對相關內容有初步的認知;大二時,學校在鼓勵學生參與學科創新競賽與創新項目的同時,組織其與商界精英面對面交流,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知;大三學年,學校會指導學生申報主持各級創新研究項目;而到了大四,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以進一步完善創業進程,並對已申報的項目進行研究改進。

在實施「六大核心素質」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第三年,江蘇科大正式啟動大學生核心素質報告書制度。報告書共分4個版本,從大一到大四,分別是啟航版、揚帆版、濟海版和致遠版。它以一個學年為評價周期(大一學年評價兩次),從學生進校到畢業共進行5次統一評價,最終形成的報告書將同時面向學生、家長、學校相關部門和用人單位4個主體。

江蘇科大深藍學院副院長劉占超介紹,整個報告書將核心素質評價模塊分為6個一級素質指標,一級指標又向下分解為14個二級要素指標和42個三級具體指標內容。比如思想政治素質作為一級指標,分解為思政素質、責任意識、組織紀律、道德素養4個二級要素指標,同時又包含愛國精神表現、時政動態關注度、法紀觀念與表現3個具體指標內容。

為了讓評價更加客觀公正,核心素質報告書採用「自評」「互評」和「會商」三種形式相結合。「在自評的基礎上,我們會組成一個包括班主任在內的10人小組,大家互相評價,得出結論,會商則是由輔導員、學業導師、學生代表等在最後環節進行的團體評價。」劉占超說。

王濟干說:「報告書對於學生來說,可以提升其對本人綜合素質的情況認知;對於家長來說,可以加強其對子女在校培養情況的了解;對於學校來說,可以根據報告書內容進行有效精準的個性化指導;而對於用人單位來說,這也是他們了解學生最簡便的途徑。」

不久前,江蘇科大大二學生李言成從全國1100多名優秀大學生中脫穎而出,參加首屆「中國好學生計劃」交流會。他所在的「卡特團隊」憑藉「水下焊割機器人」項目,獲得風投企業的500萬元意向融資。李言成的出色表現,與該校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探索息息相關。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知名船舶企業中,有三分之一的骨幹都是江蘇科大的校友。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0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我國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發布,專家這樣解讀
小豪為什麼又想上學了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