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韭菜」,未來如何自處?

金融「韭菜」,未來如何自處?

作者:肖颯

來源:肖颯lawyer

這些年,原有「銀行是絕對權威」的金融體系受到挑戰,業內新嘗試不斷,金融創新良莠不齊,新概念被創造出來,勇敢的投資人如同洄遊的鮭魚,不顧生命逆流而上,跳躍翻滾,試圖到達財富自由的彼岸。

每一個湍急的河流旁,都守著張大嘴巴的棕熊和水鳥,捕食者甚至不費吹灰之力,就有魚跳進嘴裡,供其享用。那麼,是金融創新錯了嗎?是財富自由的夢想錯了嗎?

1、堅持開放,堅持發展

昨天,央行行長易綱先生在博鰲論壇宣布我國金融開放的十二大具體舉措,其中開放了外資銀行的諸多權利,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子行;對於證券、期貨、基金、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也放寬到51%,這就意味著,外資可以控股上述公司,對外國資本的吸引力巨大。同時還將放開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和保險公租業務。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金融改革將借力海外資金,外國金融機構將繼續深入參與我國金融產品的設計、研發、銷售等領域。中國金融消費者的選擇權將更大,可以選擇的金融產品將琳琅滿目。

此舉深受業內好評,在內部尋求突破時,我們發現互聯網對我國金融業的攪動作用明顯,帶動了銀行互聯網化的落地,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風險,P2P平台老闆跑路,ICO空氣幣圈錢,各色人等利用金融消費者的盲從和信息差收割利益。

此時,將外國金融機構和新鮮產品引入,就是要釜底抽薪,給中國老百姓更多選擇,改「堵」為「疏」,未來效果,我們拭目以待。

2、唯有人性,不可辜負

ICO的造富神話,為何能鼓舞到三四線城市的廣場舞群體?也許,我們可以用勒龐在1895年的話回答:

傳奇故事之所以能夠形成並可輕易在群體中傳播,並不僅僅是群體極度輕信的結果,原因還在於大家的想像所經歷的驚人的突變。

在群體觀察下,最簡單的事情也變得面目全非,群體以圖像的方式思考,自身又引出一系列圖形(《烏合之眾》)。

換句話說,聽到一個造富神話,人們往往抱有極大的熱情去傳播,各自展開想像,把故事添油加醋地「傳頌」,下一波聽眾,由開始展開想像持續傳播,傳到第7、8波的時候,一個無奇小事也許被誇張為窮小子逆襲的故事。無數的人開始做夢,大家都想成為財富自由的下一個。

「空氣幣」售賣的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肥皂泡,有時候買家的理性明明知道很有可能是擊鼓傳花的遊戲,都固執地相信,自負地認為,自己絕對不會是最後的接盤俠。

然而,作惡者並不戀戰,鼓槌沒敲就拿著門票揚長而去,空留玩家蒙圈在現場。

也有良心賣家,將N個億揣入囊中,花一點小錢僱傭幾個技術員裝樣子,待時機合適,又進行下一輪創業去了。我們不否認,一定有團隊想要真心做事,但逆向淘汰,理想與白花花的銀子之間,選擇前者的並不多見,即便是你選了忠勇之士,也難保其中途下車。

其實,區塊鏈項目的專業資本投資群體,已經形成。優質的技術團隊,從組隊的當天起就有資本保駕護航,他們不需要散戶的小錢,還得承擔巨大的聲譽和法律風險。後續,有人出來撒幣,基本都是白送,招攬人氣罷了,但這種好事,較難鑒別。

3、被害人是犯罪人的「刑事夥伴」

在颯姐擅長的金融犯罪領域,也發現了有趣的「互動關係」,一些集資案件、詐騙案件甚至有被害人的反向誘惑和鼓動。

「被害人催化模式」,被害人因實施了某種行為而促使、誘引、暗示或激惹犯罪人實施了針對自己的犯罪行為,犯罪行為不過是一種催動下的反應。(張明楷 2016)還有一種「斯德哥爾摩模式」,被害人與犯罪人呈現出「不打不成交」的情緒,雙方甚至互生好感,在極端案例中發生愛情。

因此,在真實世界,作為金融消費者,為了避免成為詐騙案件的被害人,不要誘發高危群體的「惡性」。為了高收益,「指導」網貸平台做「活期產品」,為了保資金安全,逼迫P2P拿自己控股的公司做擔保,為了享有海外消費者的高回報,發郵件催生技術團隊將ICO份額「出口轉內銷」,我們自己不能給自己挖坑,還負責跳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ianews 的精彩文章:

英國金融監管機構:提供加密貨幣衍生品須獲授權
韓國加強對加密晶元的檢查

TAG:Bia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