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山會海回潮:科級單位年收文件3831份,幾句話能說清卻非要花2天寫文件…

文山會海回潮:科級單位年收文件3831份,幾句話能說清卻非要花2天寫文件…

首發:4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晨

基層幹部既是「文山會海」受害者,又是製造者

制定文件、下發文件,是開展和部署工作的遵循依據與有效方式,該發的文件一定要發。但在一些地方,本是用來推動工作的文件,卻在「文來文往」中走形變味。

比如,一些地方要求文件不能層層轉發,就有少數基層幹部挖空心思在文字表述上做文章,「變個說法」「造個新詞」,將上級文件「改頭換面」一發了之;有的地方要求所有工作都要用文件「留痕」,一些原本該撲下身子搞調研的幹部,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在辦公室埋頭起草文件,「工作不夠,文件來湊」。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採訪中還曾遇到過這樣的情形:在一個地方,領導幹部說起開展了哪些工作,張口閉口都是談論制定了多少文件、出台了多少「辦法」。但被問及具體的工作成績,卻語焉不詳,連忙翻看文件「找成效」。

令人不解的是,儘管基層幹部對「文山會海」頗有意見,但很多人似乎已經習慣了「用文件落實文件」的工作方式,自己就成了「文山會海」的製造者。採訪中就有幹部說,「沒有文件,下面怎麼知道要幹什麼,怎麼干?」

凡事無論工作性質如何,都要用文件留痕,留下的是文字,甩出去的是責任。個別部門和幹部拿制定、下發文件當免責的「護身符」,甘當工作「二傳手」,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變種抬頭的突出表現。而只知用文件推動工作,不開會、不發文就不知道工作如何開展,則折射出新形勢下少數幹部的本領恐慌。

如何讓基層幹部從「文山會海」中解脫

客觀而言,近年來各地在削減「文山會海」方面,下的力氣不可謂不大。但基層仍有凡此問題種種,凸顯出一些部門和幹部的責任觀、政績觀出了問題。

「你開會來我開會,你發文來我發文,橫批:誰來落實?」群眾中流傳的一副對聯,就是對一些地方「文山會海」現象的辛辣諷刺。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過多、過濫的文件滿天飛,擠占的是政府部門的公共資源,不僅群眾反映強烈,也極大影響了基層幹部下鄉調研、落實政策的時間和精力,助長了少數幹部只會「文來文往」的歪風。

要給「文山會海」瘦身,需要基層黨委和政府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真正撲下身子,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傾聽民聲民意中尋求「藥方」,學會做「減法」,切實砍掉不切實際、可發可不發的文件。

這樣一來,研究出的對策才能真正符合基層實際,才能讓幹部有時間和精力將真正有利於工作的文件精神落實到位。

文風背後是作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削減「文山會海」,還需要以正確的政績觀、責任觀為依據,科學合理地完善考核機制,明確各級、各部門間的權責劃分,堅決扭轉「靠發文件免責任」的扭曲觀念。真正到群眾中去,用群眾的口碑、百姓的喜樂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據,而不是用「開了多少會、有無下發文件」作為幹部履職盡責的評判標準。

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將基層幹部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鍋、碗、筷、杯子…用啥材質最「危險」?幾張表格全告訴你!
全世界最「快樂」的抑鬱症患者出書了!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