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媽看電影?推薦┃特效雖好,可不要貪杯哦——那些閃瞎眼的特效大片
隨著科技發展,電影特技水平也是日新月異,除了貢獻前所未有的大場面之外,更是可以無中生有、以假亂真,甚至製作出虛擬演員來,別說穿越古今,就是外太空也是去去就來、彈指即到。
目前最火的特效大片就是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了。向來擅長打情感牌的斯大爺這次靠一款VR遊戲俘獲了全球無數影迷、遊戲迷的心。很多人都有改變現實的願望,而實現願望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玩遊戲。
在遊戲里,你可以任意選擇自己的外型、性別、物種、職業,CG人物讓這一切成為現實。有了完美外型,除了身臨其境還能有逼真的觸覺感受,虛擬現實怎能不讓人沉迷。雖然一朝身死一切歸零,但談情說愛、環球旅遊、意外致富、稱霸宇宙的野心也更容易實現,畢竟,沒人知道這個虛擬形象背後的人是男是女是黑是白是垂垂老朽還是稚齡幼子。
有風靡就有野心。有企圖就有反抗。在斯大爺的世界裡,一顆真心是不會被埋沒的,頭號玩家永遠屬於那些真正熱愛遊戲而不是為了金錢、權力的人。遊戲雖然是遊戲,但背後的玩家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玩遊戲是為了尋求解脫和放鬆,讓遊戲的主導權永遠屬於玩家,這才是能創造出這樣遊戲的創造者會做出的決定。
遊戲再迷人,也不是現實,特技再高超,也不是重點。一部電影真正能打動人,最終還是特技襯托的故事。
雖然特技酷炫,但在曼媽心裡CG人物最逼真的還是《最終幻想》系列,尤以2016年的《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為最。十多位主角、六十多位配角、一共將近兩百位不同角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一根眉毛、睫毛、髮絲都遵循生長和運動規律。
臉上的每一條紋路都寫著故事,比很多明星的自拍都真實可信。
雖然有這樣完美的特效,但主創還是規規矩矩地寫了一個壓迫和反抗、陰謀和爆發的故事,投入其中的時候,你會忘了這些演員只不過是電腦製作出來的圖形,而是心懸一線地牽掛著這些奮不顧身保衛家園的戰士們。戰友不總並肩作戰,公主絕不嬌滴滴,而背叛者也是那麼值得同情和憐憫。這才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電影。
說到這裡,不能不提大名鼎鼎的《爵跡》。作為郭導全心全意製作的大片,本片在很多場景上遠觀效果還是不錯的.但他完全忽略了一部電影核心要講好故事,全片充滿了一見鍾情和莫名其妙的宿命。好像一個人忽好忽壞完全是因為老天爺告訴他:你要信任這個人,他比你的生命還重要,完全沒有任何的情節鋪墊情緒渲染。說背叛就背叛了,說摯愛就摯愛了,說和好就和好了,你當我傻啊?還是你以為你是上帝?
問題是,就算把精力都放特技上了,我也真的不滿意。這九頭身設定屬於個人審美,我不評價,畢竟誰都希望自己大長腿,我只想問問,僵硬的肢體動作誰看得過去呢?
國內電影前幾年頗刮浮誇風,毫無例外地,這些電影迎來了一片罵聲。比如國師要人有人要錢有錢的中美合資大作《長城》,因為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美輪美奐的場景和特效,導致電影淪為民族符號化的圖騰。一眾大牌淪為移動背景,烘托出一個毫不利己專門愛國的比機器人還無情還堅強的女主,將「本片無關痛癢愛看不看」刻在臉上。
再比如把李連杰也拉進來一起撲街的《封神傳奇》,所有場景用你不能忽視的囂張告訴你「我有錢我很有錢我非常有錢」!
我就是一個錢串子!
抱歉,除了甘道夫和霍格沃茲眾人,其他這樣穿的都是鬼啊!
不是曼媽黑國產片,是那些國產大片真的不把錢放刀刃上。美國大片把特效作為主角,忽視故事也只能稱為爛片,比如狗尾續貂的《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拋棄了人物內心的情感糾葛和成長經歷,一味打怪獸,縱然怪獸越來越大,也只是一部讓人昏昏欲睡又睡不踏實的爆米花電影罷了。
再比如販賣情懷的《變形金剛》系列,一部更比一部水,除了少部分忠實擁壘還在堅持追看,大部分觀眾已經棄片而去了。
除了純CG,而更考驗特效水平的是真人和CG人物合作。比如《指環王》里戲份頗重的格魯姆,臉上的每一個褶皺都活靈活現地呈現了內心的瘋狂運轉,尤其是那一雙可怕的眼睛,滾動著不甘和仇恨的目光,真是讓人伏天也冷汗淋漓。
《哈利波特》里的家養小精靈外型和格魯姆很像,但是給人感覺就截然不同。比如同是家養小精靈,克利切和多比、閃閃因為性格不同,所以表情都有迥異的差別。可以說,這些虛擬角色的表現比很多流量小花小草要好很多。
不僅這些大場面魔幻巨制用到了特效,還有很多電影也是特效當頭,但是你在看電影的時候絕對不會想到這些鏡頭竟然是電腦後期製作的。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那隻老虎了。派全程都是對著一隻玩偶在演戲,沒有笑場還真是很難。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迪士尼的《奇幻森林》,全片都是小男孩在攝影棚里對著綠色背景在自言自語……真是考驗演技啊。
是的,這些森林、水、熊……除了小男孩,一切都是電腦虛擬的。
曼媽也喜歡那些明星,但不代表有明星的電影就會去看。觀眾也越來越理智,一部除了燒錢什麼內容都沒有的電影,觀眾也不再買賬。所以,不要拿特效當特效藥,還是要充實情節為上計。
TAG:曼媽大本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