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下心來讀懂學生
中國教育新聞網首頁推薦
讀書可以開闊眼界,提高自我修養和思想境界,讀學生則可以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學時效與實效。因此,教師在提倡潛下心來讀書的同時,更應該學會靜下心來讀懂學生。
讀書需要的是興趣,沒有興趣就讀不進去;所以很多人業餘時間寧願逛超市不願逛書市,寧願打麻將也不願捧書本。讀學生則需要愛心,沒有愛心也讀不進去;所以有的人總是抱怨學生難教,從不願反思自己應該教什麼、怎麼教;而有的人總是關注學生的需要,與學生心心相映,能夠巧妙地點亮一盞盞心燈。
讀書需要的是恆心,「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就進不了書中,讀不出趣味和精神來;讀學生需要的是細心和耐心,浮躁、急躁不僅難以讀懂學生,還會讀錯、讀偏,結果可能會在誤判中誤導和傷害學生。
讀書是靜態的,不明白可以從頭再來,反覆咀嚼,有的是時間;而讀學生則是動態的,是瞬間變化的,讀不明白就錯過了最佳的教學時機,有時候甚至難以彌補,所以心要靜,思要敏,行要慎。
讀書者傾向於喜愛外界環境的靜謐,這樣容易以心描書,以書靜心,達禪書合一的禪修境界。但讀學生者常常只能是鬧中取靜,在動中捕捉瞬間後,謀取會心一笑。前者需要修養,後者需要經驗。
書要讀進去,還要出得來,否則就讀成書獃子。讀書固然可以汲取經驗,轉換理念,提升境界,其本身僅僅是提高教師修養的手段,活學活用到教學實踐中才是目的。不善用就是讀死書,就出不來,像孔乙己般的迂腐不堪,不利己利人,不如不讀。善用是消化理解了,隨時隨地用到學生身上,望聞問切,對症下藥方有奇效。讀學生只要讀進去,就能把教學工作做得更細緻入微,成果自然出得來,就怕讀不進去。
讀書強調以本為本,要把書讀通讀透,理解其精神。讀學生則強調以生為本,讀懂其靈魂;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要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發展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通過教學觀察、診斷、反思、回應等一系列措施,圍著學生的需要實施教學行為。不讀學生的教學是無的放矢,讀不懂學生的教學就是無效教學,出力不討好。
讀書有選擇性,喜歡的可以多讀、精讀,不喜歡的可以不讀或是粗讀,有時候隨手翻翻都是情趣,都有作用。讀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不可隨心所欲,必須面對全體細讀、精讀。因為每個學生的性格氣質、興趣愛好和成長路徑等等都有所區別,不細讀、精讀就難以發現是與非,難以正確地為學生引好路。
讀書讀的是過去,讀的是作者過去的經驗和思想。而讀學生讀的不僅是過去,還有現在和未來。教師讀懂學生的過去和現在,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握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讀書是為了更容易讀懂學生,教師讀學生是為了更好地教好學生,教好了學生書就沒白讀,就讀出了書的價值,也讀出了小學生的價值。因此我們在多讀書的同時,更要多讀學生,讀懂了學生,教書育人,成就我們的教育人生。
每個學生都一是本厚厚的書,需要我們慢慢研讀。
TAG:黃髮科美術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