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否有可能同時愛上幾個人?

你是否有可能同時愛上幾個人?

撰文:沈洋

責編:靳永愛

筆者8年前在麗江碰到一位行為藝術家,他完全能理解並且接受妻子和其他男性的戀愛關係,在他妻子懷孕5個月時(她和她的情人結合而導致的懷孕),他還能心平氣和地與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一起合照。在把照片展示給我看時,他的言談之間完全沒有嫉妒心。

當時閱歷尚淺,我對這樣的關係感覺困惑,但8年之後的今天,讀了有關多元之愛的文獻之後,在了解到自己身邊也有一些朋友正在進行多邊戀之後,我才意識到,他們的關係可以定義為多邊戀,而行為藝術家這種超越嫉妒的行為,可以稱為compersion,即對於他人與自己伴侶的愛與性的實踐有著積極正面的情緒(Wolfe, 2003)。在多邊戀關係中不少當事人有過這類超越嫉妒的體驗。

需要在開頭指出的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鼓勵多邊戀和開放式關係,而是指出這類現象的存在,並且嘗試理解他們的行為。

多邊戀(polyamory),或者翻譯為多元之愛,是屬於開放式關係(open relationship)的一種。開放式關係通常指伴侶雙方互相約定,可以在伴侶關係之外各自找其他的性伴侶。這和「出軌」中的欺瞞不同,開放式關係的基礎是坦誠與雙方的一致同意。而多邊戀者認為與很多其他實踐開放式關係人群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強調的不是開放關係中的性愉悅、性刺激,而是在多伴侶關係中的愛情、陪伴與長期承諾。

根據美國2002年的一項全國範圍的調研,18%的女性與23%的男性在過去一年中在核心伴侶關係之外有過其他性伴侶(Aral & Leichliter, 2010),但該研究並沒有說明這樣的性實踐屬於「出軌」還是徵得了核心伴侶的同意。在美國,差不多4%-5%的人正在實踐多邊性關係(Conley, Moors, Matsick, & Ziegler, 2012)。男性比女性、性少數者比異性戀者更可能是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Rubin, et. al., 2014)。

Wolfe(2003)發現,對於大多數正在實踐多邊戀的人,這並不是一開始就想達到的目標,而是摸著石頭過河形成的關係。實踐多元之愛的目的存在區別,有人是致力於實踐性別關係的平等;有人希望能夠獲得更自由的親密關係;有人受限於一夫一妻制,希望能正視自己對多伴侶生活的嚮往;有人是理想主義者,認為對於愛的表達不應該被法律或者宗教所局限。他們承認一夫一妻制的缺陷,承認人的善變,並願意向伴侶坦誠。

根據Wolfe(2003)的調研,74.1%的女性多邊戀者自認為是雙性戀者,64.2%的男性參與者自認為是異性戀者。在性取向上的性別差異解釋了「兩女一男」的模式在多邊戀人群中的普遍性,因為這樣最容易達成兩兩互相愛慕的三角關係。最常見的是多邊戀模式是以一對關係穩定的伴侶為核心,接納他人,形成三人或者四人關係,這種模式被稱之為「polyamorous with a primary partner」(Wolfe,2003)。至於第三人或第四人以何種程度介入核心伴侶的生活——是共同居住還是僅僅每月約會一次,這需要當事人自行協商關係的邊界。

雖然在道德上很多人無法接受婚內出軌,但這一現象普遍存在。多邊戀者認為自己的實踐符合道德倫理,因為這一實踐是基於坦誠的溝通,沒有謊言與傷害。70%的多邊戀者表示,在多邊戀關係中,他們的自尊和他們對於核心伴侶的愛提升了,90%的多邊戀者認為這段關係使他們更好得認識自己和自己的伴侶(Wolfe, 2003)。但是,多邊戀關係並不意味著沒有傷害。對於參與者,一夫一妻制帶來情感上的安全感(emotional security)被打破了,有嫉妒感是難免的,而超越嫉妒需要不斷調適自己的心態,並與伴侶達到有效的溝通,而並不是每個參與者都可以完成這樣的調適;而如何與伴侶協商,要求個人有很強的溝通能力。此外,對於已經有孩子的多邊戀者,是否要對孩子與家人隱瞞這段關係,也是參與者需要面對的難題。

此外,值得反思的是,多邊戀關係是否會打著性別平等的旗幟在複製性別不平等?「知乎」上一位女性網友描述了自己參與到一對核心伴侶的開放式關係時,核心伴侶中的女方並不情願。我們需要關注在核心關係中,誰是多邊戀的提出者?是否存在情感剝削?處於弱勢的一方是不是由於不願意分手或者離婚而不得不接受?

目前,多邊戀是一種非主流的親密關係實踐,社會對於多邊戀關係存在污名(Tweedy,2011)。Tweedy呼籲主流群體不應歧視多邊戀者,並希望這一群體能引起法律和政策制定者的關注。因為在大多數國家,《婚姻法》保障的是基於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以家庭為單位申請社會福利也多是基於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多邊戀者並不受到制度的保護。

多邊戀現象可以促使我們反思一夫一妻制的合理性以及愛情的意義。心理學家弗洛姆在《佔有還是生存》中提到:「重『佔有』的生存方式所體驗到的愛則是對『愛』的對象的限制、束縛和控制……這種愛情只會扼殺和窒息人以及使人變得麻木,它只會毀滅而不是促進人的生命力。人們把這稱做愛情,實際上大都是對這一字眼的濫用,目的是掩蓋沒有愛的事實。」他認為愛是種創造性的活動,能夠喚起一個人的生活和增強ta的生命力(1988:50-51)。那麼,多邊戀是不是在實踐一種「祛佔有」的愛?在此拋磚引玉:假設伴侶對你坦誠自己對他人產生了強烈的吸引,那麼嫉妒仇恨是否只是反映了自己私心,而愛ta是否需要接納ta的一切?

相關文獻:

Aral, S. O., & Leichliter, J. S. (2010). Non-monogamy: risk factor for sti transmission and acquisition and determinant of sti spread in populations.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86 Suppl 3(86 Suppl 3), iii29.

Rubin, J. D., Moors, A. C., Matsick, J. L., Ziegler, A., & Conley, T. D. (2014). On the margins: considering diversity among consensually non-monogamous relationships.Journal Fur Psychologie.

Conley, T. D., Moors, A. C., Matsick, J. L., & Ziegler, A. (2013). The fewer the merrier?: assessing stigma surrounding consensually non‐monogamous romantic relationships.Analyses of Social Issues & Public Policy, 13(1), 1-30.

Wolfe, LP. (2003) Jealousy and Transformation in Polyamorous Relationships. Dissertation.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of human sexuality.

Tweedy, A. E. (2010). Polyamory as a sexual orientation.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79(4), 1461-1515.

弗羅姆. (1989).佔有還是生存.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沈洋

上海交通大學

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助理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繆斯夫人 的精彩文章:

中國家庭中的性別不平等:算上孩子

TAG:繆斯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