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奉新某家族鮮為人知的歷史,看完後震撼了...

奉新某家族鮮為人知的歷史,看完後震撼了...

羅坊嚴氏世系簡說

奉新嚴氏,在古代是居住於進城鄉羅坊上街頭的名門望族。披閱其族譜可知,族譜中稱其郡望為「富春嚴氏」,有聯云:「富水傳宗,追思源流巨遠;春山發脈,歷薦俎豆馨香。」可知其系東漢嚴光(字子陵)之後也。再溯其源,嚴子陵本春秋時楚莊王之後。

公元前613年,楚國國君楚穆王去世,年齡還不足二十歲的熊旅繼承了王位。熊旅,羋姓,熊氏,名旅,亦作侶。當時國內矛盾重重,爆發了公子燮與公子儀的叛亂。

在複雜的形勢下,熊旅採取了韜光養晦的對策,表現出沉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狀況,著名的「樊姬進諫」、「一鳴驚人」、「楚王葬馬」等故事,說的就是他此時的狀況。三年之後,他對楚國的政局和各類人物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他重用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消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展。又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

楚國在北林打敗晉國軍隊後,鄭國開始聽命於楚國。為了爭當霸主,楚晉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雙方互有勝負,楚國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戰中大獲全勝,從此聲威大振,國勢日強。不久,楚國滅掉了蕭國,後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

他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願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91年,熊旅去世,葬於紀山,國人根據他生前的主要功業,給他確定的謚號為「庄」,帶有嚴肅、敬重之意,故史稱楚莊王。

楚莊王去世後,嫡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楚莊王還有庶子數人,因不得繼位,被迫分姓命氏,其中一位即以父王的謚號「庄」為姓,是為庄姓的受姓始祖。庄氏得姓以後,便有宋國的莊周、齊國的庄暴、庄賈、趙國庄豹等人知名於世,形成了較為強勁的發展勢頭。歷戰國、秦,庄姓已發展成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姓。

漢初有庄不識,他以舍人身份從劉邦起於沛,以騎將入漢,以將軍擊英布。高祖六年(前201),封武強侯。庄不識之孫庄青翟,居馮翊郡,漢文帝時襲爵武強侯,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丞相。

漢高祖劉邦

漢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因權臣張湯的構陷,牽連致死。 漢景帝時有庄忌,與鄒陽、枚乘等唱和,曾先後為吳王劉濞與梁孝王劉武門客,世稱庄夫子。《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賦二十四篇,今僅存《哀時命》一篇。

庄忌有子庄助,漢武帝時任中大夫,其後任會稽太守。《姚江下河嚴氏支譜》載,庄助擔任會稽太守時,遂遷居到餘姚,世系繁衍,成為餘姚一大氏族。庄助與淮南王劉安交情深厚,後因淮南王謀反,庄助受到株連而被誅殺。

庄助後五世有庄士恂,餘姚人,即庄光之父。曾任南陽郡新野縣令,童年時的庄光隨父居新野,由此結識了避難於此的漢高祖九世孫劉秀。庄士恂任滿回到會稽餘姚縣後,庄光拜當時著名道學家梅福為師,梅福還把女兒嫁給了他。

漢光武帝劉秀

齊地報稱有一男子披著羊裘在澤中垂釣,劉秀懷疑那就是庄光,即遣使備置安車、玄纁,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陽。劉秀當天就親自來到庄光居住的館舍,庄光裝睡不起來,劉秀就進了他的卧室,摸著庄光的腹部說:「唉呀!子陵,就不能相幫著做點事嗎?」

庄光又睡著不講話,過了好一會兒,才睜開眼睛,看了好一會,說:「過去唐堯那樣顯著的品德,巢父、許由聽說要授給官職,尚且去洗耳朵。讀書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強迫人家做官呢?」劉秀說:「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讓步?」於是便上車,嘆息著離開了。

後來,劉秀又把庄光請進皇宮,論故道舊,請教治國良策,作徹夜長談,極為投機。談至深夜,庄光與光武帝同榻而眠,足加帝腹而不顧,由此而留下了「客星犯帝星」的佳話。劉秀授其諫議大夫之職,庄光不肯屈意接受,於是歸隱富春山(今桐廬縣境內)耕讀垂釣。

漢明帝劉庄

這時庄姓中有一個叫莊嚴的人,大膽上書進諫,懇求皇上開恩,收回成命。無奈皇帝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尊嚴,莊嚴的上書,不但未能如願,反而招致殺頭之禍。無奈之下,庄姓人為了紀念這位敢於冒死直言的同族,就改為姓嚴。庄姓曾一度消失,直到魏晉以後,才有些人恢複姓庄,而更多的人則以嚴姓傳了下來。

庄光此後即稱嚴光,他有兩位夫人,元配梅氏,生嚴慶如,其後裔即姚江嚴氏支系,包括由余姚遷徙到福建樟州及遠至陝西戶縣餘姚村等的嚴氏子孫;繼配范氏,生嚴倫、嚴儒二子,他倆的後裔即成為桐江支系,子系繁延,由桐廬外遷到淳安、開化、東陽,江西南昌、分宜、寧都、建安、黎川,福建福州、莆田、龍岩、永定、三明等縣市。

嚴光之後,世系莫詳。儘管《奉新嚴氏族譜》舊序中稱:「光後有曰朂、曰韜、曰從、曰誨、曰翰、曰郎者,至曰顏者為巴郡太守,正直不阿;有曰畯者為士大夫,擢督兵而鎮陸口;畯之下曰祖章、曰運、曰恢、曰粲;至曰稜者為陳留太守;繼稜有曰龍者,為中書舍人。

至梁又有曰元思者,為巴陵刺史;曰崇勛,曰超達,為護軍都尉。自超達而後有曰恕己、曰允恭,逮至唐,有曰譔者,為監察都御史,公正敢言;傳至挺之名浚者,擢制科,調議興尉,歷官給事中,濮、汴二州刺史,開元中,膺張九齡薦,擢尚書左丞,知吏部;子季鷹,幼豪爽,天寶中為劍南節度使;挺之從孫曰綬者,英武奮發,拜左僕射,封鄭國公。

繼綬有曰持剛,曰振廣,曰遵美,為樞密,後為兩軍中尉、觀軍容處置使者。」然據筆者考證,舊序所列人物多系歷史名人,有些確系直承世系,有些卻並無關聯,純屬牽扯附會,故無法採信。

據考證,唐代末年有嚴實,本系同州(今陝西大荔)人,因曾任江淮水陸轉運判官,故徙居江都(今江蘇揚州)而成為江都人,生子嚴可求。嚴可求,隨父居江都,自幼足智多謀,五代時,累官至吳國的尚書右僕射兼同平章事,生嚴續、嚴紀二子。

長子嚴續,字興宗,以父蔭補千牛備身,遷秘書郎,歷兵部侍郎、尚書左丞。元宗即位,進禮部尚書、中書侍郎,出牧池州,復拜中書侍郎,兼三司使,又出為江州節度使,數年,復入知尚書省,遂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以耄疾乞歸,上憫其功能,擢其弟嚴紀為寧州尹,嚴紀遂占籍於武寧之斜灘(今武寧縣新寧鎮斜灘村),故嚴紀實為江右嚴氏之始祖。

嚴廷珪,號寧記,娶諶氏,生立櫛、大櫛、懷櫛、慎櫛四子;嚴立櫛,號用卓,娶劉氏,徙瑞州;嚴大櫛,號用洪,娶王氏,徙居武寧;嚴懷櫛,號用誠,娶鄒氏,生以信、以道、以政三子;長子嚴以信,號漢義,娶胡氏,生國寶;次子嚴以道,號漢忠,娶陳氏,生國正、國襚、國祥三子。

長子嚴國正,字德新,娶姚氏,居石巷,生仲珍、仲琛、仲璉三子;長子嚴仲珍,字敬祖,娶梁氏,生謙清、彥清二子;次子嚴彥清,娶金氏,生持亨、持參二子;嚴持參,娶余氏,生允升;嚴允升,娶余氏,生子瑜、子章二子。

嚴國正次子嚴仲琛,字繼祖,娶諶氏,生動清、漢清二子;長子嚴動清,娶鄒氏,生持明、持華二子;次子嚴持華,娶左氏,生均升;嚴均升,娶喻氏,生子信、子常二子;長子嚴子信,客贅黃家舍;次子嚴子常,客贅湖廣棗陽縣。子瑜、子章之後裔綿延不斷,族譜記載甚詳,茲不贅述。

嚴以道次子嚴國襚,字德英,娶陳氏,生仲玉、仲碧二子;嚴仲玉,由新興鄉石巷入贅進城鄉羅坊羅氏,系羅坊嚴氏之祖。嚴仲玉配羅氏,生榮甫、祐甫、吉甫、晉甫、祥甫五子(一說為信甫、祥甫、晉甫三子);嚴晉甫生俊卿、祐卿二子;次子嚴祐卿徙澤背,生自誠、自謙、自泰、自良四子;次子嚴自謙析居奉化鄉聞駕坪。

嚴仲玉五子嚴祥甫居羅坊,生信卿、漢卿二子;長子嚴信卿生自持,徙南京。次子嚴漢卿,號雪江,生自立,其後裔見《嚴氏族譜》羅坊詳類。嚴漢卿曾奉父命詳列世次,創修家譜,系羅坊嚴氏最早的族譜。嚴國襚次子嚴仲碧生執中、持中二子,其後裔見《嚴氏族譜》羅坊詳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