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孤獨心靈俱樂部

孤獨心靈俱樂部

來自一個Nobody

我很排斥包裝自己,喜歡原生態的赤誠,在我看來,所有的榮譽在它產生那一刻,便走向消亡。沒有期待,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在梓君跟我約稿的這一個月里,我一直在想我該寫點什麼。最近在看許知遠的十三邀,裡面涉及了很多深刻而宏大的議題,看完非常令人動容,於是我決定來寫一點關於「矛盾」的感悟。

文學與功利

21世紀是商業的世界,高速運轉的工業化帶來了極致的離心力,處在這樣一種漩渦中,很少有人能保持清醒。時間被所謂的效率追求所填滿,碎片化閱讀應運而生。但是這真的是文化閱讀嗎?抑或是一種功利性的頭腦充電? 販賣知識的羅輯憑藉著他的「實用膠囊」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是這種成功背後的根源,不得不讓人心生寒意。

商業本身作為一種社交性生產活動,其存在的意義無可指摘,但是倘若人人均以謀求商業利益為存在使命,那麼人與機器的差別又體現在哪裡?(雖然20世紀後的人類學家已轉向研究人類器官的機械化運轉,但我仍然相信生命體存在一種不同於機械的缺憾美)人性的光輝又體現在哪裡?在這樣一個效率至上的時代,我們的確不能對文學復興有著更多的期待,但是,僅就個人而言,拋去一些功利的追求,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夠讓你不迷失在這泥潭中。雖然一己之力無法改變整體的結果,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個體的力量所帶來的那些細微的變化,畢竟蚍蜉之力可撼樹也。

20多歲正是求知慾和感知欲爆棚的年齡,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經歷生活,沒有人能給你確切的指導,但是我們每一點對於生活的思索都可以從文學中得到解答,這是我作為21世紀人感到最欣慰的一點。

在這個反智的時代,知識讓位於生產,喪失了它本來的價值屬性,文人喪失了應有的尊重。我希望有一天能重回那個自由辯駁,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時代。

個人與集體

說到這個話題就不免沾染上一點政治色彩,我向來是堅定的無黨派人士,我認為各類團體、政黨都是操縱輿論、蠱惑人心的一把好手。置身於這樣的集體中,人的自我意識會不斷受到挑戰,大我和小我不斷撕扯,違背了你本身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權利訴求。

但是我也可以理解這種集體主義存在的意義,畢竟它是最簡便粗暴的集中管理的方式。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深刻地描述了一名士兵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明知道伊拉克戰爭是非正義的,打著維和的幌子在當地製造更多暴亂,另一方面,他作為軍人又不得不服從指揮成為一個殺人機器。這也難怪許多美國士兵患上了嚴重的戰後創傷綜合症。

其實軍隊這種國家機器真的與民主社會不相匹配,高度的同化意識造就了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卻又與它所維護的文明社會背道而馳。因而,馬克思主義所支持的「國家機器最終將走向消亡」是非常正確的。我向來不憚以最崇高的敬意讚美馬克思主義哲學,但是對於某些黨派將其引申為加強集權的這種做法,我是非常不恥的。

信仰與自我

有學者預測,今後的世界矛盾將集中體現在穆斯林社會與文明社會的對立。作為一個無神論者,我很難理解穆斯林對於宗教的狂熱,也無法理解他們的精神寄託。但是我同意人總該是有點信仰的,這種信仰是超脫於你本身的something bigger,讓你不拘泥於功利的追求,不至於像浮萍一般隨波逐流。

信仰這個詞聽起來很宏大,其實就是你內心的投射,心之所向即為信仰。我很反對將情感訴求向外投射,將支撐點放在外界,一旦你的寄託倒塌,那麼給你帶來的就是精神世界的崩塌。

學會和自己獨處,不汲汲不戚戚,形成強大的內心獲得inner peace,是這麼多次失敗教會我的道理。Under the peer pressure, 我一度非常渴望做出點能稱為成就的東西,希望獲得讚美,畢竟名聲是人們為之趨之若鶩的原因,也是我們如何看待他人的指向標。但是fame它就像喬叟假想出來的房子,你可以在房內,或者在房外,但房子的結構永遠矗立在那。而後我不再關注別人是讚美還是討厭,畢竟,對人們重要的不是他們周圍世界的真相,而是他們認為屬實的事情。

最後,附一首鮑勃迪倫的My back pages,瘋狂的時代需要一點自我反叛。

My Back Pages

 Bob Dylan The 30Th Anniversary Concert Celebration

Bob Dylan;Roger McGuinn;Tom Petty;Neil Young 

00:00/00: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eAndMygirlss 的精彩文章:

TAG:MeAndMygirl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