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江西姚源起義震動朝野促使余干分治萬年置縣

明代江西姚源起義震動朝野促使余干分治萬年置縣

明代江西姚源起義震動朝野

促使余干分治萬年置縣

-

余干縣與萬年縣相互毗鄰,都是我省上饒市所轄縣,是名副其實的「兄弟縣」。殊不知,在五百多年前兩縣本為一體,明正德年間(公元1505~1521年),余干爆發的姚源起義(也稱王浩八起義)直接促成了萬年從余干分治建縣。

晨報記者 宋雅倩

位於我省東北部的余干縣,建縣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江西最古老的縣之一。在數千年歷史變遷中,歷代朝廷數次將余干分割,建立新的縣治。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樂平、德興、上饒、萬年、東鄉等縣(區、市)都是在不同時期從余干縣分治出來的。在古代,封建王朝割地置縣的原因有許多,如萬年和東鄉建縣,便是緣起於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明正德年間

繁重租稅迫使農民聚眾起義

明代中晚期,由於政治腐敗、社會黑暗,全國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僅在江西就有撫州王鈺五、饒州王浩八、瑞州羅光權、贛州何積欽、靖安胡雷二等率隊起義,深深撼動了明代的封建統治。其中,由王浩八領導的姚源起義因進軍範圍廣、起義時間長、鬥爭過程激烈,在同期農民起義中尤為引人注目。

《萬年縣誌》卷一《姚源洞略傳》記載了姚源起義的原因:明正德年間,朝廷政治腐敗,宦官與官僚地主瘋狂兼并土地,殘酷壓榨農民,陷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江西地區,寧王等藩王在此橫行霸道、魚肉鄉民。依附當時權勢太監劉瑾的余干知縣潘泰,在當地橫行苛政,加上大旱成災,更加民不聊生。

在長期壓迫之下,飽受剝削的余干農民紛紛奮起反抗,當時,王浩八、汪澄二、殷勇十等組織農民起義軍開始對抗官府。據史料記載,起義軍主要領導者王浩八是姚源王家塢(今萬年縣姚源村)人,家中世代務農,相傳他還考過武秀才,精通武藝。明清史專家梁方仲經過考證得知,王浩八因當時租稅繁重,無力交納,加上知縣潘泰又緊逼糧稅,終不堪官府壓迫,在姚源立寨結營,舉起義旗,以姚源洞為據點招兵買馬,附近貧苦農民紛紛結伴逃入山林追隨他,聚眾抗租抗稅。

姚源起義軍初戰告捷

震動明朝廷上下

余干縣委宣傳部盧新民一直致力於余干文史研究,據其介紹,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六月,王浩八帶領起義軍與朝廷軍正式交鋒,打敗了由樂平知縣汪和率領的地主武裝300多人,並活捉了汪和本人,首戰告捷。據《饒州府志》(清康熙十一年刻本)記載,當時「饑荒無賴者爭從之,數月眾至萬人」,可見姚源起義軍規模之大。

隨後,江西副使吳一貫集合省、州官兵和福建窯兵及桂秀、吳祚等地方武裝,大舉進攻姚源。在這一過程中,起義軍異常勇猛,除了少數官兵逃跑外,數千人被消滅,震動了朝廷。接二連三的勝利使得起義軍規模不斷壯大,很快就發展到了2萬餘人。

據《武宗實錄》記載,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十二月至次年春,「江西鎮守太監王嵩、都御史王哲合兵三萬討之」,僉事張昊紮營余干古埠,參政董朴屯兵樂平珠田(今萬年珠田王家),參議居達駐守安仁(今余江)吳山,再加上一些地方鄉勇,以四面包抄的方式步步逼進姚源。因為姚源易守難攻的地勢,「(官軍)且營於泥淖間,賊(起義軍)乘霾發伏,我軍擾亂」,起義軍大勝,俘殺典史、千戶以上文武官吏百餘人,俘降士卒1.3萬餘人。官員、豪紳無不聞風喪膽。

起義聲勢不斷壯大

波及浙江安徽等地

為了儘快鎮壓起義,明朝廷從千里之外調來曾經鎮壓過四川農民起義且以殘暴嗜殺聞名的左都御史陳金,並於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三月調來廣西狼兵(壯族土司兵,以取首級為上功,所到之處屠殺淫掠)。

據介紹,在人數、軍事素養和裝備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起義軍節節失利,包括主將殷勇十在內,犧牲了5000餘人,被陳金重重包圍的起義軍在糧食等物資供應上也陷入了困境。為了保存實力,王浩八帶著數百人殺出重圍,準備前往浙江。

這年冬天,起義軍進入浙江後,以開化一帶為大本營,繼續進行鬥爭,得到了安徽、浙江一帶貧苦農民的擁護和支持,甚至有些知識分子也加入進來,使得起義隊伍迅速恢復到萬餘人,分兵攻打休寧等縣。

如此,起義從江西蔓延到了浙皖地區,引起了朝廷更大的不安,武宗不僅下發了懸賞令,以授千戶、賞銀千兩為條件緝拿王浩八等人,還派出更加殘暴的俞諫頂替陳金率隊。

因隊伍內部出現叛徒

首領被俘起義被鎮壓

俞諫到任後,立刻調動重兵圍攻起義軍的根據地開化。在政府軍的強大兵勢壓力下,王浩八再次退回江西,駐守德興一帶。

據悉,政府軍的鎮壓和地主武裝的不斷襲擊,大大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導致隊伍中有些人開始動搖,想接受朝廷的招撫。見此情況,王浩八隻好與朝廷聯繫,「以所執都指揮白弘、江洪為質,求撫於按察使王秩。秩受之,為傳送姚源」。但實際上,王秩只是想以假撫的辦法消滅起義軍,王浩八發現他的計策後便率眾「奔據貴溪裴源山,餘眾復集,連營十里」,當時聲勢依然浩大。

俞諫立刻調動軍隊進攻貴溪,由於雙方力量過於懸殊,最終起義軍寡不敵眾,死傷數千,王浩八也因為遭叛徒告密而不幸被俘,其餘起義軍敗走玉山。

後來,俞諫與南贛巡撫周南、江西巡撫任漢又在半途截殺起義軍700餘人。儘管起義失敗,但起義餘波仍在,王浩八的侄子王垂七領導當時剩下的千餘人仍以姚源為根據地繼續鬥爭。

為安撫飽受豪紳壓迫的百姓

從余干縣劃地建置萬年縣

姚源起義軍與明朝廷前後對抗了6年之久,為了儘快壓制起義,陳金向明朝廷遞交了《請建萬年縣疏》,奏請在此加強中央集權,安撫曾被余干官府壓迫剝削的百姓。

起義之初,姚源及周邊地區地處偏遠且山高林密,余干官府對這裡向來疏於治理,為了防止再次滋生出像王浩八這樣的反抗力量,加上起義時匯聚在這裡的貧苦農民在幾年時間裡堅持農業生產,開墾出了一片片肥沃的土地,經濟逐漸發展。朝廷遂採納了陳金的奏請,在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二月劃余干萬年鄉、政新鄉及萬春鄉等8個都及樂平、鄱陽、貴溪部分地區,新置萬年縣,縣治設在今天的青雲鎮,緊靠起義軍的駐地姚源洞,並布下重兵。據《余干縣誌》記載:「次年,割余干南部二十五都及臨川東境設東鄉縣。」

十二月,明朝廷再次調集重兵討伐,姚源起義最終徹底失敗。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姚源起義和全國其他地區的農民起義使得明朝廷大為震動,統治階級為了安撫百姓也採取了一定的讓步措施,如減免賦稅等,將余干縣分治建萬年縣在某種程度上也屬於明朝廷的讓步之一。

青雲鎮居民姚宏富對記者說,按照現在的行政區劃,位於鄱陽湖畔的余干與萬年西東毗鄰。在數百年前,這兩地本為一體,儘管已經一分為二,但兩縣人民有著割捨不斷的緣分,至今親如一家。現在萬年民間依舊有「先有姚源,後有萬年」的說法。

結束

精彩詳細內容請點擊各板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讀江西 的精彩文章:

安福柘溪村明清古建檐角層疊形似階梯

TAG:晨讀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