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若是篤定·何懼未來風雨·第三驅動力
知行合一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是基於生活從0到1的創造
在自我超越這條路上,來自真正的的專註力和意志力
﹀
﹀
﹀
摘要前提:
第一種驅動力:來自基本生存的本能驅動。如,餓了要吃飯。
第二種驅動力:在工業化時代被大量的運用,來自外在動力,比如公司中的獎罰並存(如果要激勵一個人,要麼給出外部的獎勵,要麼懲罰)適用範圍有限,只適合簡單的機械重複勞動,才有效。在涉及到知識,創造和全身心投入事情的時候,往往不起什麼作用。
第三種驅動力:來自內在的動力,內心真正的想做好事情的慾望。
《驅動力》一書的作者提到,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具備第三驅動力,就能主導自己的人生,也是真正能激勵和調動積極性的方法。
首先,想要發揮內在驅動力,需要一些外部條件,需要創造能夠激發內在動力的環境很重要。
自主,人是願意為自己喜歡的任何事情去負責的。
要打造一種適合的氛圍,每個用戶能夠自己決定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怎麼做,和誰做的一種狀態。
比如平台目前就屬於這種形式,首先要問問自己是怎麼一步步的有了方向,有了前進的動力和時間的安排,把這些作為反思部分,從而可以更好的幫助他人找到這些動力源。
專精,把事情做的越來越好的慾望。
創造心流的體驗才能激發。心流是指當所面臨的挑戰與能力恰好吻合時所產生的最佳體驗。要激發自己在一件事情的持續狀態,往往要從創造心流的體驗開始。
比如:玩遊戲狀態,始終想要挑戰比自身能力超微強一點的環節,任務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簡單,把工作變成玩樂。
目標,有沒有目標對調動積極性的差別很大。
需要制定正確的目標,人真正建立的是超越個體利益的渴望和目標,渴望做出內心想做的事情。
這個我們平台也有很多數據,怎麼喚醒別人的「未來我」,追求幸福的價值觀念。
外在的目標一般是,榮華富貴,功成名就,是利益為導向的。
內在的目標是,願意幫助改變別人的生活,願意讓更多人更好的成長,這個目標是發自內部的。
只有內部目標才能更長期地帶領我們的內心,調動積極性。
兩種思考模式,大多數人會經常考慮,如果……那麼……。比如,如果實現了小目標一個億,我就會很開心。
我們的側重點應該在既然……那麼……這種思維模式,比如,既然我熱愛幫助別人,那麼我就去做這樣的事情吧。也許有很多人認為很虛,不現實等等。
無非就是在幫助別人的路上首先是付出,這個可能不符合內心狀態,都希望得到一點付出就要及時的反饋來彌補心裡的滿足感。
但你沒有堅持到足夠多人認可你的價值,或者對社會產生的更大價值。
這種堅持的過程很顯然有經濟價值,而同時還能保持自我內心對未來的嚮往和不斷前進所帶來的精神狀態。
告訴自己,有時候需要傻傻的堅持。
-原創文章-
TAG:知識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