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的每一部電影都被奉為美學聖經,韋斯·安德森新片的野心也不小

他的每一部電影都被奉為美學聖經,韋斯·安德森新片的野心也不小

那個著名的"處女座「強迫症韋斯·安德森

拍了一部對狗狗深情告白的電影

可愛到貓奴都喜歡

剛邁入 「狗年」沒多久,就有一部以狗為主題的電影全球上映。這已是巧合,更難得的是,這部別具一格的「狗片」還來自於人人都愛的韋斯·安德森

昨天剛在國內上映的新片《犬之島》不僅僅是一部滿是W.A.美學元素的定格動畫,更是一部關於日本文化和政治生態的寓言。

柏林電影節的紅毯首映兩個月之後,就能與中國觀眾在大銀幕上相遇,這還是第一次。

說安德森是全球影迷的最愛毫不為過。在當今得美國獨立電影體系中,除了伍迪·艾倫、科恩兄弟等早已功成名就的准大師,後輩里就屬這位相貌帥氣、品味獨特的導演人氣最高了。

從二十年前的處女作《瓶裝火箭》出道至今,年過不惑的安德森並不算多產,一共也就8部長片和一系列堪稱外傳的短片。

但他慢工出細活,幾乎每一部作品都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和讚譽。

韋斯·安德森

這次的新片《犬之島》距離他上一部《布達佩斯大飯店》已有4年之久,同樣是在柏林電影節開幕亮相,一舉摘得了最佳導演獎。

《布達佩斯大飯店》作為安德森風格的集大成者,不僅獲得了柏林的評審團大獎,更在奧斯卡上獲得了9項提名,並最終摘得了最佳服裝、最佳化妝、美術和配樂四座小金人。

這四個特長恰恰也是安德森最受影迷青睞的地方。精心搭配的暖色調,頗具格調的復古畫風,造型鮮明的人物和道具,以及旋律走心的原聲音樂,就連業內同行都對韋氏美學體系欽佩不已。

《布達佩斯大飯店》

這種極具辨識度的的作者性,自《青春年少》後日漸成型,到《天才一族》和《穿越大吉嶺》爐火純青,再到《月升王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里更加清澈,《布達佩斯大飯店》終於達到了巔峰。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邁過榮譽的安德森,在《犬之島》中展現出了更嚴肅的世界觀追求。哪怕同樣是對稱構圖、搖鏡、橫移和俯拍鏡頭,因為代入了更多的政治隱喻,視覺風格有了新的訴諸,不再只是小清新的隨心所欲。

《犬之島》是安德森第二部定格動畫,假如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況《犬之島》的劇情,那就是日本版的「汪汪隊立大功」——但是摻入了歷史性和社會性的寓言體,並非只屬於孩子的低幼體。

在一個虛構的未來城市裡,由於突然爆發的「犬流感」病毒,所有的狗狗都被流亡到了一個廢棄的垃圾島上。

勇敢的男孩阿塔里為了尋找愛犬點點,獨自駕機降落在「犬之島」上。

在「首領」(chief)等五條狗狗的幫助下,經歷了一番冒險,最終戰勝了製造陰謀的市長叔叔,用解毒血清拯救了汪星人和人類。

這個聽上去非常主流的故事梗概,落到了安德森的手中,必然處理得與眾不同,既有大量風格化和趣味化,也有「開腦洞」的敘述方式和深層寓意。

狗與狗,狗與人之間的情感依託,流浪犬的階級性和認同感,不只是催淚點,還有對野性的歌頌。

更何況全片基本採用狗狗的視角,而非常見的人類視角,觀眾能聽得到狗語(狗說英語),日本男孩等人類的對話卻沒有翻譯,甚至沒有字幕。

導演如此處理,不懂日語的觀眾就只能把自己也假設成「犬之島」上的一員,聽不懂人類的表達,天然產生了隔離感,也催生了不信任感,瀰漫在影片大部分的時間裡。

但缺乏日語解釋的話,如何解決敘事的理解問題,身為美國人的安德森想了個「即笨又聰明」的方法——

他讓某隻懂「人話」的狗來轉述,或讓一個美國交換生,一名英語同聲傳譯來傳遞關鍵信息,這稍許能打破語言的巴別塔,同時也突出了文化的差異性,有點外來旁觀者清的距離感。

Greta Gerwig 配音的美國交換生

而且這部影片採用的定格動畫形式,本來就有種讓人窺視的微縮模型感,製作時雖費時費力,倒也最能體現導演的意圖——那種濃縮、提煉現實世界的精緻,最適合有收藏癖的強迫症患者了。

比起《狐狸爸爸》里的田園牧歌,《犬之島》構建的未來世界更宏大,場景更多元,角色和道具也更豐富。

主創曾透露《犬之島》里一共有240套布景,1097個人型和動物木偶,需要37個動畫師和技術人員來操作,就是那種人偶擺一個動作拍一幀畫面的慢工細活。

這些動畫師總共要花費445天來製作,哪怕只是一分多鐘的切壽司過程,也花了好個月來完成。

完全不用CG的定格動畫,人工成本實在太高了,也就安德森這種有視覺潔癖的人還如此任性。即便是前年那部同樣源自日本文化的《魔弦傳說》,也不得不用數碼技術來輔助場景。

因為安德森的固執,才讓《犬之島》里的水流、煙霧、爆炸等呈現出別緻的效果,彷彿前電腦時代的特效產物,頗有些懷舊的「工匠精神」。

相比《魔弦》對日式元素的生吞活剝,安德森在《犬之島》里不僅嚴謹細緻,更對日本的歷史、人物和政治有所投射,幾乎就是他自己編寫了一本日式指南,畫了一副 「Made in USA」的浮世繪。

其實,好萊塢乃至整個西方影壇對於日本文化的推崇由來已久,「菊與刀」是他們遙望東瀛的入門,具體到黑澤明、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等當代大師的譜系,影響了斯皮爾伯格、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喬治·盧卡斯這些「新好萊塢導演」,延續至安德森這輩中生代。

相比《穿越大吉嶺》里浮光掠影的印度旅行,安德森這次對日本文化的浸入,因為有動畫的想像力,即能處理得抽象,也可以更具象,把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都移植進來,可供按圖索驥的解讀。

精巧的壽司料理,戲仿的葛飾北齋,重複變奏的太鼓聲,以及娓娓道來的緋句,櫻花、相撲、能劇……堆砌這些顯性的日式元素不難,但安德森並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旅遊紀念品收集,而是在社會批判層面花了更多心思,甚至不惜減少鮮艷的畫面,突出清冷的末世寓意。

《犬之島》對於日本近代政治格局的影射無處不在,小林市長的家族世襲,他與管家之間的權力爭奪,所謂民主選舉背後的門閥制度。

這一切都在日本的天皇治下,因為一個美國交換生的勇敢,引發了「為了狗狗」的抗議運動,指向很明顯。當年受到西方左翼思潮影響的熱血青年,也曾出現在黑澤明的戰後作品中。

《犬之島》里有個鏡頭頗具玩味:在島上荒廢的遊樂場里,男孩執拗地站在武士刀下,雖然不到「身高限制」,卻一定要獨自登上去體驗一把。

這個跳齣劇情主線的段落,不正是流露了安德森的小小初衷——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對偉大的黑澤明來把「高山仰止」的致敬嘛。

文/編 _ Luc

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這隻杯子,藏著一代帝王的美夢……
藝術和心理學這對情人,了解一下?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