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拾貝 中國茶道
中國茶
中國茶
阿正
00:00/04:03
中國茶
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
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
興於唐朝,盛於宋代
糅合了中國儒、
道、佛諸派思想
獨成一體
苦盡甘來回味無窮
恰似一杯濃香綠茶
沉浮俯仰歲月滄桑
品綠茶者亦品人生
什麼是中國茶道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文學家王心鑒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他在《詠茶葉》詩中說:千挑萬選白雲間,銅鍋焙炒柴火煎。泥壺醇香增詩趣,瓷甌碧翠泯憂歡。老聃悟道養雅志,元亮清談祛俗喧。不經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鮮。
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最高端的茶道服務由茗泉郵驛的運泉來為茶道提供原生態泉水的服務,這種服務近乎於奢侈,這也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探索
茶道
茶道發展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樹原產地並不是只有中國一個,在世界上的其它國家也發現原生的自然茶樹。但是,世界公認,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有著卓越的貢獻,這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並利用茶這種植物,把它發展形成為中國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並且逐步地傳播到中國的周邊國家乃至整個世界。
秦漢以前
巴蜀是中國茶業的搖籃(不僅僅是在秦之前,秦漢乃至西晉,巴蜀仍是中國茶葉生產和技術的重要中心)
三國兩晉
長江中游成為茶業發展壯大
唐代
長江中下游地區成為茶葉生產和技術中心
六朝以前
茶在南方的生產和飲用,已有一定發展,但北方飲者還不多
宋代
茶業重心由東向南移
明清以後
茶區基本穩定,茶業的發展主要是體現在茶葉製法和各茶類興衰演變
中國茶道的價值觀
有人說
西方人性格像酒,火熱、興奮但容易偏執、暴躁、走極端,動輒決鬥,很容易對立;
中國人性格像茶,總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執著持久,強調人與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氣氛下共同進步。
這話頗有些道理。酒自然有酒的好處,該熱不熱,該冷不冷,須要拼一下時,不拼是不行的。
但從人類長遠利益看,中國人的思維方法或許可盡量減少些人類不必要的災難。所以,茶文化從中國這塊土壤誕生,有深厚的思想根源。
表面看,中國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與價值取向不盡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燈孤寂,要在明心見性;道家茗飲尋求空靈虛靜,避世超生;儒家以茶勵志,溝通人際關係,積極入世。無論意境和價值取向不都是很不相同嗎?其實不然,這種表面的區別確實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即:和諧、平靜,實際上是以儒家的中庸為前提。
※大話降龍:阿啃小女友找上門,二郎神:不急,喝口菊花茶壓壓驚!
※「茶」還有長壽的意思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