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作業寫到很晚,真的是老師的原因嗎?

孩子作業寫到很晚,真的是老師的原因嗎?

本周是複習周,孩子們和我都有點小忙。忙著將半學期的基礎知識做一個總結,忙著查漏補缺。這是一個學習的正常規律與過程,但總會有不少人有些微詞,覺得學習應該是很快樂的事,不該讓孩子在考試中感受壓力。也會有人將所有的不適全部歸咎於老師、歸咎於教育體系:作業太多,每晚寫很晚等等,小學學習的種種適應不良。很多時候這是一種偏見,許多情況都是早期教育不到位而引起的適應不良,忍不住要和大家交流下這方面的問題。

這樣,首先要從我們孩子們的教材說起。先談談用了若干年的蘇教版教材,從一年級開始識字量寫字量就比較大,基本都是一課要學會寫九個字到十個字的節奏。一周兩三篇課文,也就是一周要學會寫二三十個字,會寫會認會組詞。外加上需要認的字,那就是一周要認識五六十個字。突然從一年級開始學,如果幼兒園對漢字沒有任何興趣,也沒形成閱讀興趣與習慣,沒形成專註力、動手能力,那麼可想而知孩子學習的難度是有多大。尤其是還不允許低年級有書面作業,那麼,除非孩子具有過目不忘的超強的智商和記憶力,才能非常輕鬆應對這些必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

再觀現在的部編版新教材,我們也是剛剛使用一年不到,感覺這個教材對於孩子早期教育的要求更高。

首先是把識字提到了比較重要的位置,最先的幾篇課文就是識字。你真不明白沒有拼音做扶手,剛開始就講識字課文時那一個個懵懂的眼神,讓你心慌慌。當然,有一部分學前教育做得比較好的孩子,學起來很輕鬆,因為這些字他熟悉啊。另一些對漢字不敏感,以前甚少接觸的孩子,那叫一個風吹了無痕啊,前一分鐘學,後一分鐘忘,讓人心拔涼拔涼的。上的時間越長,越發現新教材適當減少了孩子的寫字量,是孩子們的福音。然而,大量在沒有寫狀態下的認字,也是一件很苦惱的事情:孩子們大抵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呢,字一多就亂了。新教材的意圖指向很明顯,就是識字,盡量多的識字,然後可以自主閱讀。而這個任務完全放到一年級,對於孩子們的壓力就比較大。

這些是書本本身的特點,需要學前教育的奠基與配合,而不是圈圈老師主張要提前學認字。相反的,我從來不主張學前孩子過多的精力放在認識漢字上。如果孩子很喜歡,可以這麼做,如果孩子沒興趣,則無需強迫識字,因為每個孩子的興趣以及對漢字的敏感期不一樣。

看起來圈圈老師的話前後矛盾,實則不然。圈圈老師的意思是小學的學習輕鬆與否,其實取決於你的學前教育的奠基(智商超高與超低的除外,那是教育中的特例,不存在普遍性)。而學前教育的奠基,也不僅僅是認字所能包含的,更多的是前面所說的對學習的興趣、閱讀的習慣、傾聽的習慣、專註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鍛煉等非智力因素的養成。這些習慣形成了,那麼你小學學習基本沒有任何問題。因此,每次聽到各種對老師對學校的批評,什麼一二年級孩子作業很多,三四年級孩子作業做到十點十一點等等,作為了解這一切的老師,只是會在心裡嘆息一聲:你的孩子寫得那麼晚,真的是老師的原因嗎?班級其他孩子怎樣,有了解過嗎?因為在我們的班上,每次都有那麼幾個孩子,他會用比別人多五六倍的時間來完成同樣多的作業,基本是因為注意力和習慣的問題。

說到這裡就會發現,教育是具有連貫性的。孩子們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需要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聽從指令的能力、清楚表達自己意願以及能獨立離開家人的適應能力等等這一些入園前期奠基,孩子幼兒園便會適應良好。而到了小學,從小學的教材就會發現需要孩子們掌握一定的能力,才能輕鬆應對小學的學習。每個階段我們都需要完成這個階段的目標,才能順利讓孩子進入下一個階層的學習。

面對考試,孩子和家長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經歷了這麼多考試的我們卻發現,考試真是一個極好的檢驗手段,它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出孩子學習狀態、態度,也是對孩子們的閱讀力、注意力、做事的完整性、知識的儲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的一次檢測,聰明的家長們便會從中發現問題,進而有目的地去調整自己孩子的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知歲月 的精彩文章:

TAG:行知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