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因素造成皇帝欽定的「馬邑之圍」失利?進而導致漢匈大戰百年

什麼因素造成皇帝欽定的「馬邑之圍」失利?進而導致漢匈大戰百年

馬邑之圍是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在馬邑(山西朔縣)策劃的對匈奴的一場誘敵殲滅戰

漢武帝時期,經過「文景之治」強盛起來的漢朝,開始改變長期採取對匈奴的「和親」政策,決定對匈奴開戰。

元光二年,漢武帝主持制訂了「誘敵入城,聚而殲之」的「馬邑之圍」作戰計劃:由馬邑富商聶壹以經商為名進入匈奴腹地,見到單于並告訴他,聶可作為內應,組織人員將馬邑縣令和縣丞兩人殺死,把兩人的頭顱掛到城牆外面作為信號,單于就可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進入縣城,搶掠人口和財物。

因為聶壹做邊貿生意,和匈奴關係密切,單于相信聶壹。於是單于和聶壹約定了時間,聶壹提前趕回馬邑作「準備」,隨後,單于親率10萬大軍經武州塞,直奔馬邑。

漢朝早已將30萬大軍部署在馬邑城周圍埋伏下來,按照單于與聶壹的約定,從死囚牢中提出兩名死囚犯,砍下頭顱掛於城牆外,一切都按計划進行。

但是,到離馬邑不到100公里的地方,單于發現周圍有很多牛、馬、羊,卻不見一個牧人的影子,頓時起了疑心,他派人前去偵察,並抓了一個小尉史,終於獲知了漢朝「馬邑之圍」作戰計劃,率軍急速退去。

「馬邑之圍」本是一個非常完善的計劃,漢軍完全有機會以逸待勞一舉殲滅匈奴的主力,甚至可以畢其功於一役,消滅掉匈奴的領導層,進而擊敗整個匈奴,但一切的盤算都因為那個怕死的尉史而化為泡影。從此漢匈幾十年的相對和平局面結束,幾乎整個東亞地區都陷入到戰爭的泥潭中,後來經過了40餘年的戰爭,匈奴才被擊潰,漢朝也因此元氣大傷,不但將「文景之治」幾十年積累的財富消耗殆盡,還出現了「海內凋弊,戶口減半」的慘境。

馬邑之圍,功敗垂成,歸納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戰術保密上的疏忽大意。細節決定成敗,如沿途牛羊遍野卻不見牧者一人,就引起了匈奴的懷疑。

當軍臣單于覺察到氣氛不對時,欲進一步求證,遂攻下漢軍塞亭、俘獲尉史。尉史在威逼利誘下道出伏兵包圍計劃,這在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知情人員保密意識的薄弱。尤其像「馬邑之圍」中幾十萬大軍同時調動,機密很容易泄露,知情人員的保密意識也就顯得尤其重要。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才是「馬邑之圍」功敗垂成的最主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報實話 的精彩文章:

因為一隻貓,死了一個司令部,是貓的問題還是人的責任
草原霸主匈奴因何會由盛轉衰?解密漢朝死敵匈奴的滅亡之路

TAG:情報實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