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途中,他抬著周總理走了六天,他逝世後,眾元帥為他扶靈
關於1955年的集體授銜儀式,我們在之前的文章當中曾經多次提及。這次授銜堪稱是截至目前為止,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授銜活動,在這其中,不少的革命功臣都得到了與之相匹配的軍銜,卻也有人因為陰差陽錯的緣故失去了絕佳的機會。
之前,我們介紹到,《亮劍》影視劇當中的主人公李雲龍的真實原型,王近山,由於工作作風的問題,在1955年授銜儀式當中被降職一級。而今天本文要說的此人,頗為遺憾,在1954年因病去世,錯失了授銜的莫大榮譽。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楊立三。
說起楊立三,此人似乎在共產黨的革命隊伍當中不算出名。
新中國成立之後,解放軍下面設立了三個部門,分別是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和總後勤部。時任新中國第一任總參謀部部長便是徐向前,而同時期的總政治部部長則是劉少奇。剩下的總後勤部部長一職,自然就被本文的主人公楊立三納入囊中了。所以,單從這個級別上來看,如果沒有楊立三突然惡化的病情,在1955年的集體授銜儀式中,此人至少官至大將。
其實,早在秋收起義當中,楊立三便表現出了其在從事後勤工作方面的極大天賦。當時,擔任秋收起義總指揮的毛澤東,要求楊立三在三天之內設計出一面能夠體現紅軍革命氣勢和戰鬥理念的軍旗。
要知道,在之前的數次戰役當中,大小將領們都忽視了軍隊文化的建設,所以此番軍旗的設計沒有先例,毫無可參考借鑒之處。出人意料的是,規定的時間未到,楊立三便早早地交出了自己的任務成品,這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面象徵著工農紅軍革命鬥爭的旗幟。
事實上,無論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後來的解放戰爭時期,楊立三都以自己的方式在革命事業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在保障前線戰士糧食供給和軍需配給的任務完成中,楊立三功不可沒。
而之所以周恩來總理會說楊立三對自己恩重如山,這還要從另一個故事講起。
浩浩湯湯的紅軍長征,我們都有所耳聞。其中,極為殘酷的爬雪山、過草地等經歷,至今聽來都讓人聞風喪膽。當時,部隊行軍到四川地區,周恩來總理突然重病,高燒不醒。醫生建議立即開刀手術,可是行軍途中絲毫不具備手術條件。
無奈之下,醫生只能建議,讓幾個體力強健的年輕士兵到雪山上取下冰塊,採用冰敷的方法來延緩病情的擴散,抑制其加重趨勢。等待時機成熟,再做手術。然而,醫生一番安排之後,在場的人卻犯難了。這時,楊立三主動請纓,表示願意接受此項任務。
其實,第一天抬著周恩來的擔架走到半程,楊立三的肩膀便被磨爛了,但是他強忍著,沒有半點抱怨。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簡單處理下傷口,第二天照常上路。就這樣,楊立三抬著周恩來的擔架走了整整六天,終於將其完好無損的送出了草地險關。
令人遺憾的是,建國之後不久,楊立三因為積勞成疾便被送往了蘇聯接受治療,1954年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他被下葬在八寶山的情景也很感人,左邊的是周恩來,彭真、徐特立的同志,右邊是彭德懷,賀龍,陳毅,聶榮臻等元帥。
?
※太平天國1800萬的財富,為什麼在短短几個月後,就只剩下了800萬
※常勝將軍吳佩孚,軍閥中品行和能力的佼佼者,落難南逃後怎樣了?
TAG:薛家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