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航天的故事,你想聽嗎?

中國航天的故事,你想聽嗎?

航天新時代,強國新征程

主題:共築航天新時代,開啟強國新征程

時間:2018年4月21日(星期六)9:00

地點:六教103教室

主講人:于濤 副研究員

主講人簡介

于濤,男,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3篇,第一發明人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4項,參與的航天項目: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嫦娥三號、風雲三號,作為項目參研者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兩會雖已落下了帷幕,但是也給我們留下了新的目標、使命、呼喚和擔當。我們要不負人民重託、無愧歷史選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以黨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鬥,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中國夢,航天夢。未來,在航天領域我們要繼續前行。

回顧往昔

我國航天發展歷史

1970年4月24日中國在第一個火箭發射實驗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3個獨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國家,中國航天活動拉開了序幕。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這次飛行成功為中國載人飛船上天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

2001年1月10日至2002年12月3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相繼發射了「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無人飛船。

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的「三步走」戰略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時14分)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

天宮二號

即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 天宮二號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嫦娥三號探測器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嫦娥工程二期中的一個探測器,是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嫦娥三號探測器由月球軟著陸探測器(簡稱著陸器)和月面巡視探測器組成。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當月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國官方宣布嫦娥三號任務獲得成功。2016年8月4日,嫦娥三號正式退役。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

風雲三號

為了滿足我國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環境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1994年將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列入航天技術「九五」規劃,加快了發展FY-3衛星的步伐,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2000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立項。 FY-3衛星的目標是獲取地球大氣環境的三維、全球、全天候、定量、高精度資料。北京時間2013年9月23日11時許,中國成功發射第三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FY-3C。2017年12月8日14時07分,「風雲三號」D星首幅可見光圖像成功傳回地面。

展望未來

中國將於2020年左右建成的空間站,將成為中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實驗的重要基地,在軌運營10年以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初期將建造三個艙段,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每個規模20多噸。基本構型為T字形,核心艙居中,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接於兩側。隨後,空間站運營期間,最多的時候,將有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整個系統加起來將達90多噸。

新時代新征程,航天之路中國會繼續前行,讓我們一起為築航天新時代,開啟強國新征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轉自吉師行知講堂公眾號

本期製作:徐秋霜 黃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林師範大學團委 的精彩文章:

《路過秋景 且停且欣賞》文學院 張嘉寧

TAG:吉林師範大學團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