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這波操作不一般
日前,北京大學英國校區啟動儀式在牛津舉行。英國校區是北京大學的首個海外校區,也是中國高等學府第一次以獨資經營、獨立管理形式走出國門開辦的海外校區。
北大入駐英國高教重鎮牛津
北大英國校區的成立,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牛津是世界頂級一流大學牛津大學的所在地,並且距離位於劍橋的英國另外一所世界頂級一流大學劍橋大學,以及位於首都倫敦的世界頂級一流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都僅約一百公里,所以北京大學英國校區直接打入老牌高等教育強國英國且位於高等教育重鎮牛津,就更加引人注目。
北京大學英國校區是北大滙豐商學院(本部在深圳)在英國的辦公、教學與科研之地,將主要招收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學生,修讀北京大學的金融學、管理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學制兩年,學生第一年在牛津校區學習,第二年到深圳本部學習)。與此同時,校區還將招收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企業家,開設短期高層培訓課程。今後,北大滙豐商學院深圳本部的中國學生也可以去牛津校區選修課程,一些中國企業家的短期培訓課程也將在牛津校區進行。今年5月正式接手校區所有資產(購買前的業主為英國開放大學)後,將根據教學需求進行改造,並在全球啟動教師招聘和招生。8月開學後,新招的國際學生將正式開始在牛津的學習和生活。目前,校區教學與管理方面的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英國教育領域的開放政策為北大牛津校區的誕生提供了可能,並且造就了當地全球競爭下的優質高等教育。包括海外投資機構在內,目前已有近110家高教機構在英國高教領域競爭全球生源。在牛津這一高教強鎮,在擁有700多年歷史的世界名校牛津大學面前,北大要能站得住腳,就需要用中國元素——校區將開設諸多具有中國元素的課程,不僅有與國際接軌的理論、基礎課程,同時還有許多具有中國元素的金融與經管課程,從而使學生不但掌握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而且也了解中國的改革發展實踐。這是牛津大學等任何一所中國之外的大學都沒有的。
北大英國校區備受英國高教界和媒體矚目。牛津大學校長對北大牛津校區驚訝不已。英國廣播公司和英國主流大報《泰晤士》《獨立報》《衛報》都競相報道北大牛津校區。北大目前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29位。《衛報》還稱,「北大開設牛津校區是大膽的一步,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中國大學紛紛走出國門辦校
目前,走出國門的中國大學,除了北京大學,還有蘇州大學(寮國蘇州大學)、同濟大學(義大利佛羅倫薩校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
清華大學則採取合作辦學形式,華盛頓大學、清華大學、微軟公司於2015年聯合創建全球創新學院。該院面向全球招生,招攬全球英才,並從全球範圍招聘世界一流教授。學分修滿後,全球創新學院同時頒發美國華盛頓大學和中國清華大學的學位證書。2016年9月清華大學首屆學生入學,第一期開設15個月科學技術創新碩士。華盛頓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派出著名教授任教,微軟公司派出實戰導師;2017年,清華大學與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合作建設中意設計創新基地。該基地除了來自清華大學和米蘭理工大學的師資外,還將面向全球延攬優秀師資;除了延續現有的雙學位碩士項目,還將合作開展國際研究生項目聯合培養設計領域創新人才,開展高端國際研修和培訓項目,合作設計課程等,同時將成為清華學生海外實習實踐的基地。同年11月13日,中意設計創新基地啟動暨清華大學米蘭藝術設計學院揭幕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標誌著創新基地和學院正式開啟。清華大學米蘭設計學院是清華大學在海外辦學的首個二級院系。
寮國蘇州大學成立於2011年7月,是中國大學在國外創建的第一所高等學府,開創了中國大學直接赴國外辦學的先河。它既是寮國政府批准設立的第一所外資大學,也是中國政府批准設立的第一所境外大學。201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寮國蘇大在教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方面的辦學成績斐然,深受寮國人民、政府、社會的歡迎。它參照中國高校標準和模式,舉辦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碩士和博士)教育,並開展中文及其他各類高級技能培訓,面向寮國和中南半島招收各類學生,努力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通曉老、中、英三種語言,專業知識紮實的精英領袖併兼具卓越能力、社會責任的拔尖創新人才。
2014年3月31日,同濟大學佛羅倫薩校區舉行揭幕儀式。這是同濟大學在國門之外開設的第一個校區,同時也是中國大學在義大利落戶的第一個海外校區。同濟佛羅倫薩校區由同濟大學、佛羅倫薩市政府、托斯卡納大區政府、義大利環境部四方協議共建。先期以暑期課程、短學期、短期培訓為主,逐漸開設海外學期、海外學年等學制。同濟大學意在將佛羅倫薩校區打造成其本科生文化藝術類教育海外學習和教學實踐基地。佛羅倫薩校區將積極探索麵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模式,致力開發更多的跨學科、通識類的精品課程,打造同濟大學海外學習品牌;也將充分利用國際化教育資源,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廈大馬來西亞分校2015年秋季首次招生,2016年2月迎來203位學生,採用英語教學,所授畢業證和學位證得到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教育部認證。2016年7月,廈大馬來西亞分校首次招收440名中國留學生——他們都得參加全國統一高考並且達到本科一批線。按照發展計劃,廈大馬來西亞分校在2022年將達到1萬名學生的最終規模目標。屆時,馬來西亞本地生源、中國國內生源以及其他國家(地區)生源各佔三分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過程中,大學開設的校區和開辦的分校是很不一樣的——校區的規模通常較小,是母體大學的部分課程、教學、研究、實踐教育之地;而分校的規模則通常較大,是完整的課程、教學、研究、實踐教育之地。此外,校區只授予大學自己的畢業證和學位證,而有的分校只授予其分校自己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即所在地國家認可的文憑),而有的則同時授予母體大學的。由於寮國蘇大和廈大馬來西亞是獨立高校,而北大牛津和同濟佛羅倫薩只是它們母校的分部,所以寮國蘇大授予成績合格的畢業生寮國和中國兩國認證的畢業文憑,廈大馬來西亞授予成績合格的畢業生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認證的畢業文憑,而北大牛津和同濟佛羅倫薩則只授予它們各自學校的畢業文憑。
中國應積極輸出優質高等教育
大學在國外開設校區或者開辦分校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個重要體現。
從本質上看,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指支持與運行高等教育的各要素不再只是本國的,還有他國的。這些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知識和師生。知識是包括大學在內的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給學生的高等教育的核心要素。師生是高等教育的雙主體。教師通過傳授知識,引發學生對知識的知悉、記憶、理解、整合、批判、創新。學生通過對已有知識的學習、掌握、研究,繼承人類已有知識,並且創造新知識。歷史地看,隨著人類不同族群、國家和社會的不斷交往和加深融合,知識持續擴散和交流,同時從事高等教育教學的教師和學習的學生跨出他們族群、國家和社會的地界,開啟了高等教育國際化。這是我們認識和理解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基點。
根據目前可信的文獻記載,全球高等教育國際化在東方和西方有不同源頭——在東方最早始於中國的周朝時期,在西方則最早始於古希臘時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古希臘的高等教育開啟了西方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序幕。此後,西方經過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殖民擴張、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不斷推動全球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深化發展,給全球高等教育帶來深遠影響。尤其是中世紀大學的辦學模式與國際化,直接影響了全球近現代大學的共同模式和國際化——中世紀大學不僅是「全球近現代大學之母」,而且它們的知識與師生本身就是非常國際化的(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的知識和師生彙集在一起)。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大主流。對一個主權國家來說,高等教育國際化要麼是輸入的或者輸出的,要麼是輸入與輸出兼而有之的。在國際化浪潮的席捲下,中國不僅應該積極輸入國外優質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而且還應該積極輸出優質的高等教育(在國外開辦校區或分校),這樣既能發展壯大本國的高等教育,又能通過輸出本國的優質高等教育增強國際競爭力。
中國更多著名大學應主動藉助「一帶一路」強勁東風,在優質高等教育需求旺盛的中亞、東南亞、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國家開辦校區或分校。在世界大學排行上靠前的一些大學,可以考慮通過開設海外校區或開辦分校對外國輸出優質高等教育,入駐英美等高等教育強國,為中國著名大學積累寶貴的國際化辦學經驗。未來,全球的高等教育競爭必將更加激烈,只有國際化經驗成功且豐富的著名大學,才能在強者如林的世界一流大學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中國著名大學在積極輸出優質高等教育時應該避免一擁而上,應注重辦學質量而非數量。選擇國家和校址應在做好考察、規劃、論證等之後再布點。而且還要做好日常管理、運作和定期評估,及時作出必要調整,包括增減招生規模、課程更新、教學與管理改革。
TAG:教育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