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再難出貴子,窮家「富養」敗家子!一陣見血,多少人進了誤區
眾所周知,在如今的中國,社會上我們通常都把富人的孩子稱之為「富二代」,衣食無憂,生活優越!
可以,K老師發現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很多的工薪階層,收入並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當富二代養,會想方設法去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甚至是無理要求!
這真的是愛嗎?
不禁讓K老師深思:
1、 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有求必應嗎?
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可是事實確實真真切切的存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一家四口,父母是夜裡擺燒烤攤的,一個月都是掙一些辛苦錢,在縣城裡房租也很貴,一個月下來,基本不剩下什麼!
然後女兒上大學以後,第一次回家就找爸爸要iPhone X,說自己的手機太掉價,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
媽媽對女兒基本上就是有求必應的,然後從準備還貸款的裡面擠出來一部分,給女兒買手機!
在中國像這樣的父母實在太多了。他們不顧家庭資源的差異,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
家庭不寬裕,他們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擔心自己孩子被別人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嬌慣、寵溺孩子,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那麼,這樣的結果又是什麼呢?
2、對於孩子的責任感培養是否有利?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他,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
」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一種現象。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窮人的這種思維真的很可怕!
貧窮家庭的這種自尊教育,讓孩子特別「晚熟」。當同齡人已經知道踏踏實實為一日三餐、十年後的生活拚命時,他們卻抱著熱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擺出成功人士的派頭,就能成功。
貧富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
結果,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在這裡,K老師希望天下所有的家長,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請自己也學習,好嗎?孩子是你的影子,你往哪裡走,他會跟著你,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他模仿的對象,所以,請對孩子「負責」
願天下為人父母者,都堅信父母比學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資源差異,也比不過父母心態的差異。
此文章圖文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我們希望分享有價值的信息,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校長調查的「初二現象」到底有多嚴重?作為家長的你應該怎麼做?
※馬云:聽說過捕龍蝦富的,沒聽說過捕鯨富的
TAG:KK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