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神經病媽媽,就把這三個字印在腦海里!
文|CC爸媽
為啥面對娃的惱人行為,我們總是無法自控?
因為我們總是不自覺的把自己置身漩渦之中,而唯一的解救辦法,就是更理智的去解決問題。
只是,實戰起來,哪有說得這麼輕巧哇?
分享一個很好用的方
每一個孩子搗亂、發脾氣、惱人的行為,每一個你感到憤怒或不被尊重的時刻,背後都是一個孩子在無聲的跟你吶喊:幫幫我。
如果你記住了這3個字,你會發現自家的娃看起來順眼多了。
因為我們對事情的本能反應沒有辦法改變,當你覺得別人是故意惹你生氣的時候,你本能的回應是憤怒和還擊。
但如果這個「別人」是自己的孩子,出於做一個稱職父母的責任,你卻覺得即便沒被尊重,也應該對孩子溫柔回應。
所以就會強制自己不能去生氣,不能去還擊,反而要剋制自己去照顧孩子的感受,這個過程其實是很擰巴的。
而一旦跟本我鬥爭失敗,你還是反擊了,又很容易後悔,覺得作為父母不應該對孩子如此衝動。
其實這種擰巴是反人性的,所以你才會覺得很難、很痛苦。
本能反應很難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看法。
當你看到的是孩子不尊重你,你的本能反應是,自己沒被尊重。
但如果你看到的是一個孩子尋求幫助,你的本能反應則是,我可以怎樣幫助他?
這才是釜底抽薪之計,這,也是少發脾氣的捷徑。
當你轉移觀念並理解真正發生的事情時,你會以不同的方式處理這種情況。
2
很多我對CC無計可施的時刻,我都會努力的讓自己跳出來,不去看她讓人生氣的行為本身,而是問問自己,現在她需要我幫些什麼?她是哪裡遇到了困難?
我幻想自己是一個下水救孩子的救生員,在指責她下次不要游這麼遠之前,我需要先游向她、幫助她上岸。
CC有次讓我幫她打開一包零食,我開的口子小了,她使勁兒往裡伸還是拿不出來,於是大發脾氣,還埋怨我,大聲沖我喊:都怪你!
這個時候,我看到的是一個受挫的孩子,需要幫助去應對憤怒;而不是看到一個小孩兒亂髮脾氣。
於是我告訴這個她,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拿不出你的零食,如果要別人繼續幫助你,你需要清楚的告訴別人,如果你需要,媽媽隨時願意提供幫助。
她深嘆了一口氣,不再那麼氣急敗壞,但是依然不耐煩的把零食包遞給我說:再給我撕大點兒。
這個時候,我看到的是一個需要幫助,才能在語言上做出更好、更得體選擇的孩子;而不是一個沒禮貌的孩子。
於是我繼續告訴她,當我們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如果我們更有禮貌一些,別人會更樂意提供幫助。
她深呼了一口氣,對我說:媽媽,please。
有的時候大腦直接氣到短路了,實在沒有辦法思考,我便強迫自己問她一句:現在我可以幫你點什麼?你需要我做點什麼?
單單是這樣一句提問,便能讓人冷靜不少。
那到底要不要把娃放下進行睡眠訓練?
這是個大話題,有的媽媽覺得哄睡的方式糟心點兒也不叫事兒,那不訓練也可以,但如果覺得哄睡已經讓娃跟自己都筋疲力竭,那就可以進行睡眠訓練。
同樣的睡眠訓練,如果你看到的是幫幫我,那麼放下孩子的過程中,你是不含敵意的,面對孩子哭,你的心態是不那麼焦慮的。
你明白訓練過程中不可能沒有哭鬧,而一旦你心態平和了,你回應的方式便會是溫柔的,而不是情緒化的把娃扔到一邊賭氣不去抱他,也不是情緒化的聽見孩子哭就愧疚的覺得對不住他趕緊抱起。
換個角度看問題的好處是什麼?
是讓你心態上心平氣和,用理智去幫助孩子,而不是用情緒控制他或者宣洩自己。
類似的,還有刷牙、喂葯、看醫生等問題,媽媽不是不可以堅守規矩和底線,但是那應該是一種不含敵意的堅持。
3
兒童心理學家拉塞爾巴克利曾說:「需要最多愛的孩子,總是以你最不喜歡的方式來要求它。」
孩子們確實以最不讓人喜歡、甚至最招人煩的方式尋求愛和幫助。
這是撫養孩子最難的部分:你必須審視那些不受歡迎的行為,看看表面下發生了什麼。
一個入睡困難的孩子,背後是在說:幫幫我,我不知道如何自己入睡。
一個隨便搶別人玩具的孩子,背後是在說:幫幫我,我不知道當我想要別人的玩具時,除了搶過來還能做點什麼?
一個對你惡語相向的孩子,背後是在說:幫幫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我的憤怒。
一個見到生人就往後躲的孩子,背後是在說:幫幫我,我不知道該如何融入新環境。
一個怎麼都不肯看牙醫、吃藥打針的孩子,背後是在說:幫幫我,這種未知的恐懼我沒有辦法克服。
當看清了問題的實質,你就明白了,你應該做什麼。
我們可以讓不會入睡的孩子感覺到,自己睡並不可怕,媽媽就在身邊,一直陪著你呢。而不是情緒化的爆發或焦慮。
我們該告訴搶玩具的孩子,別人的玩具不能上手搶,可以問問能不能借過來玩一下?而不是氣急敗壞的指責,這孩子怎麼這麼失教養。
我們該告訴語言粗暴的孩子,當你憤怒的時候,試著把怒氣用行動發泄出來,踢沙堆、畫畫…而不是,你再敢出言不遜,我就揍你!
我們該告訴那個害羞的孩子,你不需要刻意做什麼,跟媽媽一起打個招呼就好了,叔叔阿姨好!而不是,你這孩子怎麼回事,打個招呼有那麼難嗎?
我們該告訴那個就醫恐懼的孩子,我知道你有點害怕,但抱歉孩子,這真的是你必須要做的事。
媽媽可以陪在你身邊,事前幫助你多想一些辦法去克服、去堅持,比如提前熟悉或模擬,比如給毛絨玩具做同樣的事釋放壓力;我也可以等一切結束後鼓勵你:你勇敢的做到了;如果你事後仍心有餘悸,我還可以通過幫你復盤帶你走出就醫陰影。而不是在事發之時一邊強迫孩子一邊內疚。
把「幫幫我」這三個字印在自己的腦海里,你就能離神經質越來越遠。
TAG:綺文說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