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第一篇!如何培養一個不挑食的小吃貨?
——寫在正文之前,想對關心我的大家說
有沒有很驚嚇,有沒有很意外,大家應該已經不記得曾經關注過這樣一個公眾號了吧,再次叩謝各位三年半不取關之恩!
看自己最後一篇更新,已經是2014年底。這個三年半沒更新的號,連名字都莫名沒了,差點沒找回來。粉絲從當時的一萬多掉到了六千多,說實話我挺知足了!這三年里,我經歷了和鵝娘一起創業,經歷了拍自己的第一個視頻節目《喃貓料理日常》,經歷了建立自己的電商品牌「喃貓糧」,並認識了太多投緣的熱愛料理的朋友,然後還當了媽媽。可以說太濃縮太充實的三年。
因為自己之前的內容分布太零散,之後我會把之前《喃貓料理日常》的視頻,以及所有文章都慢慢搬運到這個號上來,我簡單統計了一下一共有一百多篇...按照我現在帶娃+寫稿的每日有效時間來算,估計得搬5年...所以,如果有人能幫我搬運的話請留言告訴我,有工資,可以當兼職來做~
我的女兒萌萌一歲半了,下個月應該就能進考察了很久的半日托班了,於是我計劃在今年重新開始拍攝喃貓料理日常。不過從台本,到重新尋找籌備拍攝團隊,以及招商贊助都還是非常麻煩和漫長的過程。大家如果有物美價廉的視頻拍攝製作資源和招商資源,也歡迎給我留言介紹給我~
——下面來到正文!
公號重啟的第一篇,我想分享自己帶萌萌這一年多,讓她熱愛上食物,成為吃飯天使寶寶的心得和方法。
擁有一個吃嘛嘛香的小蠻同款娃,是包括我在內的好多媽媽的夢想
大概是全世界吃飯最香的小孩,萌萌的小蠻
我在懷孕的時候就信誓旦旦,有基因加持,自己的娃絕對也是個小吃貨。這個願望在今天看來確實是實現了,1歲6月的萌萌熱愛食物,獨立進食,飲食均衡不挑食,雖然偶爾會反彈一下挑個食,但也都能及時被掰回來。但大家有所不知,我女兒並不是天生的小吃貨,她8,9個月之前都不太愛吃飯,7個月之前吃得尤其少,甚至會有連續幾天是拒絕吃飯的。以至於我一度懷疑她是不是親生的......」我也和很多媽媽一樣懷疑過自己的廚藝,所幸我在萌萌7個月的時候遇到了一本我推薦過很多遍的邱佩玲老師的《原味食悟》,以及結合自己這些年的飲食感悟,
我認為,對於大多數不愛吃飯的寶寶,根本解決方法不是改變食物,而是改變飲食習慣。
不要一味質疑自己的廚藝,很多做飯粗糙隨意的媽媽養出來的娃一樣嘴壯。不要通過「更甜」「更咸」來討好不愛吃飯的寶寶的胃口,也不要「寶寶愛吃什麼就多吃什麼」而忽略了均衡多樣的飲食原則,這些方法短期內可能有效,但長期下來寶寶必然會越來越挑食。
弄清楚寶寶不愛吃飯的真正原因,改變飲食習慣,才是根本。比如寶寶是不是根本就還不餓?是不是吃了太多零食?是不是飲食不均衡,吃了過量的奶,甜食或者肉?是不是更喜歡自己吃,然而家長掌控了喂飯的主動權?是不是有被強迫喂飯的不好回憶?是不是這段時間睡眠不太好,導致困困的沒胃口?這些都是飲食習慣的問題。做這些習慣改變的時候,必然會比從食物上改變更難更痛,甚至可能會出現寶寶體重的輕微下滑。但收效是值得的,因為我們想養育的是一個有健康擇食能力的,熱愛食物和生活的孩子。
補充一下,這篇文章提到的方法可能更適合2歲以內的飲食習慣養成中的寶寶。針對孩子比較大了,有自己的飲食習慣,而且已經嚴重挑食的寶寶如何掰回來?除了下面的幾種方法,還推薦大家結合《原味食悟》這本書中,邱佩玲老師給出的非常詳細務實的方法,比如很多媽媽反饋有效的「嘗一口」法。
邱佩玲老師的《原味食悟》一書
參考邱佩玲老師的書,我也給萌萌制定了幾條飲食原則,成功地把萌萌從一個不愛吃飯的孩子變成了不挑食的小吃貨:
一.餓了才上桌
二.拒絕精加工零食
三.堅持原味飲食
四.在餐桌上,給她食物掌控權
五.鼓勵孩子參與廚事
一.餓了才上桌
這是我對萌萌執行的第一條也是一直執行的飲食原則。這條原則沒有參考任何書籍,是我本能的選擇。我問過身邊的媽媽們,不少自己帶娃的媽媽也都有執行過這條原則。但我個人認為這條原則如果是用在糾正挑食上,可能更適用於2歲以內的小寶寶,年齡越小越適用。針對已經養成固定飲食習慣的大孩子,即使餓了,他也可能不會吃他討厭的東西,可能還需結合邱佩玲老師書中的「嘗一口」原則。
對於正餐來說,最好的調味品就是「飢餓」。
萌萌一直以來都是餓了才上餐桌,在桌上光玩兒不吃,我就讓她下餐桌去玩兒,餓了再回來吃,有時候就差那麼一兩小時,吃飯的狀態就會很不一樣。以至於萌萌特別珍惜在餐桌吃飯的時光,對吃飯的熱情特別大,不到一歲兩個月就熟練掌握了自己用勺吃飯的技能。
餓了再吃飯本來就是人類本能,而現在的小朋友大多都處在一種過量餵食的飽腹狀態。不餓的時候當然只會坐在餐桌上玩,當然只會吃自己特別愛吃的東西,如果家長一味妥協就會惡性循環,越來越挑食。大人換位思考一下,我們不也是餓的時候吃飯才香嗎?媽媽之前藏來藏去的蔬菜,連哄帶騙吃一口的白味雜糧飯,在餓的時候都會風捲殘雲地吃下去。連續吃幾天,獨立均衡飲食的習慣就掰回來了。
不過也要提醒幾句,如果孩子長時間不怎麼吃東西,那可能要考慮是不是病理性原因了,比如貧血,超敏感餵食和胃食管反流等。但病理性不好好吃飯的孩子還是佔小比例的,萌萌8個月前喝母乳特別多,輔食的量也吃得偏少,但這不是病理性原因,媽媽們千萬不要過度焦慮。
小題外話:關於這條原則,我第一次使用是在萌萌六個月的時候。因為我太想讓萌萌嘗到食物的滋味,我在萌萌五個半月的時候就給她嘗試輔食了,可能是她還沒準備好,吃到六個月了她依然不喜歡吃,每頓飯都喂得很艱難。為了讓她不對食物產生抵觸情緒,我決定頂住壓力,停一陣子,於是萌萌從六個月到六個半月都沒有吃任何輔食包括水果(因為月齡小,所以停的時間也長一些),這兩周她的體重確實有輕微下滑,我也必然會承受一些怕寶寶營養不夠的壓力,但結果是兩周後當我再喂萌萌吃飯的時候,萌萌居然主動咽下去了,而對於牛油果和香蕉泥拌米糊已經表現出了明顯的迫不及待。雖然這時的萌萌總體還不算喜歡吃飯,而且吃得也比一般寶寶少,但我認為這是萌萌愛上食物的第一個轉折點。
二.拒絕精加工零食
之前帶萌妹去游泳館遇到過一個小哥哥,游哭的時候姥姥給塞一塊餅乾,洗完澡邊穿衣服邊吃港榮蒸蛋糕,穿好衣服出來玩在吃小餅乾和山楂片。我開始以為小哥哥胃口很好導致隨時都餓,結果一問,姥姥說他完全不好好吃飯。
所以有時候,不好好吃飯其實只是因為寶寶吃了太多其他的東西。
再怎麼標榜營養的精加工零食,都遠比不粗加工的新鮮食材和家裡做的飯
「不給寶寶吃精加工零食」是我個人一個比較嚴格的規矩。萌萌一歲3個月前沒有吃過任何市面上賣的「寶寶零食」(除了在她8個月訓練手指靈活度的時候吃過嬰兒泡芙,一共連一罐都沒讓她吃完),最近在出門玩兒的時候極偶爾會吃一些其他小朋友給的餅乾,但她這時候已經養成一些自己的口味習慣了,雖然還是很痴迷外面的餅乾,但回家吃飯依然很香。
如果覺得不需要做得像我那麼極致,那也可以規定好一周哪天吃,吃多少,比如周末和爸爸媽媽去郊遊的時候可以吃一袋餅乾。
我的觀點是,寶寶精加工零食能不吃就不吃,如果非要吃也真的是在一些特殊場合偶爾吃吃。
有幾個我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1. 營養角度
寶寶的胃容量小,但生長發育需要大大的能量和營養,所以要給寶寶吃營養均衡天然健康的食物。多吃了的零食,就一定會用少吃了的飯來平衡。而市售精加工零食,且不說裡面的添加劑,無論它宣稱有多少營養添加,跟新鮮的蔬菜水果和家裡做的飯相比,營養都是差太遠了。
2. 飲食習慣角度
零食行業其實就是不斷用高糖,高鹽,高脂肪來刺激消費者產生上癮一樣的慾望。嬰兒零食雖然味道淡很多,但要知道對於糖和鹽都還沒吃過的寶寶來說,那就絕對是重口味了。人都是這樣的,習慣了高刺激的東西,就很難再接受低刺激。但是大人吃吃零食是無妨的,因為大人已經養成了「餓了想吃熱騰騰的飯」的飲食習慣。而小朋友不一樣,要是在飯點兒給嬰兒吃餅乾,那他絕對會一直吃下去,直到吃飽也不會碰他的正餐。最後就是口味越吃越重,越來越挑食,也無法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但是寶寶在兩餐之間餓了怎麼辦?
我個人經驗是,如果寶寶最近一直都很容易餓,那首先考慮增加正餐的量或是頓數。
在正餐量足夠的情況下,寶寶也確實是需要正餐之外的加餐的。那麼沒有零食的加餐吃什麼?
列舉一些萌萌常吃的替代零食的健康加餐,也歡迎各位媽媽補充:
在家的白天:水果,無糖酸奶(之後會更一篇《這麼做,無糖酸奶更好吃》),牛油果,新鮮全麥麵包或全麥餅乾抹希臘式酸奶。
圖片來自網路
在家的晚上:如果晚飯後玩兒得太累,睡前萌萌也會再加一頓,通常是:全麥麵包,純牛奶。然後還要喝一些日常晚上都要喝的母乳。
外出:全麥麵包(最好是自製無鹽的,也可以去麵包房買非吐司類 [吐司類的一般都有添加劑] 的現場烤制的全麥法棍雜糧麵包等),涼了不會變硬的小米發糕,香蕉,橘子等方便攜帶和去皮的水果。
圖片來自網路
所以我的觀點是,在寶寶飲食習慣養成期,至少是三歲之前,不給或者盡量很少給他吃市售精加工零食,讓他養成吃家制正餐的飲食習慣,這樣即使以後上了幼兒園接觸到了一些其他小朋友帶的零食,也不會影響他吃正餐的習慣。
其實在我嚴格執行近一年這條原則後,萌萌在一歲五個月的時候已經初見自己的飲食習慣,我們在那時候帶她去了三亞玩兒。每天早上的酒店自助早餐,她難免會面對蛋糕鬆餅的誘惑,但在她吃過幾次之後,就會瘋狂想念她日常吃的「麵條」「菜菜」「雞蛋」「乳酪」。尤其是早餐,吃過幾天鬆餅蛋糕早餐的她,好像產生了某種腸胃不適應,接下來的幾天,早上竟然拒絕吃蛋糕,而要吃在家常吃的面作為早餐。這說明萌萌已經開始擁有自己的飲食習慣了,而這個飲食習慣就是媽媽從小給她吃的飯。
小題外話:對於很多媽媽來說,我執行的可能是一條有些苛刻的規矩,其實大家參考一下,有些部分能有點借鑒意義就好,要是大家都像我這樣,那嬰兒零食行業也沒法活了。我之所以如此嚴格,是因為我小時候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上。從小被追著喂飯的我,對吃飯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再加上爸媽對零食沒有任何限制,導致我一天到晚都在吃零食。夏天平均每天要吃三個冰激凌,糖吃到滿口爛牙無一倖免。天天果凍浪味仙牛肉乾橡皮糖的我,到吃正餐的時候只能喝一點湯吃一點蔬菜,而且必須伴隨動畫片,一頓吃下來,一碗米飯幾乎動都不動。
這樣吃的影響有兩個,一是本身體質還不錯的我,從初中開始體質越來越差,臉色越來越黃,腸胃越來越弱,還有一些繼發性的慢性疾病在高中被發現,嚴重的時候我媽媽一度想讓我休學。之前我發順產記錄那篇文章的時候,好多人留言說練瑜伽9年的人順產完孩子怎麼都5天下不了床,其實我一直都是外強中乾。雖然無法確定這些是否跟小時候極度不健康的飲食有直接關係,但我真的不想這些不確定性發生在自己女兒身上。
第二個影響,是初中之前我幾乎沒有對美食的品鑒能力。雖然生和長都在成都,但我小時候竟然沒有吃過一次擔擔麵龍抄手鍾水餃。大人吃串串火鍋的時候,我在旁邊喝豆奶吃橡皮糖,很多四川小朋友喜歡吃的魚香肉絲拌飯我都覺得難吃極了。直到初中來到北京,不知道哪根筋開竅了,突然對吃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熱情,初二回成都過春節的時候,我才吃了人生第一碗鍾水餃。後來當然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但是身體的狀況是不可逆的,撇開難看的臉色不說,現在的我也需要比同齡人更多的休息和更注意的飲食,才能讓身體狀況處在比較好的狀態。
三.堅持原味飲食
萌萌現在1歲6個月,在家吃飯依然是無鹽無糖的飲食,當然我指的是在家裡,偶爾在外就餐難免會接觸到調味飲食,只要不太咸和甜,我也不會過分糾結。
到底寶寶多大能吃鹽?這個問題恐怕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公認的底限是一歲,但一歲之後什麼時候開始加鹽是存在爭議的。我個人的計劃是,一歲以內在家在外都不吃鹽,兩歲以內家裡做的日常飲食無鹽,兩到三歲的日常飲食視情況偶爾加鹽。另外補充一下,我說的「鹽」,也包含了醬油等高鈉含鹽的調味品。
我還要是從兩個角度出發:
1.健康角度
1到3歲的寶寶每天需要700mg的鈉,但天然食材中本身就是含鈉的,在中低鈉的食物中,100ml的牛奶里就含45mg的鈉,寶寶一次吃100g菠菜會攝入差不多85mg的鈉,100g蝦會攝入將近140mg的鈉。而高鈉食物其實寶寶也可能會經常吃,比如乳酪,蝦皮,含鹽餅乾麵包等。而母乳媽媽如果吃得比較咸,奶中的鈉含量還會隨之升高。可見,在現在的物質條件下,只要正常均衡飲食,這些鈉完全可以從肉,奶,主食,蔬菜中充足攝取。反之,過度吃鹽會給寶寶發育不健全的腎臟造成極大負擔,同時讓寶寶的口味越來越重,嬰幼兒時期的重口味也會被帶到成人後的飲食習慣里,增加成人後患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
2.飲食習慣角度
同零食一樣,加了鹽和糖的飲食對於寶寶來說也是高刺激,就像看慣了動畫片就不願意再看書一樣,一定要讓孩子在養成「低刺激」(例如原味飲食和閱讀)的習慣後,再引入「高刺激」(例如調味飲食和動畫片)。千萬不要把習慣想得太脆弱,堅持原味飲食的1歲6個月的萌萌,即使在外就餐吃到了略有調味的炒蔬菜,回到家最愛吃的依然是什麼都沒放的清蒸西葫蘆,每次吃完一大碗都不夠。反之,從一開始就接觸調味飲食的寶寶,味覺會得到過早的開發,口味越吃越重,容易挑食,也很難再學會品嘗食物的原味,從而擁有一個敏銳細膩的品嘗能力了。
小題外話:不僅是寶寶,其實現在成人的飲食幾乎也都是鈉含量超標很多的,是需要控鹽的。我自己在2011年夏天給自己做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那段時間一日三餐在家吃,早餐無鹽,午餐和晚餐的鹽量分別控制在1/3小茶勺以內。不要擔心少鹽會不好吃,其實只要有肉湯和番茄蘑菇等提鮮的食材,只要一點點鹽就很夠味了。我這樣吃了大概兩個月,首先變化的是黑眼圈和皮膚,黑眼圈明顯變淡,之前不均勻的暗黃膚色變均勻且褪黃了,膚質變得很細膩(我覺得這點主要是因為少油)。第二個很大的變化,就是以前早上起床腫得不行的眼圈,也幾乎不腫了,身上可能也多少有消水腫,不過我沒太注意。
四.在餐桌上,給她食物掌控權
之前我也說過萌萌剛開始接觸輔食的頭兩個月都很不喜歡吃飯,直到她七個多月快八個月跟我們去了一趟巴厘島旅行,我才發現了她不愛吃飯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她不喜歡「被喂」這種自己無法掌控的行為。這個發現也是歪打正著,因為旅途中沒辦法像在家一樣做飯,萌萌經常跟著我們吃一些餐邊麵包,生菜,印度囊什麼的。這些東西不像米糊不可掌控,是她自己可以拿在手裡喂到自己嘴裡去的東西。她對這樣的吃飯形式表現出了極大的專註和熱情。只要有吃的可以讓她自己拿著吃,她就可以在寶寶餐椅上坐到直到我和爸爸吃完飯。
我家的規矩是,買什麼吃什麼媽媽擁有絕對掌控權,但端上寶寶飯桌的東西,就屬於寶寶的掌控領域了。
所以建議媽媽們給還不會使用勺子的寶寶準備更多的手指食物,也就是小手能自己拿起來吃的食物作為一餐的重要部分。比如蒸軟的西葫蘆丁,紅薯丁,南瓜丁,以及各種軟餅。給開始學慣用勺子的寶寶準備一些肉醬拌面一類的方便寶寶自己用勺子吃的食物。
手指食物,和萌萌的7個月,14個月
當然,在判斷寶寶沒吃飽的情況下,只要寶寶不排斥,可以幫寶寶舀起來,輔助他吃完,但僅僅是輔助,餐桌的掌控權還是寶寶的。
五.鼓勵孩子參與廚事
小朋友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動手慾望,這是他們探索這個世界並最終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的必經過程。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去廚房幫大人剝豆子摘菜,幫大人嘗個味道,正在做飯的奶奶會悄悄地獎賞你一片剛切好的醬肉,這些都是我之後愛上廚房愛上食物的記憶根。而現在的小朋友卻越來越少有機會參與家中廚事了。
萌萌從過了口欲期,差不多11個月開始,就經常獨自陪我在廚房做飯。如果是還在口欲期的寶寶,為了避免一個不留神吃進去危險的東西,也可以在其他大人的看管下圍觀媽媽做飯,當然是參與沒有什麼油煙的步驟,比如切菜和煮菜。
很多媽媽都會覺得廚房很危險,而不讓孩子靠近,籠統來講廚房確實是危險的,但我們也有讓孩子可以安全參與的方法:
1. 在廚房給孩子一個安全區——蔬菜角
孩子當然不會乖乖地呆在你給他畫的區域里,需要誘餌,我做的誘餌就是一大箱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
裝一箱經常更換的各種各樣沒有刺激性(切開的洋蔥辣椒就不要了)的蔬菜水果,放在廚房遠離灶台和切菜區域的角落,還可以擺一個小平底鍋和一些鏟子勺子,這樣寶寶就能坐在菜箱子旁邊玩兒很久的蔬菜水果和烹飪遊戲,邊玩兒邊學蔬菜的名字和顏色數量。一歲半的萌萌已經幾乎能說出所有蔬菜水果的名字和顏色,而且能精準地數出他們的數量了。同時還可以看到媽媽是怎麼處理這些蔬果的,最後又是怎麼變成了餐桌上的菜。
關鍵等孩子動手能力強一些了,比如萌萌一歲的時候,就能坐在安全區的箱子旁邊幫我剝豆子了。剝豌豆莢剝蠶豆皮,她一次能坐那兒剝40分鐘,有時我都做好飯了,她還沒剝完。我還會請她親自把她剝的豆子扔進鍋里,然後告訴她這道菜是用萌萌剝的豆子煮的,她就會吃得超級開心。
2. 永遠不要把菜刀放菜板上
這點是很容易忽略但也是非常危險的習慣,一旦菜板放的位置超出了操作台的邊緣,路過的時候很容易把菜板碰下來,放上面的刀也隨之掉落,無論對寶寶還是對大人都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同理,把刀隨手放在操作台上也是不可以的,也非常容易在慌亂的時候碰掉到地上。正確的方法是,每次用完刀,哪怕是接著馬上還要用,只要需要把刀放下去做其他事,就必須把刀放回刀架上!如果嫌放刀架太麻煩,也可以考慮買一個磁鐵刀架,我家就是那種釘牆上的磁鐵條刀架,用完的刀順手往牆上一貼就好,非常方便。
我家的廚房貼刀磁條,TB有售
3. 炒菜時請孩子出去
中式爆炒和煎牛排等的時候孩子適不適合在廚房的,無論是油煙還是可能濺出的熱油都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危害。一般炒菜前我會對萌萌說:「媽媽要炒菜了,萌萌帶著玉米(她最喜歡的蔬菜箱里的蔬菜)先出去等一下媽媽哦。」萌萌也會反抗一下,但她知道每次這個時候她都需要出去,也就乖乖地呆在玻璃門外面,看裡面的媽媽炒菜。話說萌萌一歲兩個月的時候,我問她廚房是做什麼的,她竟然答「炒菜」,大概這就是她每次在廚房外面看裡面的媽媽做的事情吧。
4. 需要移動熱湯的時候,永遠沿著操作台移動
即使孩子呆在安全區,也不能大意,因為你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會突然跑過來。如果要把灶台上鍋里的開水倒掉,我會端著鍋緊貼著操作台移過去,以防止開水鍋突然掉落或是打翻。
5. 不要抱著孩子炒菜
小朋友在看媽媽在操作台上忙活的時候都會叫「媽媽抱抱」,萌萌也會,我也會偶爾抱著她看一些簡單安全的步驟,比如烙餅或者煮豆子。但是在一些危險的步驟,比如炒菜,煎肉,油炸等有熱油的,或是切菜這類有刀的步驟,就別一手抱孩子一手操作了,一個不小心後果不堪設想。
同時,為了滿足萌萌想看我做飯的慾望,我會蹲下,把一些簡單安全的步驟,放安全區的地上操作給她看,比如攪拌類的。萌萌吃的很多餅都是她自己參與攪拌的蛋黃蛋清,當然攪拌均勻主要還得靠媽媽。或者還可以請寶寶幫媽媽扔一些廚餘垃圾,比如果皮蔬菜皮等等。小寶寶有一個階段特別喜歡扔垃圾,如果寶寶正處在這個時期,那這個活動也能混好長時間。這樣又讓小朋友多一些廚房參與感了。
6. 保持廚房地面乾淨
主要是保持地面沒有水或者果皮等容易滑倒的東西,然而廚房地面真的很容易濺上水。我一般就扔一塊吸水抹布在廚房地上,做飯的時候,時不時用腳踩著擦一擦,就很方便也很乾凈了。
讓小朋友參與廚事的初期,媽媽一定是費時間且費心的。萌萌在廚房陪我時候,我都只能做一些非常簡單省時間的菜,比如自己的大雜燴燉飯,她的菜肉蒸蛋雜糧飯,只有在鐘點工阿姨來的時候,我才能一個人在廚房做一些複雜一些的菜。所以我也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帶娃媽媽做飯的核心就是簡單營養美味,大家有什麼簡單的親子餐食譜也可以推薦給我哦。
最後我想說,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各種反覆。比如在我寫這篇文章並對萌萌的良好飲食習慣感到得意時候,她就真的在前天早上拒絕吃她以前最愛的牛肉麵來打媽媽臉了。我讓她下餐桌,結果她下來玩了一小會兒就睡了,睡了整整四個小時...睡醒過後自己一頓狂掃把牛肉麵吃完了,心情超級好。然後我才知道,可能是她最近沒睡好,太困而導致吃不下飯的。這樣的反覆以前也有過兩三次,並不是每次我都能找到原因,但按照自己的原則走,萌萌總能調整回來。
最後,媽媽們還需要接受一點,就是每個寶寶的胃口真的差別很大。千萬不要跟同齡孩子攀比誰吃得多,性別,運動量,消化吸收能力都會影響到小朋友的食量。只要孩子發育健康,少吃一點瘦一點又何妨?從小培養他對食物和生活的健康態度才是最終要的呢。
※Are you kidding?離婚後,錢還要分給她?
※京都動物園的見聞
TAG:大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