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南極洲降雪增加10%?專家:別高興太早,全球變暖並非好轉

南極洲降雪增加10%?專家:別高興太早,全球變暖並非好轉

近日,一篇報道指出,南極洲是一篇荒涼、企鵝居住的冰荒之地,看上去不像是一個發現更多下雪的區域。消息一出,引得吃瓜群眾莫名驚詫,在人們印象中,南極素來是白雪皚皚,怎麼說不像是下雪更多的區域呢?

而更讓人奇怪的是,報道進一步說,在過去200年里,南極大陸降雪量增加了10%。「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說全球變暖並沒有之前說的那麼糟糕。」有網友驚呼。事實真的如此嗎?

南極氣候條件不易形成降水

「南極洲地處南半球高緯度地區,極地氣候終年寒冷,蒸發量極少,降水條件不易形成。」20日,象輯科技預報中心負責人歐波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據了解,南極洲平均年降水量55mm,內陸高原平均年降水量30-50mm,極點附近僅有3mm,是地球降水量最少的大陸。年平均溫度-25℃,每年11月-次年3月是暖季,地表徑流極小,只有南極圈附近的外圍地區才會有少量徑流。南極洲98%陸地被冰雪覆蓋,冰層厚度平均1720米,是世界上淡水最豐富的地方,淡水儲量約佔世界淡水總儲量的90%,總水量的2%。

歐波介紹,降水是地球表面水蒸發到空中,形成暖濕空氣,遇冷凝結液化形成降水,溫度再低些固化就形成降雪。「南極洲大陸終年受極地高氣壓帶控制,氣流下沉,乾旱少雨。西風帶阻擋了低緯度的水汽輸入,大陸空氣乾燥,因此,不易形成降水條件。」歐波說。

或致旱的更旱,澇的更澇

在報道中,南極洲增加的降雪量達到2720億噸(544萬億磅),這相當於死海質量的兩倍,數量非常可觀。

對此,歐波表示,南極洲的淡水儲存佔全球的90%,雖然這種儲存是年份累積的結果,但它降雪增加10%,對全球和區域水汽循環及淡水分布已經是很大的改變了。南極降雪短期內的明顯增加,從水汽平衡的角度也可能意味著水汽分布的明顯改變或其他地區的降水偏少,加劇全球水汽和降水分布更不均衡,導致旱的更旱、澇的更澇等極端事件多發。

「南極大陸降雪量增加,恰恰是反映出200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形勢的嚴峻,這種變化的嚴重後果甚至可能意味著對氣候平均態的破壞。」歐波強調。

的確,就如報道所言,南極洲冰層中添加了更多的冰水,其過程是緩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將促使南極洲逐漸滑入海洋之中。

南極生態持續惡化

看到此,有讀者會問,那目前南極生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狀況呢?

歐波解釋,生態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它和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範疇很廣、概念也很大。大氣、海洋、生物、人類活動等相互交織、互為影響,形成了複雜的關係鏈,氣候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有研究發現,自1993年以來,南極每年減少1000億噸陸冰,導致全球海平面年均升高0.2毫米。1950年以來,南極氣溫平均每十年上升0.5攝氏度,成為全球升溫最快的地方之一。這期間,南極苔蘚生長速度增加4-5倍,也是預示冰川減少的一種現象。

文章中也提到,南極降雪增大可能意味著海平面更快地升高。NASA(美國國家宇航局)的冰橋行動項目最近公布數據稱,2009年-2016年,南極部分區域的冰川也在不斷融化。冰橋行動測量標識了兩個冰架,測量結果表明,冰架相比2009年,高度都出現了超過150米的下降。一旦冰架出現倒塌,即使是溫度有所下降而且有大量牢固的海冰,也無法阻擋那些巨大的冰川,它們將持續融化,滑向海里。

「人類的直接活動對南極生態也是有著顯著影響的。」歐波說,南極洲作為地球上最後一塊未被開發的處女地,從上世紀開始,逐漸吸引世人的目光。各國爭相進入南極的背景下,以研究性的名義建設的永久性基地不斷增多,漸漸也形成了類似「勢力範圍」的局面。1959年12月1日,多個國家在華盛頓聯合簽署了《南極條約》,中國1983年也正式加入,條約凍結了南極洲的主權歸屬問題。

近些年,南極商業化開發也逐漸興起,雖然價格不菲,但南極旅遊已經走入社會消費當中。據統計,中國南極遊人數近10年漲了10倍,2017年突破了5000人,僅次於美國。2015-1016年度,全球有超過3.8萬人到南極旅遊。這些商業開發活動,無疑對保護南極這篇地球最後的一片大陸凈土是非常不利的。慶幸地是,已經有一些國家和民間團體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

北極的「明天」同樣令人擔憂

說完南極,北極又如何呢?

北極地區通常是指北緯66度33分北極圈以北的廣袤區域,面積2100萬平方公里,由陸地、島嶼和海洋組成,其中,北冰洋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歐波表示,北極地區猶如一隻巨大的「冷凝器」,調節著全球氣候。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北極地區氣候系統的各圈層都發生了近400年來最快速的變化,甚至超過了科學家預期。

北極作為一個半封閉的海洋,固態水多以浮冰的形式存在,但穩步升高的陸地和海洋溫度已經對北極造成了明顯的影響,浮冰面積和數量在減少,相比起大陸,這樣的海洋環境對氣候變化的反映或者說溫度升高的反映,表現可能更為劇烈。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最新研究表明,近幾十年來北極地區融冰季節每十年都會延長數天,而且由於融冰提前,北冰洋的部分地區會吸收更多太陽輻射,使冰蓋融化的厚度可達1米多厚。

過去40年,北極海冰大幅萎縮,冰蓋厚度降低。科學家們認為到本世紀末,北冰洋可能會在夏季出現無冰期。根據衛星觀測記錄,每年九月冰層覆蓋面的七個最低記錄都出現在過去七年。從1979年至2013年,整個北極地區的融冰季節平均每十年增多了5天。

還有學者計算了2007年至2011年北極冰層和海水吸收太陽輻射能的增長數量,發現在北冰洋的某些地區,每平方米的吸收值超過了300到400兆焦耳,如此數量的熱能足以讓冰層多融化97至130厘米。由於氣候變化,在海洋表面溫度與北極氣溫的升高共同作用下,減少了北極地區封凍季節的時長。

「國際科學界將發生在北極錯綜複雜的環境變化稱為『尤娜謎(Unaami)』,Unaami一詞在因紐特語中意為『明天』,表達了全世界科學家對北極氣候環境變化不可預知、不可控制、謎一樣的『明天』的擔心。」說到此,歐波也很無奈。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左常睿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93%的瓶裝水樣品受到塑料微粒污染!情況可能比你想的還要糟
霧霾剛過,臭氧又來!但這波污染卻藏在藍天白雲之後……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