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警惕真正的拖延

警惕真正的拖延

什麼是真正的拖延?僅僅是不停地被deadline追趕嗎?

今天看的這個TED視頻告訴了我答案——不是的。視頻的名字是《你有拖延症嗎?》。演講人風趣幽默,但內容卻十分發人深省。

演講者認為,我們的大腦中總是有兩個角色在爭做決定。

①Rational Decision-Maker理性決策人。理性人常常會制定長遠目標,會按計劃執行。

②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 及時享樂的猴子。這隻猴子僅關心兩件事——Easy and Fun。猴子唯一害怕的就是一個叫「deadline」的怪獸,只有面對這個怪獸時,它才會忍痛把娛樂放在一邊,老老實實地去做該做的事。

而我們其實大多數時候,可能都是那隻猴子吧。

演講者認為,拖延可以分為兩種。

①有截止日期的事情。

②沒有截止日期的事情。

第一種其實沒那麼可怕,像畢業論文、期末報告這種有明確deadline的事情,我們大多都能在截止日期的逼迫下完成。哪怕平常一直沉迷於當一隻及時享樂的猴子,但當deadline的小怪獸真的快來的時候,恐慌和壓力會促使我們行動起來。可能會熬上幾個通宵,可能會靠無數杯咖啡強撐續命,但我們通常都會拚命趕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任務。

真正值得我們警惕的其實是第二種拖延——那些沒有Deadline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情不完成也不會產生任何後果,至少短期之內不會。像讀書、運動、健康等等都屬於這一類,沒有誰規定要什麼時候做完,做多少才算合格。這類拖延才是最可怕的。無人強制要求、沒有第三方監督,我們很可能就會不知不覺地沉迷於當一隻及時享樂的猴子,而忘記了做一個理性決策人。

之前在《方法論》一文中我曾引用下面這張圖。圖片來自《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多花時間做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第二象限)。第二象限的事情很適合日積月累地做,複利效應帶來的效果是驚人的。例如,讀書、寫作、運動、創作等。這些事情都很重要但不緊急,如果能每天堅持,長期以往,帶來的良質效應不可估量,很可能會給人生帶來新的機遇。」——20171225《方法論》

回家的這段時間,習慣每天早上把一天該做的重要事情都列個清單。翻開最近幾天的To do List,畫×被我放棄的都是那些沒有截止日期的事情,例如閱讀、聽播客。然而,像閱讀這種根本沒有截止日期的事情,我往往都是狀態好、時間充裕的時候才做,不能保證每天都能做到閱讀一小時。畫√完成的大多是有截止日期的事情,例如回復公司郵件、寫彙報等,我通常都是提前完成的。

還有一個感觸就是「萬事開頭難」,尤其是距離截止日期還遙遠的事情。每一次開頭總需要別人助推一把。

回家半個月了,原本計劃好一回來就開始上商務日語課,但卻遲遲沒有開始。直到前天才預約,昨晚終於上了第一節課。雖然這段時間確實有一些麻煩的事情要去處理,但絕沒到忙碌的程度。遲遲沒有開始正是因為距離6月30日的deadline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所以,這半個月我都是選擇當一隻「及時享樂的猴子」,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至於昨天終於開始上課是因為前兩天收到了公司的郵件,讓我們分享日語學習的進度……多麼及時的助推啊。一下子把我從那隻「及時享樂的猴子」變成了一個「理性決策人」。每天學習一小時商務日語,下回也可以順便分享一點實用的小技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沒有圍牆的Qing城 的精彩文章:

TAG:沒有圍牆的Qing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