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雖說是原生缸,我也想養出草缸般的綠

雖說是原生缸,我也想養出草缸般的綠

原生缸,顧名思義,就是「土著」缸,這種缸的好處就是本土魚相對於進口熱帶魚基本都比較皮實耐養,重要的是也不醜。不過看看老外的原生缸造景大賽,讓許多人對原生望而卻步了,缸里不是枯枝爛葉就是昏黃一片,給人的感覺就是「雜」,這種缸放家裡,估計是充滿了壓抑,不適合家居。

其實,原生也可以當草缸玩,參照著草缸造景的構圖法,做了個近凸型原生造景,造景過程就不細細闡述了,大家都會,一塊主石,一塊副石,幾塊添石,然後撒幾把小碎石,扔下去幾條樹枝枯葉,可種可不種幾根水草,養水,放魚,完事,這個缸主要是玩吸鰍的。

缸體的配置:

體積:60*45*45

燈光:24w*4 T5ho,10000k一根,6500k兩根,植物光合紅光管一根

光照時間:11h/天

過濾:創星CF800

材料:海邊卵石,枯樹枝,樹葉

魚類:寬頭擬腹吸鰍,橫紋南鰍,溪吻鰕虎,異鱲。

配置是上一年養太陽草等陽性水草的配置,這樣的配置養出苔石足夠了。

這是剛開缸一周的樣子吧,石頭上明顯綠了,這個藻是接種上去的,本來接種的還有剛毛藻,結果不適應,沒長出來。

開缸一個半月了,除了把缸壁的前面擦一下,其他位置一概不擦,留這些藻給吸鰍啃,所以拍出來的照片由於魚缸後壁不透明而普遍偏綠。

主石和副石,副石可能不夠光滑,吸鰍不是很喜歡在上面啃,所以顯得更加綠一點。

一樣的副石,不一樣的過客。

各種姿勢啃藻的吸鰍,盯著看了幾個小時,就沒見哪一隻閑下來休息的,看來真的很餓。有一些尾部和背鰭已經發色,橙紅色。

水面上有油膜和藻類的漂浮物,這條吸鰍就倒吸在水面上,讓人以為得了跑馬病,用手一觸又遊了回去。

沿著樹枝從起點吸到枝頭

總之,吸鰍給人的感覺就是,方方的腦袋,獃獃的眼神,最吸引人的大概就是在刮食藻類時腦袋往後方彎曲出的完美弧度。

缸里的另一個大神,缸霸一族,橫紋南鰍,也是一刻不停的在互相追逐打鬧,爭奪食物。

本來就不怎麼起眼的小蝦,被橫紋南鰍也吃的差不多了。

蝦虎魚只有一種—溪吻蝦虎,而且沒幾條,比較神秘,不怎麼露面,一樣,都喜歡這塊主石,出來一次就佔據了它。

感覺魚缸上半部分比較空,又放了幾隻異鱲,這張照片拍得較早。

為了維持這種綠色,偶爾添加液肥,魚類方面過幾天投喂一次石斑魚飼料,其他不用怎麼維護,只需隔兩周補充一次水量,非常省心。

完,謝謝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木知水族 的精彩文章:

TAG:草木知水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