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釉下彩與釉下彩的區別

釉下彩與釉下彩的區別

釉是一種原料,他有分為釉上彩和釉下彩。從我們這個傳統的時間上來講,是先有釉下彩才有釉上彩,釉下彩的時間比釉上彩的時間要長。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裝飾的一種,又稱「窯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種主要裝飾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乾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一次燒成。燒成後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顯得晶瑩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現應追溯到漢末三國時期,不過當時只是以赫色顏料簡單地裝飾瓷器。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琅彩等。

釉下彩是用彩料在瓷器坯體上直接施彩,然後再罩一層透明釉,入窯後在1300攝氏度高溫氣氛中與瓷器一次燒成的品種。它的突出優點在於不易磨損、永不褪色、無鉛無毒、光滑平整、操作簡單。元、明、清時期景德鎮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製作,也是中國瓷器的代表品種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綠彩等。

它的特點是色彩保存完好,經久不退。我們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紅瓷、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細分類。

釉上彩是指在已燒成的白釉或澀胎瓷器上,用色料繪飾各種紋飾,再於700℃—900℃左右的低溫窯爐中二次燒造,低溫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應用廣泛,釉色鮮艷,品種豐富且藝術性較強。因彩繪施於釉上,因而易磨損,易受酸鹼等腐蝕。通常包括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琅彩等。

釉下彩的顏色主要是為黑、藍、紅、褐、綠五種。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綠彩等。其中青花,秞里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是作為這個典型代表。

釉上彩通常包括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琅彩等。

釉下彩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綠彩等。那麼小編重點跟大家介紹一下這個釉里紅的形成,為什麼?因為里紅主要是經過兩道程序製作而成。

釉里紅是釉下彩的品種之一。主要以氧化銅為著色元素,在瓷胎上彩繪,施釉後經高溫焙燒而成,白地紅彩,紅彩在釉下,故名。

始於元代景德鎮窯。釉里紅瓷的發展經歷了兩個大階段:

第一階段從元代釉里紅產生,到明宣德朝發展到高峰,明中期後衰退以至晚期停產。明代末年,民窯又開始試燒釉里紅瓷器,但大多色澤不純正。

第二階段從清康熙朝起恢復生產,到雍正朝發展到高峰,之後又逐漸走下坡。

釉下彩與釉上彩的區別:

一:時間的不同

1:釉下彩的時間是從宋代追蹤到現代

2:釉上彩的時間是明代

從傳統的時間上來講,是先有釉下彩才會有釉上彩的,釉下彩的時間比釉上彩的時間要長。

二:製作過程與燒制溫度的不同

1:釉下彩是用彩料在瓷器胚體上直接施彩,然後再罩一層透明釉,入窯後再經過1300攝氏度的高溫一次性燒制而成,主要以單色釉為主。

2:釉上彩是指在已經燒成的白釉或者澀胎瓷器上,用色料繪製成各種紋飾,再於700——到900攝氏度左右的低溫窯爐中二次燒制,低溫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應用廣泛,釉色鮮艷,品種豐富且藝術性較強。

三:質量與特徵的不同

1:釉下彩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突出,顯得晶瑩剔透,他的特點是色彩保存完好,經久不退,無鉛無毒,光滑平整,操作簡單,不易磨損。

2:釉上彩表面有凹凸感,不光滑,質量也沒有釉下彩的好,而且紡織品多,易受酸鹼腐蝕。

四:分類的不同

1:釉下彩的顏色主要是以黑,藍,紅,褐,綠五種顏色為主。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綠彩等。

2:釉上彩的品種包括五彩,粉彩,新彩,琺琅彩,墨彩,描金等。

五:技法不同

1:釉下彩:以分水法為基礎技法,即在勾好的輪廓線內,用色料填色

2:釉上彩:以洗水法為基礎技法,即先用筆蘸「水色」往坯上塌一筆,然後將筆上的顏色洗掉,撓水反覆洗擦。

六:調料品不同

1:釉下彩:一般來說用的是甘油、牛膠、乳香油、有的甚至用茶葉水來進行調和色彩。

2:釉上彩:多用的調料是樟腦油或松香油進行調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古玩佳人 的精彩文章:

TAG:藝術古玩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