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媒:澳大利亞端著中國飯碗又砸中國鍋 不夠厚道
4月18日,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發布公告,正式對原產於中國的鐵道輪轂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此舉距離美國宣布對中國產鋼製輪轂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僅隔數小時。
此前一段時間,"中國滲透論"、"中國威脅論"等反華言論在澳大利亞政界及部分媒體甚囂塵上。澳前駐華大使傑夫·拉比認為,目前兩國關係處於近30年來最壞狀態。
究其原因,澳大利亞對華戰略的"分裂症"恐怕難逃其咎。端著中國飯碗,又砸中國鍋,澳大利亞不夠厚道。
亦步亦趨,對華敵意不減
近來,在對華"挑事"方面,澳大利亞緊跟美國,亦步亦趨,不止一次。
據悉,在美國"封殺"華為和中興通訊這兩家中國廠商生產的手機之後,澳大利亞國防部發言人日前證實,根據美國政府的警告,他們正在逐步淘汰這兩個中國品牌的手機。
而在此前,隨著美國特朗普政府接連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及國防戰略報告中,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澳大利亞國內有關"中國威脅論"、"中國滲透論"的調門也明顯提高。
2月底,在出訪美國之前,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對媒體稱,中國不是澳大利亞的威脅,"沒有任何敵意"。然而,不少外媒認為,特恩布爾的表態並未改變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深深戒心。
英國《衛報》直言,特恩布爾雖然嘴上說著不視中國為威脅,實際卻已引入一攬子防外國干涉法案。
澳《悉尼先驅晨報》稱,特恩布爾暗示了自己看待中國的方式和特朗普類似,但美國似乎正在對華採取更加懷疑的態度。
澳大利亞此後的種種舉動似乎應證了這一點。
3月,澳大利亞-東盟峰會在悉尼舉行,這是雙方自2016年以來舉辦的第二次峰會,也是澳大利亞首次舉辦與東盟領導人的會議。
雖然此次會議議題沒有直接指向中國,但外媒普遍認為,澳大利亞此時拉著東盟國家開會,與中國不無關係。
《衛報》指出,東盟被澳大利亞視為對抗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軍事、戰略影響力的重要力量。
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在會前老調重彈,聲稱遵守國際法是處理地區衝突的關鍵,也被一些媒體解讀為澳大利亞試圖與東盟營造一個"應對中國安全挑戰的戰略同盟"。
忽左忽右,冷戰思維作祟
"近段時間,澳大利亞國內正在進行補選,現任政府優勢微弱,面臨考驗,華裔選票的重要分量讓政府對所謂的"中國滲透"格外敏感;另外,特朗普政府將中國定為"戰略競爭對手",作為美國同盟,澳大利亞選擇跟隨,在安全互信等議題上與中國形成對立。"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這是澳大利亞最近反華調門提高的兩個主要因素。
不過,澳大利亞對待中國並不全是"任性"。仔細觀察,長期以來,在對華政策上,澳大利亞更多是處於忽左忽右、搖擺不定的狀態。
中國社科院海疆問題專家、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曉鵬向本報記者具體分析了澳大利亞的"擰巴"表現:"一方面,澳大利亞在經貿領域高度依賴中國,並且需要通過與中國的全方位合作實現亞太尤其是南太平洋地區的穩定秩序,為自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在安全、政治等議題上,澳大利亞往往追隨美國等個別域外大國,在南海問題上挑動事端,同時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正常海外合作。"
在這背後,實為澳大利亞既放不下中國飯碗、又忍不住砸中國鍋的矛盾心理。
數據顯示,2017年,澳大利亞80%的鐵礦石出口中國。同時,中國還是澳大利亞的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市場。英國廣播公司指出,與中國等國的貿易順差,是澳大利亞經濟在近25年來持續繁榮的重要支撐。"澳大利亞希望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而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對其而言是戰略性的。"王曉鵬說。
與此同時,自居為西方陣營的一員,澳大利亞既擺脫不了對美國的安全依賴,又想在亞太尤其是南太平洋地區保持所謂的戰略優勢。
許利平指出,正是這樣一種"心理分裂症",導致澳大利亞總是試圖在經濟和政治安全方面尋求一種平衡。英國廣播公司更為直接地分析稱,平衡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成為澳大利亞國家戰略與外交政策中的最緊迫問題。
想要的太多,結果只能是心理失衡,最終什麼也撈不著。
"究其根本,澳大利亞還是抱著一種冷戰思維,無法正確看待中國正常的綜合國力增長和海外影響力擴大,由此在外交決策方面出現偏差。"王曉鵬說。
互信互利,才是長久之計
在澳大利亞國內,刺耳的反華言論以及由此帶給中澳關係的負面影響已經引起商界和不少學者的深深憂慮。
澳大利亞礦業大亨安德魯·福里斯特稱,聯盟黨、工黨和綠黨的反華言論使所有澳大利亞人付出高昂代價。上海澳大利亞商會主席烏多·多林直言,如果關係繼續惡化,對企業沒有好處。
在此之前,30名澳大利亞知名學者還發表致澳大利亞議會的公開信,呼籲各界停止所謂"中國影響力滲透"的爭論,並要求澳政府推遲通過"抵制外國影響力"法案。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澳大利亞完全沒有必要對中國抱有敵意或疑慮。
"現實情況是,中國在安全上並不對澳大利亞構成實質性威脅,也與澳大利亞不存在任何領土糾紛。"許利平指出,圍繞安全等議題的炒作,無非是一些政黨為了爭取選票和支持的短見之舉。
如果眼光長遠,澳大利亞政府應該看清一個事實:長期執政的基礎是民眾支持,民眾支持源自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而這份獲得感離不開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
澳大利亞統計局18日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已經超越紐西蘭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國際遊客來源國。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和投資部長喬博稱,自2011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具價值的旅遊市場,2017年中國遊客在澳消費達到創紀錄的104億澳元。
"目前,除了經貿往來之外,中澳之間的人文交流也日益密切,這些都是澳大利亞難以割捨的紅利。"許利平說。
"對澳大利亞來說,中澳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如果澳大利亞能夠站位更高,定位更准,目光更為長遠,那麼雙方存在的一些分歧就能得到有效管控和良好解決。"王曉鵬指出,中澳之間不乏對話協商的平台,關鍵在於澳大利亞能否站在一個正確的角度處理對華關係。
看待中國,澳大利亞真該收收杞人憂天之心,治治對華心理的"分裂症"。
※身高由遺傳決定但後天可改變 4歲以上連續兩年長高少於5cm要干預
※澳華裔女童失蹤20年終開審 被告被控隨機作案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