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併購市場一季度表現平淡 出境併購活躍成亮點

併購市場一季度表現平淡 出境併購活躍成亮點

併購市場一季度整體並不活躍,但出境併購熱潮不減。投中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併購市場宣布案例數量與規模環比均出現明顯下滑,完成交易量也出現顯著下滑。報告同時顯示,受春節假期影響,一季度入境併購交易數量顯著減少,但出境併購大規模交易事件頻現,出境熱潮不減。

同樣出現下滑的還有VC/PE一季度通過IPO退出的回報金額。數據顯示,受一季度A股發行數量下降影響,且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小型企業多無VC/PE背景,一季度IPO賬面退出回報金額環比大幅下跌,不過平均賬面回報率有顯著回升。

出境併購熱潮不減

受2月春節假期影響,一季度併購市場表現平平。據統計,併購市場宣布交易案例數量環比下降28.49%,同比增長22.67%;披露的併購金額環比下降31.69%。併購完成交易數量方面,環比下降52.84%,同比下降19.18%。

投中研究院分析師鄧桃表示,一季度的併購交易市場受到年初假期影響通常表現並不活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的交易規模有所上升。

入境併購交易數量顯著減少,但出境併購大規模交易事件頻現。投中研究院統計顯示,從一季度併購市場完成交易的規模佔比看,出境併購佔比20.66%,而去年同期僅為6.90%。入境併購佔比1.94%,去年同期為3.24%。

雖然一季度併購交易整體平淡,不過幾宗大型併購事件值得關注。2月,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擬全資收購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么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在向本地生活服務的縱深拓展上獲得重大突破。

這一收購成為2018年一季度最大一筆宣布交易的併購事件。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收購完成後,阿里巴巴將以餐飲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切入點,以餓了么作為本地生活服務高頻應用之一的外賣服務,結合口碑以數據技術賦能線下餐飲商家的到店服務,形成對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全新拓展。

中國重工收購大連重工則成為完成併購交易(不含借殼上市)的最大一單案例。2017年9月,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擬收購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合計所持有的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42.99%股權。2017年10月,交易金額確定為1659746.48萬元。2018年2月中國重工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已完成。

從完成併購事件的行業分布看,IT行業表現最為活躍,交易數量及規模均位居榜首。其中,規模佔比22.41%,這主要緣於360科技成功借殼江南嘉捷,該交易成為一季度借殼完成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製造業及互聯網緊隨其後。

「獨角獸」A股上市進程加速

IPO方面,投中數據顯示,全球中企2018年第一季度IPO數量顯著下滑,降至2017年以來的最低點。募資規模也出現小幅回落,但平均募資規模出現了明顯增長。受發行數量下降影響,且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小型企業多無VC/PE背景,一季度IPO賬面退出回報金額環比大幅下跌,不過平均賬面回報率有顯著回升。

一季度,A股IPO過會率和審核企業家數大幅放緩。投中研究院分析師王慧穎表示,2月受春節假日影響,A股IPO春節前暫停下發批文,3月A股IPO出現多天的停滯。

對比而言,港股市場IPO表現強勁。數據顯示,一季度港股IPO數量走勢一路上揚,達到了2016年以來的峰值;而相比IPO數量的強勁態勢,港股募資規模顯著回落,整體表現較為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一季度共有10家中企赴美上市,其中不乏視頻網站、互聯網金融、教育培訓等細分行業的身影,但其中多家企業上市首日即實現破發。王慧穎表示,究其原因,除了與美國股市整體處于振盪期有關外,企業估值偏高且業績長期虧損導致投資者缺乏信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市場恐慌情緒的蔓延。

而從中企一季度IPO行業分布看,製造業以多1起案例的微弱優勢,領先於建築建材行業的15起IPO案例。分析人士表示,自去年下半年起,建築建材行業表現亮眼,原因是香港新股市場火熱,且受益於港深創新科技園和「大灣區倡議」等重大項目,建築建材行業風頭強勁。

儘管一季度內地市場的新股發行數量、募資規模下滑,但隨著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CDR)試點的推出,「獨角獸」企業、新經濟公司回歸A股的進程正在加速。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會有更多重量級IPO的身影出現在A股市場。

據了解,此次試點主要針對少數符合國家戰略、具有核心競爭力、市場認可度高,屬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軟體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

在試點企業選取標準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已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二是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註冊企業),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人民幣,且估值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或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具體標準由證監會制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報 的精彩文章:

農金機構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台灣經驗」
央行重提利率「雙軌制」問題 利率市場化仍面臨最後一道「關卡」

TAG:金融時報 |